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某些学者认为,西方文献记载的Paracel可以成为越南主张西沙群岛主权的证据。韩振华等中国学者对此进行了批驳。本文在韩振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搜集西文古地图,对Paracel向西沙群岛演变的历史进行重新梳理。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初,在包括文字与地图在内的西文文献中,Paracel专指位于越南东海的"牛角"沙礁——尽管沙礁的绝大部分并不存在。1808-1810年,西人开始用Paracel命名西沙群岛,1832年以后,"牛角"在西文地图中消失。1845年以后,Paracel专指西沙群岛。在地理学上,"牛角"Paracel与西沙群岛Paracel一直被认为是两个各自独立,且不混淆的地理存在。在地图学上,由于丹尼尔·罗斯与詹姆斯·豪斯伯格将地理上不存在的"牛角"Paracel之名转移到西沙群岛,才造成两个地理形态的重名与混淆。1838年塔伯尔特主教所绘《安南大国画图》,是其窃取1810-1817年英国《豪斯伯格航海指南》相关地图的结果。《豪斯伯格航海指南》所载是经过测绘的西沙群岛Paracel,而非1837年塔伯尔特本人在《印度支那地理记略》中描绘的越南嘉隆王插旗的"牛角"Paracel。  相似文献   

2.
2014年3月31日,菲律宾再次试图登陆仁爱礁,与我海警在南海海域发生对峙。南海海域纷争由来已久,其归根结底是对南海岛礁主权的争夺,如何从国际法上论证我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依据是国际法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面对国际法院以"司法造法"形式发展出的"有效控制原则",探究其意义和理论要件、剖析国际法院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该原则,这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权益争端形势下更好的利用有效控制原则来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强化我国的主权主张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沙岛礁主权争端关键日期的确立,对于我国最终厘清权利的归属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确立的有关南沙岛礁主权争端的关键日期,是不一样的.我国对有关南沙岛礁主权争端关键日期的确定,不宜太早也不应太迟.此外,我国还可在有关南海岛礁主权争端中提出几个关键日期.  相似文献   

4.
1956年“克洛马事件”的发生引发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关于南沙群岛主权问题的连锁反应。以英国驻东南亚总专员公署为代表的一些英国机构,以英属北婆罗洲与中国南沙群岛南威岛、安波沙洲有“历史”和现实联系为依据,希望英国政府对这些依据的支撑力做出评估,其潜在目的是想借此推动英国对两岛礁提出“权利”主张。英国外交部相关机构通过研究有关南海问题的历史文献,确认英国对上述两岛礁“权利”主张证据的支撑力较弱,决定不介入这一争端。同时,英国外交官员发现,英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南海问题的记载为中国关于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证据,不得不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尽管在冷战背景下,英国不希望中国政府控制南沙群岛,但在自己国家实力和影响力大为削弱的情形下,其对南海问题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美关系视角完整地理解旧金山对日媾和中的涉南海岛礁问题应包括三个部分。美国在预备文件中对于南海岛礁主权归属的建议折射出其二战后对华的早期态度。之后,中美关系逐渐从盟友走向敌对。而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从草案到最终文本的签署过程中可以发现,美国对南海岛礁的立场已明显偏离早期的预备文件。对于旧金山会议后所形成的旧金山体制应采取一种宽泛的理解,其联盟缔结构成了理解当前美国对南海岛礁主权归属态度的第三方影响因素。旧金山对日媾和全过程并非是南海岛礁主权争议的诱因,却无疑是南海问题影响加剧的重要干预变量。  相似文献   

6.
从1909年李准巡海至今百年有余,南海争议日胜一日,期间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岛礁的主权,先后四次对岛礁的名称进行审定公布。反思南海岛礁定名维权百年历史的得失,旨在给政府第五次审定南海岛礁标准名称提供借鉴,从中也可看出夺回定名权、译名权及相应话语权会极大地便利自己的主权之争。  相似文献   

