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福建省FDI,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在长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短期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微弱。而出口贸易在短期和长期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FDI和出口贸易都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但GDP既不是FDI也不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即福建省FDI和出口贸易的变动是GDP增长的原因,但GDP的增长并没有有效地促进FDI与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评估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经济绩效和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假说,结合对外贸易相关理论,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体统性的研究。基于2002-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宏观数据,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GDP增长率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和贸易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的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与中国整体的特征相异。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着重对山东省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山东进口和GDP增长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张洁莹 《经营管理者》2009,(15):101-102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广东省从1993年到2007年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且广东省的进口贸易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给出了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出口贸易、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本文则通过进口贸易与国内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肯定了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提出扩大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调整进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有关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的基础上 ,对我国各地区的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西部地区的税负相对较高 ,各地区的边际税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并解释了西部地区税负较重的原因 ,最后从改革税制、调整税收优惠、机构改革和增加转移支付方面 ,提出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在内生人口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口迁移变量,将劳动力结构内生化,探讨人口迁移是如何通过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其次,在上述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15年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迁移通过改变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配置,在数量上,改善了地区之间劳动力供需量上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在质量上,重塑了中国各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使得各地区劳动力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深度,经济中的许多现象都已经被作为直接解释变量内生化入了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实际应用,在运用于解释世界经济增长现象是仍然会出现一些分歧。在以往针对中国各省市GDP增长趋同性的实证研究中,大量的研究者使用了条件β趋同来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趋同是否存在。本文希望在模型中加入一个变量——生产性服务业指标,来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差异是否能对GDP增速的差异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方法,并根据中国1987-2007年进出口贸易额以及GDP等经济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明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的角度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思路。各地区解放前不同的革命传统塑造了地方政权内部的非正式政治权力结构,而非正式权力结构进一步影响了地方干部的行为动机,这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前各地区在经济政策取向上的差异,最终影响了各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江浙两省内部的县域经济差距显著地受到了革命传统以及解放后地方非正式权力结构的影响。由于省级政治精英来源结构及其与地方干部非正式政治关系的差异,解放前浙江省地方革命力量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江苏省此类地区的经济增长则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协整理论为基础,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辽宁省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及外商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内,外商投资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进口贸易却具有反向作用;方差分解表明经济增长的波动主要来自于本身与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1年至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验证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基于宏观总产出方程与信息基础设施微观供需模型相结合的联立方程模型控制信息基础设施内生性,采用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测度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复合增长效应的测算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但是信息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增长的贡献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却存在反差.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全国水平,而中部各省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却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间的关系是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前沿和方向,二者的关系如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首次在经济增长收敛回归框架下,使用跨地区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以及由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些制度环境的改变可能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波动对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减轻波动对增长的负面影响,各地区波动对增长的影响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文章最后还对经验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中国政府转移支付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政府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运用VAR(向量自回归)方法,选用1995年至2001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冲击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着由经济增长到股票市场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而股票市场规模扩张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6.
曾宝兰 《经营管理者》2014,(32):193-194
一直以来,在讨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多大的影响时,人们主要侧重关注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忽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且是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进口贸易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R&D投入与GDP增长关系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迟迟未能转型,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1998年至2003年我国各省的R&D经费投入以及GDP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GDP与R&D投入稳步增长,但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反而在逐步扩大;GDP与R&D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统计线性关系,GDP随着R&D投入的增长而增长;中部地区R&D投入的边际产出最大,西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8.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实际测算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有学者通过建立以出口或其增长率为自变量和GDP,或其增长率为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出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问题在于,GDP的增长是消费、投资、出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建模应以对经济结构的分析为基础,否则所得结论可能有误。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引入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理论与方法,对1995-2005年间桂林市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实证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影响显著,两者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出口贸易上,而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人们逐渐注意到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两者关系的分析,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促进进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