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术月刊》今年第六期,我曾对平心先生的生产力理論中若干方法論上的錯誤,提出批評的意見,并初步討論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辯証关系問題。当时討論的重点,主要是針对着平心先生的生产力“社会属性”迭一錯誤观点而提出的。对于他的生产力“自行增殖”的謬論,原准备留待以后分析。最近两三个月以來,平心先生在《学术月刊》、《新建設》、《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又陆續发表了几篇关于生产力性质的文章,进一步为其錯誤观点辯护。因而,引起学术界許多同志进一步展开爭論和严正的批評,我認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本文仍試图着重从方法論上来进一步分析平心先生的生产力理論的错誤实质。为了叙述的方便,現分为两个部分来討論。一,評平心先生的生产力“自行增殖”論在方法論上的錯誤;二,再評平心先生在生产力“社会属性”問題上的詭辯手法。  相似文献   

2.
半年多来,平心先生先后在《学术月刊》、《新建設》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探討生产力性质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平心先生提出了对生产力性质的独特見解,引証了不少材料和經典論著,而且文章本身組織得自成系統。但是,由于平心先生的研究沒有建立在牢固的事实材料基础上,所以他的全部理論核心,是值得考虑的。前此已有苏星、周治平、楊宇等同志在《光明日报》和《学术月刊》上提出了商榷意見。笔者基本同意以上諸同志的論点,但由于以上諸同志在文章里沒有对平心先生的理論进行全面的評論,使平心  相似文献   

3.
李平心同志遗著《论生产力问题》,最近已经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这是平心同志所写一系列论述生产力性质文章的结集。在这本结集编辑之前,我重读了平心同志这些既富于战斗气息又具有深刻研究的学术论文。我老是在想,倘使他所提倡的生产力性质的研究得到尊重和采纳,也许在社会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上会有点裨益。平心同志这些文章,是在1959年和1960年之间陆续发表的。这个时期无论在生产关系方面或是生产力方面,都不顾客观可能,任意冒进。而在经济理论上所着眼的就只是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在阻碍或推动生产力发展上的巨大作用,甚至是唯一作用;生产力则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对于生产力本身的性质以及它还有自己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更是完全没有想到,好象  相似文献   

4.
我們哲学系是在整风运动后期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新建立起来的一个系。在建系之初,我們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針和教学中理論联系实际的原則,除确定了一些重大的原則问題之外,我們也切实考虑了教学方法的問題。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老一套”是不能照搬了,而新的一套还沒有建立起来,其他学校和系科又沒有一套新的現成經驗。  相似文献   

5.
符号逻辑在理论上所具有的高度严密性和精确性一度使传统逻辑自惭形秽,它在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举足轻重地位更是令后者望尘莫及。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扩大和科学的繁荣,大量的数理逻辑专著、译著和普及读物接连问世,国人对符号逻辑不再陌生了。然而,随着现代逻辑的进一步发展,符号逻辑纯形式研究方式的高度抽象性和日常  相似文献   

6.
近来,学术界在真理和错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陈翰伯同志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的,他并从多方面作了论述。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陈翰伯同志认为,从真理是过程原理来看,相对真理是可能包含错误的。他说,正因为真理是一个过程,在“还没有完成一次认识运动以前”,认识中“正确的部份和错误的部份往往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排斥。因而,……某些相对真理包含错误”,不能“从一次认识运动的终点上来看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又说,如果承认真理是一个过程,就应该对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如燃素说)“作历史主义的评价,就应该承认其中包含相对真理,也包含错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新史学的论著,在近代史中据我初步的统计以太平天国史事为最多,不计算出版的专书,即散见于各报刊的有一百五十多篇(1949年起至1986年止),其他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政变、甲午战争诸问题都在五十篇左右。而太平天国的论著要以罗尔纲先生研究的成绩为突出,因之,在教学与研究上影响也最大;罗先生的考证论著较多,但也有历史论文。中国新史学的建立,正处于拓荒时期,无论在处理问题上和方法上,历史工作者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愿意就罗先生论著中的一些研究方法,提出三个问题与罗先生商榷,希望得到指正。一关于考证史料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劳动三要素具有物质和信息的双重维度结构的理论揭示的是:在劳动三要素中同时就包含着物质和信息的两个方面的规定.人类创造的主观信息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只有当人们把所创造的主观信息作为实现的目的,并在实践中寻求客观实现时,才有一个是否违背客观规律的问题.精神生产的对象是观念信息,而不是物质.“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物质生产”这两个提法并不等价,与“信息生产”相对的是“物质生产”,而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一西汉著名儒者和教育家董仲舒,从他的神学世界观进到天人合一论,繼承孟、荀性说并加以补充修正,提出“性三品说”: “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天令之謂命,命非圣人不行;質朴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謂情,情非度制不节。”(《天人三策》)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繼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民之号,取之瞑(眠)也。使性而巳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对它的主要内容,在有关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一般都作了比较充分的阐释。但是,我和一些同志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中,总觉得也有一些似为人们所熟知的常识和原理,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准确的表述,有的甚至从五十年代初起就一直按照一个不太合适的模子讲到今  相似文献   

11.
意识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已成定论。康才洪同志在《论人的意识反作用问题》(载《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第5期,以下简称《问题》)一文中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意识反映和反作用的对象不是物质,而是具体事物,“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个命题不能成立。《问题》的意见,不敢苟同。其症结所在,是偏离了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刘秋根 《文史哲》2003,1(3):153-162
资本主义首先是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组织 ,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既要重视与之相关的“资本流通”暨资金市场等制度性因素的探讨 ,也要对生产方式本身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 ,中国没有经历特许设立的历史阶段 ,故而中国的营利性商业社团 (合伙乃至公司 )虽在古代有了区别于股东个人的团体性 ,某些类型的合伙也有了一些类似于法人的因素 ,但法人的正式形成还要到清末《公司律》公布之后。中国 15— 18世纪的资金市场 (金融信用 )相对于同时期西欧一些国家 ,表现出了票据化、社会化进展迟滞的特点 ,新的信用工具有的缺乏 ,有的进展缓慢 ,但它毕竟还是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蔡仪同志在1962年发表的《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问題》一文,对文艺中的典型问題作了论述。其中在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題上,错误的违反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后来何其芳同志在《文学艺术的春天》一书的《序》中也发表了同样错误的意见。这些意见引起了爭论。爭论的焦点就是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一九五七年第二期,登載了程金造先生“从史記三家注商榷司馬迁的生年”一文。程文主要是从史記三家注互有結合的看法,来証成王国維的司馬迁生于景帝中五年(前145)的主張。关于司馬迁的生年,目的主要有兩种說法:一为王国維“景帝中五年(前145)說”;另一为郭沫若、王达津等先生主張的“建元六年(前135)說”。前者主要根据为史記張守节正义:即史記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下,正义云“按迁年四十二”推算而得。后者的主要根据为史記司馬貞索  相似文献   

15.
三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概念的内涵对具体劳动概念内涵的表述,也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各本教材、专著以及众多的辞书中,基本上是两种说法。一种说,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或称不同形式的劳动;另一种说,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此外,也有不少著作是把这两种说法混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6.
法学方法论的产生,为法理论之发展及司法实践产生了莫大的助益,然此中亦存在若干问题,其远非尽善尽美之理论.试从传统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就类推适用与类推解释等若干概念在相关运用中应该予以注意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并希望以此得出有益于吾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