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伦理观古已有之,并且早已形成“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局面,本文仅就先秦时期法家制度伦理观予以探讨。管子认为法律是对人性的必要约束,商鞅认为,法治是治理天下的根本,韩非子认为治国必须依靠法治。古人们对制度伦理的思考与论述是非常可贵的。它对我们今天完善国家的社会制度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燕赵文化是因地域约束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因为是由古代相关地域而定名,所以在今天的行政区域文化运用上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在具体运用上,作为文化限制词的古地域名和今地域名每每纠结在一起,给民众造成了一些认知上的困惑。比  相似文献   

3.
治道的价值     
正儒家讲"礼大于法",是因为认识到制度和法律在中国文化当中不是最强大的。法治在中国文化中不如礼治有效。"圣人缘人情而制礼",礼有一个好处是顺人情,法律是一刀切的,一刀切的东西容易不顺人情。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建立制度、强调制度,另一方面又不要不断地调节制度、变更制度。钱穆先生曾说,研究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时,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的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  相似文献   

5.
古罗马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内容成为大陆法系的起点。律师制度作为现代民主法制的重要形式就起源于罗马法。笔者拟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目标,对古罗马律师制度的产生、内容展开论述。希望从中学习和借鉴有益东西,有所对现阶段我国律师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托孤政治"是中国古代出现的独特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和官僚体系运作模式,是中国大一统政治设计的必然产物,也是血缘继承制度和中央集权政治杂糅并济的逻辑必然。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冲龄即位""迭代托孤""闪电托孤"三种"托孤政治"模式。在官员任期制度下,"托孤政治"所传达的权力交接方式和官员遴选模式对于留任干部、平调干部、提升干部、即将退休干部、任期将满时被免职干部和犯罪干部提出了鉴示。  相似文献   

7.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古诗文体现了中国古文化的深深积沉,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最经典材料。初高中新教材增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比例,尤其选进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注重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能够流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电视调解类节目不断涌现并迅速走红后,由于其容丰富、生动直观等优势,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其所具有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价值也引起专家和政府的重视。本文以电视媒体为例,深入探讨电视媒体调解的功能和做法,寻求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以期通过公众法治意识的提升来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
  一、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概述
  国内学者在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模式设计上,可分为宏观方面的“客体外生型培育模式”和微观方面的“主体内生型培育模式”。“客体外生型培育模式”强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1“主体内生型培育模式”则强调要从公民个体层面,将相关的法治理念和精神诉求深植于公民的人格系统,形成一种内涵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文化,而后又将这些价值观认同或公民文化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模式。2笔者认为,无论是外生型还是内生型培育模式,在公民法治意识培育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公众的认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及有效的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需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认同是公民法治意识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认同是个体对规则本身的意义认知,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开端,唯有认同“人”才会不折不扣地遵从和执行制度规范。因此,如何实现大众对规则的认同,是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地缘政治环境孕育了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生态,进而内生出了迥异于西方的"政治向心力"制度偏好。中国古代的朋党之争、三个华人社会的体制比较以及"明星村"治理结构的案例分析证明,"政治向心力"的制度偏好并非空穴来风。当代中国继承和发展"政治向心力"传统,必须与发展民主法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赏疑从重、罚疑从轻"体现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中慎刑、好生、从厚的原则和思想,带有浓郁的民本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直到今天,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激发领导干部的改革创新精神,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氛围,完善容错机制。领导干部规避"赏疑从重、罚疑从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赏罚分明,建立制度长效机制,确保权力始终在制度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11.
制度的真正功能不是反对腐败,而是预防腐败。从法治意义上讲,防止腐败的顶层制度设计应具备三个要素:规则、制约和惩治,并形成制度链效应。法治生态环境的制度变革是理性地防止腐败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法治中国战略思想。研究这一战略思想,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宏观层面把握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一、法治中国战略的形成依据习近平同志法治中国战略思想正是在对中国发展与改革的全局把握中形成的。法治中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积极运用新民主  相似文献   

13.
两个文革     
宁向东 《领导文萃》2012,(24):23-24
对于一个民族,我以为最可怕的是"集体失忆"。我们常常说:鉴古可以知今,读史使人明鉴。但如果一段活历史在人民的记忆里被长期掩埋,整个民族就会陷入集体失忆,也就不能真切而准确地对历史进行反思。其结果是:那些本该被这个民族摒弃的坏基因还会在新一代中复制,于是,这个民族重蹈覆辙的危险就大大增加。20世纪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有着太多的历史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甚至已经成为年轻人认知的盲点。我在学校教书,深知优秀学子是社会的脊梁,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然而,这些年轻人关于历史的无知和不觉,却常常让我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14.
法治作为一项人类历经千年所证明的治国理政之基本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法治必然是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以法治的力量助推改革攻坚克难,护佑改革涉险闯关。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16.
邹娣 《办公室业务》2022,(22):89-91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主阵地。本科阶段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应统筹配合,形成科学的法治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对法治意识、法治情感、法治意志、法治行为等均有所掌握。  相似文献   

17.
"把激励搞对"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而激励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代理人认为委托人提供的激励制度是可置信的。法治和声誉能够加强承诺的可置信,法治有助于基于第三方可验证信息的激励制度实施,信任有助于基于主观信息的激励制度实施。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法治水平越高、信任程度越好的地区,总经理与中层经理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层经理与普通职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都越大,总经理的收入更可能直接与企业绩效相关,总经理更可能因为超额完成任务得到奖励;法治和信任都有助于普通职员的薪酬结构中更多的使用绩效奖励,法治还有助于更多的使用计件工资,不过,由于产品质量的原因,信任有助于更多地使用固定工资。总体来讲,企业对激励制度的采用,地方法治水平比信任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房宁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中政治录用的典范,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老的科举制仍然具有其现...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我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吏施行严密的监察,是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某些独到之处,对今天健全监察制度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设置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