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正的休闲是自由的主体在自由的时间里的自主活动,是自由心灵的家园。休闲为德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道德情境、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多向互动的德育关系,对个体修正道德标准,激发本真情感,构建自我判断起促进作用。我们应运用无意识教育法,保证个体自由心境,帮助个体享受道德,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3.
杜威是实用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其道德观点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他的个人主义学说体现在个性的自我、自为的自我和自由的自我等方面,在这三方面基础之上演化成为“新个人主义”的主张,其最终目的旨在促使个体塑造积极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葛畅 《学术探索》2004,(8):9-12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而道德是人为的、为人的、由人的,因而自由也构成了道德的本质。另外从马克思关于"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的论述,也能体味到道德的自由本性。作为道德本质的自由有三重涵义:其一,选择自主性;其二,"实践"性;其三,"解放"性。从道德的自由本质出发审视当代德育,从中会发现其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在根本上是人的存在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能够追问自身的存在意义.对自由意志的思考意味着人开始走向了对人自身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和绝对责任的自觉确认与自觉承担.近世西方以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作为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从伦理精神本性上来说是正当合理的.但是,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悖反关系,即:道德"应该"既以自由意志为前提又需要克服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这种悖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个体与社会本体的二律背反处境.在生活世界中,道德"应该"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受偶然性情景和存在性事实的影响,也与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相联系.自由意志作为道德"应该"既是绝对的,又是历史的.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形成的划界关系乃为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道德自由是主体根据道德必然达致的自由,它指向人道德上的自我实现。在道德上自我实现的统摄下,从道德必然与主体自由中就衍化出人的两种道德责任形式,即道德法则下的道德责任形式和意志自由中的道德责任形式。道德法则下的道德责任以道德必然为根据,以道德义务的形式出现;意志自由中的道德责任以道德自我为根据,以道德选择的形式出现。人的这两种道德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在道德自由中,缺少其中任何一种责任形式,都会阻碍主体道德上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格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 ,在明确人的全面发展、人格、道德人格涵义的基础上 ,着力从重视道德需要、道德认知的养成、道德选择和自由的实现、加强自我修养等方面对道德人格的培养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田甜 《南方论刊》2011,(12):66-67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评价和信念;自信指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是个体在成功后的一种良性情感。两者密切联系:自信是自我效能感高的表现。因此,要想培养自信心,就可以通过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效能感来源主要有优势经验、替代经验、社会信服和情绪状态四种。据此,本文提出增强自我效能感、培养自信的三种途径,即发展自身的优势经验、吸取积极的替代经验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9.
至境德育论     
道德生活有功利道德、社会道德和自由道德三层境界;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则表现为感性德育、理性德育和审美(立美)德育;道德人生和道德教育的至境应是塑造“真人”形象的自由道德和审美德育。道德至境或诗意人生的教育达成需要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上实现重构.  相似文献   

10.
道德态度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心理倾向,它与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具有复杂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参照系统、通过实施社会奖励与惩罚、通过调整自我防御力量来改变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11.
道德自由权是人们基于道德的自由性质而在道德生活中拥有的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相对于政治自由权明确而硬性的规定,道德自由权主要是软性和约定俗成的。道德自由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消极的道德自由权,二是积极的道德自由权。消极道德自由权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有免于道德束缚的权利,积极道德自由权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有按道德必然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是互成因果的链接,在辅导员自身发展过程中,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相互影响。借鉴自我效能理论对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通过从个体创新学生工作模式、提升职业幸福感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可有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困惑,培养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在理性视域中,道德自由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是理性的;二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理性的普遍特征。其中第一个条件属于道德上的预设,即在道德中我们必须预设人是理性的;第二个条件要求道德原则和规范以人为目的,并且必须是可普遍化的。只要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理性的普遍特征,那么它就是人类理性自我立法的结果,因此只要人承认自己是理性的,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他的道德自由自然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康之 《河北学刊》2007,27(2):192-197
人类有着对自由的永恒追求,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也都有着丰富的关于追求自由的思想.但是,在走向自由的目标上,人类还有着漫长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社会的改造去逼近自由的目标;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自我的道德建构中去使我们变得更自由.在近代以来的所有职业活动中,从事行政管理的行政人员是在自由方面受到限制最多的职业群体,因而,对于行政人员来说,追求道德自由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的道德权利是其应该享有的自由和尊严以及实施道德行为的权利,包含道德资格、道德自由、道德尊严、道德主张权和正当利益等要素。大众传媒的道德权利为其行为提供了重要保障,增强了其责任意识和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提升了其自我监督作用,完善了对其道德评价机制。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它能够使其自身赢得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其客观、公正性要求越来越强烈,拒绝庸俗、积极打造健康的娱乐生活的道德能力不断提升,促进文化共存共荣的责任意识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道德与现代性自我相伴而生,现代性自我是道德与现代性分离的根源,也是走出现代道德困境的关键。现代性自我生成的历史维度敞开了现代道德困境的深层根源及其现象学展现。面对困境,现代、后现代道德哲学及社群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从现代道德困境的"自我"根源出发,辨证地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情与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是超越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郑伟 《兰州学刊》2005,(6):47-49
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表现为由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再到道德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三种自由中,他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自由,这使得他的政治哲学最终走向了道德理想主义和政治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在查尔斯·泰勒看来,道德空间是自我无法逃避的一个框架.道德空间内的强势评价或性质差别提供着个体行为选择的标准,道德空间内在的善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方向性框架.居于道德空间内的任何人都需要拥有趋向善的确切方向感,都应过趋向善的生活,方向感的迷失将导致认同危机.不同的道德空间具有不同的超善,任何个体都受其所处道德空间的超善的引导并趋向于这个超善,这是任何人的认同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当平等地承认与尊重每一个道德空间中的超善.  相似文献   

19.
耻感教育:伦理价值与困境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复合体,它有助于个体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有助于过滤和净化社会不正之风,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目前,耻感教育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利益中心"导向、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缺失和文化环境的多元复杂三方面的道德困境,但最根本的道德困境是道德教育自身的单一化和表层化。化解道德困境的关键在于阐明道德教育价值认知范畴和实践理性范畴的特性,并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的层次性,关注德育的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20.
逐步确定个人性日常生活价值对群体性社会价值的优先性,构成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写作道德关怀的转型性特征.这也是一个去除主流意识形态遮蔽回到个人日常生活道德秩序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当代文学写作游离了传统道德精神.当代作家参与到当代道德话语建构的对话中,其前提是要保持自我立场,不为欲望化生活所吞没.因此,有必要强调作家在写作中的道德主体意识,强调作家在写作中和流行的个体价值展开对话.当代文学写作也可以由此寻求重建文学道德精神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