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在2001年的新《婚姻法》中确立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它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制度,旨在保护离婚时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因夫妻一方的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引起离婚,过错方应向无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本文通过对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与现实意义、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等方面着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时的补偿制度、离婚时的经济帮助和离婚损害赔偿,这三项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离婚经济补偿制度是为了维护夫妻双方离婚后经济利益的平衡而创设,其目的在于保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家庭做出较多贡献的一方的利益,实现法律和夫妻关系安排上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离婚救济法律制度在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以及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三个方面存在缺陷,本文试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公 《经营管理者》2011,(1X):272-272
我国1980年的《婚姻法》并没有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提供明确、有效的救济途径,侵权人也未得到应有的惩戒。2001年4月28日颁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称新《婚姻法》),则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被认为是开创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先河。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将更好地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5.
朱尉 《管理科学文摘》2010,(25):212-21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新〈婚姻法〉增加的一个规定,它既是婚姻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分析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具体分析和探讨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针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6.
廖燕 《经营管理者》2009,(21):272-272
新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救助措施,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实践中往往较难把握,它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合法权益而导致婚姻关系破裂,从而使另一方配偶受到精神利益损害和精神创伤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文仅从适用范围、立法意义、构成要件和赔偿主体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大家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不仅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主流,反映了国家对权利救济的态度和立场,并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与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尝试讨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问题,并结合《国家赔偿法》提出建构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离婚扶助制度是指法律为离婚过程中为经济困难的一方提供帮助的方式, 目的在于在保障离婚自由的同时保障弱者利益。我国离婚扶助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完善现行离婚扶助制度,在和谐社会秩序构建中意义重大。构建适当的离婚扶养制度能确保因离婚而遭受损失或离婚后将面临生活压力的弱势一方得到相应的救济,以平衡其利益, 能尽可能减少离婚事件给当事人的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约束另一方离婚的行为, 达到我国婚姻立法的“保障离婚自由”与“反对轻率离婚”的一种衡平。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含义与建立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后颁布的,其中在第四章离婚中增加了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具体条文是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相似文献   

10.
黄泽莹 《经营管理者》2011,(11):179-180
损害赔偿制度是C ISG中重要的一项制度,违约损害赔偿也是国际货物买卖中一方当事人在对方违约时可以采用的重要补救手段,是得到世界各国合同法和买卖法承认的一种救济方法。它的目的在于保护合同双方的交易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经济的交往。因此,研究C ISG损害赔偿制度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案例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后称《公约》)中有关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与对我国的启示进行探讨,使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公约》中的相关规定,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服务。  相似文献   

11.
纳税人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纳税人救济权作为保护纳税人利益的有效屏障,在纳税人权利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纳税人救济权保护比较落后,在立法跟具体制度设计方面都存在缺陷。我国的纳税人救济权保护,一方面应当从立法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在具体制度上,可在行政救济制度,司法救济制度,纳税人诉讼制度和纳税人公诉制度这几占、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陈琛 《经营管理者》2009,(22):252-252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本文尝试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基本概念的理解、原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信访制度是一种特殊的人权救济方式,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我国的信访制度已经逐步进人到了法制信访的阶段,但从现状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对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该条确立了我国婚姻家庭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即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重大突破。2001年12月25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权利。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该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已经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分析了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法律中缺失的原因以及弊端,并阐述了确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庄云仙 《经营管理者》2011,(6X):334-334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现行信访救济制度在大量社会矛盾面前表现的软弱和力部从心,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正确审视现行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创新对于更好地构建国家的权利救济体系,有效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具体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论述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的基本理论,然后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法理学角度分析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构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制度——环境彩票的构想,以期对环境侵权受害者以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8.
探望权制度源于英美法系,我国于2001年修改婚姻法时引入了这一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这一规定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望未成年子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进步,法律援助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着眼于法律援助制度当中的人权保障问题,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分析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和困境,并围绕如何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权利进行保护,以求在实质上践行"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王明泉 《经营管理者》2011,(6X):264-264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离婚损害赔偿没有探讨,更不用说在法律条文中具体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自2001年新婚姻法确立以来,成为学界争论的话题。其中,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适用情形、请求权主体、归责原则等成为争论的热点。离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应扩大到"第三者";适用情形应当不限于婚姻法第46条规定四个条件;请求权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应扩大至其他家庭成员;归责原则的适用方面,应当在实行过错相抵原则的前提下,增加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