7.
张学昆 《国际论坛》2015,(3):25-30,80
东南亚是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点区域,为此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加强了对该地区的资源投入和战略注意力,一方面更深度地介入南海争端等地区热点问题,以期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加强在东南亚的存在和影响力,并积极塑造有利于己的地缘政治格局。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建设的东盟国家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反应,或热切,或谨慎,或摇摆。本文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引发了认知差异: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南海岛礁的主权争端、大陆东南亚和海洋东南亚的地缘差异。东南亚国家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认知差异不但扩大了东盟内部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业已存在的分歧,而且还影响到它们各自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以及地区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后,在正式出版的地图上于南海海域周围标绘了一条断续线,从政府层面上宣示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断续线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而国民政府对南海岛礁的命名及有关舆图的绘制,是在多次商讨并考虑到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审慎举措。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南海断续线涵义的认识,也有利于当前我国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的国际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之前,南海争端主要集中于岛礁主权争议。然而,公约生效以后,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专属经济区的海洋划界也随之产生。岛礁主权与海洋划界纠纷纠结在一起客观上阻碍了对该地区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因此,南海诸国有必要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就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养护开展国际合作。以南海生态系统为基础在公约框架下实现南海争议海域渔业合作,促进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海岛礁主权争端涉及多方利益,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也涉及周边国家政治与经济利益,甚至牵涉到各大国之间的主导权之争,已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复杂的海疆争端之一。解决南海岛礁主权争端问题需遵循国际关系法治化原则、衡平原则及时际法原则。在坚持“主权在我”的前提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可通过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等外交途径,联合经营模式等共同开发途径,以及国际法院、国际仲裁程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特殊规定等司法途径,来解决南海岛礁主权争端,维护中国的合法利益与南海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1.
南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南海疆域最南部,曾被命名为"团沙群岛"。近代以来,南沙群岛的主权受到帝国主义的觊觎,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侵略军直接占领,改名为"新南群岛",并划归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管辖。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南沙群岛也随之被国民政府收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民政府没能及时派军舰接收南海诸岛,使得菲律宾妄图侵犯南沙群岛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重新确认并对外公布了南沙群岛的名称、岛礁范围等,并用实际军事行动维护了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这段历史是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2.
徐焰 《百姓生活》2014,(8):54-55
1974年1月,中共中央下决心一举收复了西沙3岛。此战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做活南海棋局的关键一战,具有长远的影响。解放十年后始得进驻西沙在历史上,中国最早宣示了在南海的主权,却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以来难以有效控制。其面临的三大难题为"远""小""水"。南沙群岛距海南岛在1000公里以上,西沙群岛距海南岛也有330公里,而且那些岛子大都横直不过几百米(只有西沙永兴岛最大,也仅1.8平方公里),绝大多数岛上没有淡水。西沙群岛由宣德、永乐两个群岛和其他岛礁组成。永乐群岛又由甘泉、珊瑚、金银、琛航、晋卿等岛屿组成。  相似文献   

13.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历来属于中国领土这一历史事实,长期似来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越南)的政府及其官员、国际会议和各国舆论的广泛承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版的重要书刊和地图,也都记载和标注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是属于中国的。本文将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改变等使得诸多岛礁的“存亡”受到极大的威胁,在我国南海海域,部分岛礁同样面临着海平面上升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和人为活动的破坏。岛礁的部分或全部“消失”会使沿海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范围改变,进而可能引发相邻或相向的国家间的海洋权益矛盾或加剧现存争端。在南海,我国与海上邻国存在着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南海岛礁,使其避免遭受“消失”的厄运。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对南海岛礁影响的基础上,思考保护我国南海岛礁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21日,中国面积最大而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三沙市诞生了。三沙市下辖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其政府驻地设在该地区西沙最大的岛屿——永兴岛。自秦汉以来,中国人在南海深处留下了诸多足迹。尤其是途经西沙的"海上丝绸之路",曾繁荣千余载。如今,静静沉睡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南海岛礁主权和划界争端悬而未决,周边国家之间的渔业纠纷此起彼伏。加之过度捕捞和欠缺养护措施,南海渔业资源日趋衰竭,甚至有些鱼种已经绝迹。屡见不鲜的渔业纠纷和不断衰退的渔业资源使得南海渔业合作已势在必行。渔业合作协定的模式选择是达成协定时的关键问题,鉴于南海的实际情况,划定临时渔业边界难以实现,白色区域协定模式和轻灰色区域协定模式均非最优选择,而灰色区域协定模式是周边国家短期内应努力争取达成的。但从长远来看,以生态系统方法为导向的区域合作模式才是南海渔业合作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南海的长期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已通过国际法上的"先占"取得了南海诸岛的领域主权。南海U形线的正确要义应为中国在南海"特殊历史性水域"的外部界限,中国对线内岛屿拥有主权,对线内水域拥有基于历史实践而生的既得利益。中国在南海享有多种历史性权利,这种权利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行不悖。南海U形线肩负未来中国与邻国按照"衡平原则"进行海洋划界的重要功能。历史与法律在南海争端中高度交融,在有关中国南海U形线内岛屿及其水域法律地位的争执上,历史证据显然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是中国面对的最大对手。其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全方位、多元化,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而作为战略利益的体现,越南近期通过强化对岛礁的实际控制与软性渗透、加紧对南海油气能源的掠夺步伐、斥巨资打造越南海军现代化、积极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行其南海政策,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中国在南海对越应采取斗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策略,防止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同时加大在南海的自主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9.
统治印度支那时期,法国对西沙与南沙群岛的政策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由域外之邦到首次接触;有条件地承认西沙群岛归属中国;谋求、占领西沙与南沙部分岛礁;再度谋夺西沙与南沙群岛;由坚定的声索方走向态度模糊的第三方。法国对西沙与南沙群岛的政策根本上是服务于法国与法属印度支那利益的,领土诉求是法国一系列行动背后的根本推力。法国自始至终对西沙与南沙群岛采取了一种区别化政策,从制度设计和主权归属上对其作出差异性安排。法国对西沙与南沙主权的声索,以及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对其地位的模糊性态度,给南海岛屿争端的长期化、复杂化埋下了恶果。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外大国纷纷加大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程度。其中,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对南海局势影响最大的四个区域外大国。目前已有比较多的著作和论文分剐探讨这四个国家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但是鲜有学者对这四个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方式、目的进行比较。本文在对比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方式、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非南海领土纠纷的主权声索国联合东盟共同对付中国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并就中国如何应对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