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投资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及其利益最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相关利益主体理论与博弈论的一般原理,对政府投资项目相关利益主体进行界定和分类,并对这种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多重利益关系进行博弈分析。找出影响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的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伪劣产品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平南 《管理评论》2003,15(8):55-58,21
伪劣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伪劣产品的制售严重损害社会经济效率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使得正常行为厂商利益大大受到侵害,甚至导致破产。这将造成政府误判和宏观政策失误。因此有必要研究防范和打击伪劣产品的措施和对策。本文建立了基于政府、正常行为厂商和劣行厂商三者之间关系的博弈模型,求得均衡解,在对均衡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和打击伪劣产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博弈理论研究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为例,分析其中的四方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低收入购房者——之间的博弈状况,探求各利益主体是如何影响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4.
刘玉强 《领导科学》2012,(36):16-17
维稳困境是指在我国目前的压力型维稳体制下出现的越维稳越不稳的情况.其主要表现是,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指引下,各级政府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维稳,但是维稳事件却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涉及面越来越广,维稳成本逐年递增,维稳陷入了"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恶性循环,出现越维稳越不稳的局面.维稳困境的出现是在我国现阶段政治和经济环境下维稳事件各相关利益主体各自利益最大化策略选择的博弈结果.本文从博弈论分析入手,分析维稳中各不同相关主体的博弈关系及策略选择,以期为解决维稳困境提供针对性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底层原因进行研究,提出再生资源产业的构成主体间存在利益矛盾。通过建立三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各方的行为,探讨各主体的利益如何平衡。最后基于模型均衡解,提出了解决产业内主体间矛盾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环境行为是深化生态文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石能源消费排放引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将“公众参与”作为博弈模型的主要策略参数,“政府”与企业设为公共健康影响主要主体。运用演化博弈构建了公共健康影响主体交互机制博弈模型,基于复制动态方程原理与问卷调查数值仿真方法,详尽分析了公共健康主体各相关要素交互演化路径的变化快慢。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有{监管,不转型},{监管,转型}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程度以及公众自身健康关心度对企业能源转型和政府监管演化路径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与“政府”和企业自身特征相关;公共健康损失赔偿大小是政府监管与企业实行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政府监管知识掌握程度、能源政策执行力、企业能源转型成本大小及额外收益极大影响公共健康主体演化路径;学习型“政府”的监管更能有效加快企业能源转型。同时发现,只有各主体参数共同改变,其中公众参与环境行为群体达90%以上时,公共健康损失才会显著下降;单一主体不能有效作用于公共健康水平;目前,{政府不监管,实行能源转型}这一最理想演化博弈策略在我国国情下还未出现。本文为激发公众参与环境行为、助推企业能源转型与提升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新媒介公共环境的变化,公众权利意识成长和诉求递增,统计数据日渐成为公众利益表达的一种方式,公众对政府统计的关注度和期望度与日俱增,政府统计公信力问题日渐凸显。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剖析当前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存在问题及成因,探寻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房价已经在侵蚀改革和发展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本文着重分析了与房价联系最紧密的的房地产商与政府、房地产企业之间、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等三个博弈,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的高税费这是形成高房价的根本原因;而房地产商通过提供综合质量较高的房屋来维持高房价;消费者由于处于劣势地位,不得不接受目前的高价格。  相似文献   

9.
行业协会存在两大可能的控制权主体:政府和会员。二者围绕行业协会控制权展开博弈。同时,不同控制权配置会带来不同的组织目标、委托代理成本和组织效率,组织效率的高低反过来又会在影响政府他痰盂与会员控制权博弈的最终结果。本文认为,政府控制型行业协会无法成为一个以会员利益为根本目标的组织。本文对中足协和中超杯“资本革命”案例的研究发现,正如其他政府控制型行业协会一样,尽管政府将中足协组织目标定位为同时兼顾“协助政府”和“服务会员”,事实却证明政府控制的中足协在组织目标和组织效率两方面都无法实现对会员利益的保护,最终只会导致会员的退出或者行业协会的事实性失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Bikhchandani和Huang(1989)经典的债券拍卖理论模型中引入政府干预问题,探讨地方政府发债过程中持续出现的"利率倒挂"现象背后的逻辑。在分析"利率倒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通过对财政存款等经济金融资源的控制来干预信贷市场,进而影响承销商在债券发行市场上报价行为的解释思路。首先,建立存在再售市场的共同价值拍卖的基准模型,分析不考虑政府干预情形下承销商的均衡报价行为;然后,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境,引入地方政府对信贷市场的干预将基准模型进行扩展。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政府干预的情形下,当竞争性竞标者的私有信号为互补信息时,债券拍卖博弈存在着唯一和对称的贝叶斯-纳什均衡,该均衡报价策略是关于竞标者私有信息的严格递增函数,并且明显高于不存在政府干预时的均衡价格,进而从非市场行为的视角为"利率倒挂"现象提供了解释。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现有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的发行体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本文对近几年统计数据“打架”的事情作了简要的回顾;认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广泛宣传,加大投入,取得社会支持;依法统计;尽快实现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 克服数出多门的现象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统计数据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结果,是应用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统计分析结论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从而会影响到决策者决策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统计数据通常存在着失真的现象。本文主要对公共部门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以提高公共部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促进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肖伟 《经营管理者》2012,(6X):255-255
统计工作的生命在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用性。因此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强化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全面性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分析了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险参与主体博弈是社会保险参与主体(政府、单位、个人)权衡自身利益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和决策均衡。社会保险关系当事人总会权衡自己得失而存在道德风险、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通过社保博弈来分析社会保障水平高低,强制或是自愿参保的选择,效率与公平,社保关系转移以及社保监督等一些基本问题,博弈分析不失为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提升统计公信力的关键环节,提高基层数据采集能力,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工业统计工作者,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关系到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成败。本文在分析影响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办法。  相似文献   

16.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困扰当前统计工作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政府规制下非对称信息对闭环供应链(CLSC)差别定价的影响,构建了政府、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三阶段博弈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政府补贴与惩罚政策下CLSC各利益主体的最优定价策略,发现:在政府规制的最优水平下,非对称信息的单位产品的外部性成本变化对制造商的利润影响更为显著;新产品和再造品间的替代率存在界点,对不同决策下零售商产品定价影响不同;社会福利是政府规制的联合凹凸函数,政府的奖惩政策存在最优水平,提高了政府的规制水平,对制造商提高生产工艺和回收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是企业统计工作的生命。这是因为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自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生产经营发展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和经济的一体化的背景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统一大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的服务型的"企业"。本文根据皮科克的研究,构造了地方政府、微观主体及上级政府的效用函数,并运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和纳什均衡分析研究了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中的变和博弈,指出了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症结,据此分析了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约束,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存华 《经营管理者》2013,(21):299-299
本文从政府审计的相关背景入手,首先阐述了政府审计的相关概念,接着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政府审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的提出了提高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