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商主义思想下的贸易政策给中国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潜在的损失。本文通过回顾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理论,分析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现状中所体现出来的重商主义,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深度融合。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汇率政策改革的渐有加快趋势,因此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越发重要。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差额变动会引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却不会引起贸易差额的变化;尽管人民币汇率开始对对外贸易逆差主要项产生作用,对造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项却始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的主要原因。其次,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对外贸易结构造成一些转型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新时期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的第一年 ,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200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了6000亿美元大关 ,达到6207.9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了21.8 % ,一跃成为当年世界排名第4的贸易大国;其中 ,出口突破了3000亿美元 ,达到3255.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了21.2% ,当年实现贸易顺差303.5亿美元。随着我国贸易地位的迅速上升 ,现行贸易政策的调整 ,已成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并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紧迫任务之一。(一 )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制约因素正式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贸易政策面临着重大转变。过去一直沿用的传统贸易政策手段 (如高关税…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出口能力不断提升,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特征非常明显。伴随着出口导向,我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国家外汇储备能力飙升。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环节(尤其对美国)由于巨大的顺差额,在国际上频频出现贸易争端,使许多国人过高估计了我国的对外出口能力。事实上,尽管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顺差额,但是对于某些国家持续的贸易逆差也不容我们忽视。在中韩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中方巨额贸易逆差增势不减,且逆差规模连年大幅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中韩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为900.67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278.1…  相似文献   

5.
张一  张静 《管理评论》2002,(12):14-17,2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否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国多年持续的贸易顺差能否继续持续?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些问题不仅是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企业界非常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总结2002年中国外贸的基本情况,然后用计量模型对2003年度中国对外贸易进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国国际贸易额已达1.4万亿美元,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额贸易顺差,其金额高达1019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顺差会使贸易摩擦面加大、摩擦力度加重,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将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8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进行了测算。提出了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例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减轻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加工贸易进出口显著下降将带来严重就业问题;机电产品进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呼吁欧美扩大对华技术出口。  相似文献   

8.
未定稿     
衡量国际经济不能只看贸易顺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表示,衡量国际经济不能只看贸易顺差。现在,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加大,这些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在全球销售,集中表现为中国的顺差加大。但是,如果考虑到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收益,双方在经济利益上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革、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今天,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贸易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将促使日本的贸易和投资加快向亚洲转移。我们必须把握住这次机会,进一步拓展对日经贸关系。 一、我们的机会 1.巨额的贸易顺差和日元汇率居高不下,制约了日本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象日本这样的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又较大的国家更是如  相似文献   

10.
洪瑞 《经营管理者》2009,(24):195-195
本文从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调结构"政策出发,结合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现状,阐释了入世以来中国贸易政策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在有效选择战略调整方向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78年至今,我国进出口额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贸易顺差激增。主要表现在:30多年来,对外贸易有20个年份为顺差,2005-2008年是我国顺差最大的几个年头,其中2007、2008单年顺差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在各国外贸发展历程中也屈指可数。对我国1978-2009年间贸易数据及其顺差成因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的贸易顺差是正常现象、长期现象,贸易顺差将保持较大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中国也逐渐成为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本文从经济大环境出发分析了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重点对象的外部原因,同时反思了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政策意见以缓解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汇率问题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累积了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使我国目前面临着空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汇率在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分析汇率变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本文综合分析了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等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出口总额负相关,而与进口总额、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外汇储备等呈正相关,最后,本文还从贸易顺差、扩大消费内需、国际巨额游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探讨了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Tapio脱钩理论,构建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隐含碳排放的脱钩模型,并基于2002~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与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数据,测度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隐含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30年来的外向拉动型经济战略虽成绩很大,但农民未减少,农民工也未市民化。最近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事实:我国下一个30年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外需受限和内需不足,我们不能再靠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和巨额贸易顺差来长期扩充自己的需求了。  相似文献   

17.
<正>失衡本质问题简析: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下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的选取。据经贸部研究报告,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3%。中国还面临着墨西哥、巴西、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以及许许多多发展中小国的激烈竞争。贸易条件越是恶化,中国就必须出口越多的产品。而升值恐惧症,正是中国目前这种尴尬处境的反应。使情况变得更为糟糕的是,在保持每年300亿到400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同时,中国保持了大量资本项目顺差。如文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份额越来越大,中国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其又推动着制造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变,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成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障碍.本文选取了1987-2007年进口额、出口额、国内3种专利授权数、国外在华3种专利授权数、中国在国外及港澳台申请专利的授权量等五大变量,利用VAR模型研究了中国的专利授权量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进出口水平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各项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对外贸易开放度对收入不均衡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贸易对收入不均衡有改善的效果也有恶化的效果,而起到恶化的效果更为明显,尽管没有定量的数据显示,但由于受到中国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城镇分布、政策法规等定性因素的影响,对外贸易带动国内经济腾飞的同时也连动地扩大了居民收入不均衡,面对收入不均衡日益扩大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因素。通过深入剖析贸易影响收入分配原因,本文提出相关缓解收入不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人民币升值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是一种抑制作用,人民币的升值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出口,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对外贸易上呈现一种贸易顺差的趋势,尤其是针对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对外贸易企业来说,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和不断增长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了这些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根本动力。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对外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或者说是压制,这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限制性的因素。但是,人民币升值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外贸易企业需要迎合这一事实,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外贸企业发展的对外贸易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