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色墙纸》不仅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杰作,也是她的一部自传;其中的疯女人形象不仅是极大的成功,又是对传统的超越。《黄色墙纸》中的叙述者深受父权社会的束缚,反映了她所生活的社会女性整体生存困境和精神煎熬,表达了女性竭力摆脱父权制社会束缚的愿望,也表达了她对“休养疗法”的彻底否定。她的疯癫并非是单纯的精神分裂,而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吉尔曼塑造的“疯女人”形象对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的教育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章琦 《现代妇女》2010,(8):82-87
萧红的创作在三十年代的文坛是独树一帜,这得益于萧红运用女性身份,借助女性的敏感,对于女性生活命运非同一般的表现。萧红不仅写出了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中女性的生存真实现状,同时将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男权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关注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男权文化对妇女的精神奴役,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优秀的黑人女作家。身为一名黑人女性,沃克更为关注黑人的困境、沉默的黑人女性以及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生态女性主义试图通过对父权制的批判,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以改变自然、有色人种和女性等受压迫的群体的从属地位。沃克在《紫色》中描绘了黑人妇女和自然在父权制社会统治下的遭遇,以及努力寻求自我的过程。本文将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指出父权制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统治与压迫,同时探讨了女性和自然反抗压迫寻求和谐共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发表了她的代表作《觉醒》,以此结束了她的长编小说的生涯,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叫做艾德娜的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从被压迫至奋起反抗直到生命最后的觉醒,本篇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析艾德娜觉醒的心酸历程。  相似文献   

5.
艾利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合集《逃离》是其代表作,2004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青睐。《逃离》主要是描写加拿大小镇女性的日常生活与生存状态,这其中彰显出了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在:在父权制二元论思维模式的社会中,女性与自然同处弱势地位;女性由于在经济和情感上依附男性而无法逃离其悲剧的命运;女性对新的精神信仰的追求在传统的宗教制度下最终瓦解。门罗深刻地批判了西方社会的二元论思想,倡导建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6.
倘若要考察女性在影像中的命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它远未摆脱男权意识的控制,最常见的,也是被人分析议论最多的一种表现形式,便是女性作为欲望的客体供男性观看、消费。女人通过悦人(男人)而悦己,男人通过悦己而悦人(女人),从表面看似乎各得其所,构成了一种平等的假象。不在场的女性观众所能做出的选择无非两种:要么认同玛丽莲·梦露,要么就认同坐在她背后、用他的膝盖碰撞她椅背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安娜·卡列尼娜勇敢追求真爱,她敢于反规训,争取话语和权力,试图颠覆父权给予女性既定的形象和模式.安娜追求真爱是对父权制的抗议,但她把爱情视作生命的全部又使她依赖父权思想,反抗与依赖的矛盾和纠结使她被动地塑造主体,主体性建构陷入困境注定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个时代的体现,能够在深层面反映现实,使得人们在心灵上达到共鸣。《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小说,其作者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文风以揭露社会社会现实、讽刺黑暗的统治阶级为主,作品主要围绕男女青年的婚恋故事而展开。《曼斯菲尔德庄园》被称为简·奥斯汀作品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部小说,理由与出发点是极为丰富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小说,能够得到作者对于小说环境最深层面的体会与思考,现实主义角度作为文学作品分析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线几乎就是围绕几位女性人物而展开的,以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女性形象,对于小说的探究分析,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26年的写作生涯并不算长,但其丰厚的著作足以见证一个女性对父权制的倔强叛逆.父权制下的女性人物要么被塑造为“屋子里的天使”,要么是“阁楼上的疯女人”,卡特则大胆宣称:“我干的事就是拆穿神话.”她很早就悟出了一个对她的创作意义重大的观念:“作家完全可以通过虚构另一个世间来表达自己对现世的想法,完全可以思索自身的存在状态却不必谈论诸如生活写真之类的废话.”她的作品里常常再现经典的身影,却又总是构成对经典(也就是对父权)的无情嘲讽和坚决反叛正因如此,经典童话故事成为卡特反拨经典的一个重要场所.本文将以卡特的短篇小说《雪孩儿》为例,对她的女权观略探究竟.  相似文献   

10.
林芙美子是日本昭和时期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以昭和三年(1928年)连载的《放浪记》登上文坛,她生命后期的长篇小说《浮云》被誉为其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她的自身经历,并通过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向我们展示出来,倍受大众的欢迎。学术界对其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作品中女性的研究见仁见智,研究视角亦是多种多样。本文是通过在"雪子命运中的‘光明’与‘黑暗’"这一先行研究未曾涉及的视角入手,来分析《浮云》中女主人公幸田雪子的命运。研究方法为文本分析,即对小说中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深入剖析,以此发现雪子命运的辗转变化和她在黑暗命运中寻求光明所做的努力,探究作者林芙美子透过黑暗表象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跨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独特的"环境和性格小说"丰富了悲剧艺术。他塑造的许多悲剧人物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尤以《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最引人注目,其悲剧内涵最为深刻和丰富,最为人震撼,其悲剧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在这部作品中,哈代深刻表达了他对英国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同情以及怜悯,在他的笔下,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单纯,并且具备容忍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女子,同时也被视为英国文学作品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但这位单纯女性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她的一生经历了被强奸,被抛弃,并且最终被处于绞刑。生活在被资本主义法律所操控的社会,到处充斥着虚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罪恶,作为一名贫苦的农村妇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也不是偶然的。苔丝无助地与社会抗争,最终却成为牺牲品,是她的性格弱点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除此以外,与苔丝命运紧密联系的另外两个人物——安吉尔和亚雷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她悲剧命运的发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张娜 《现代妇女》2010,(6):95-97
《圣殿》呈现了一幅被邪恶浸染的现代南方社会图景,颇受贬抑的女性形象谭波儿也历来被视作邪恶的化身。本文意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她的堕落与邪恶,试图得出以下结论:谭波儿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遭遇,是一个被剥夺了自由意志和行动、命运掌控在男性手中的“提线木偶”;她采用父系社会中最具反叛性的行为——性堕落来发起她的抗争,这既导致了她的失贞和邪恶,更导致了她精神的死亡。贞洁和荣誉的“圣殿”的坍塌,谭波儿并不负有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3.
《德伯家的苔丝》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讲述了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悲惨的一生,苔丝的人生是那个时代那个阶级大多数人的人生。苔丝本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与爱情,但是命运捉弄了她,在挣扎的道路上,她越走越远。本文将通过社会制度影响、女性自身弱点与命运的捉弄三个方面,来分析苔丝悲惨命运的成因,以此来获得对哈代笔下苔丝的真实诠释。  相似文献   

14.
小说《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事业、金钱和爱情,对于男权社会,有着不满和反抗。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因,为激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塑造郝思嘉这一典型的形象,为女性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王美龄 《现代妇女》2013,(12):I0044-I0044
庐隐作为一个觉醒的女作家,不仅看到了社会中女性对爱情婚姻的迷茫,同时她也以一个女作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反映现实生活。在她的作品里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女性觉醒意识,同时因为新旧社会的矛盾冲突与新旧道德的夹杂,这种觉悟的意识在现实面前面临着种种挫折。庐隐通过作品刻画出了一代知识女性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和痛苦伤感。  相似文献   

16.
田丰 《现代交际》2010,(3):71-71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是位典型的悲剧女性,她一生的命运深受三个男人的影响,她的父亲、她的丈夫以及黑奴摩西。本文将对造成主人公玛丽扭曲人性的根源做以初步的探究,从而解读莱辛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福克纳《我弥留之际》里的本德仑一家的女儿杜威·德尔的女性形象,从母亲和女人的双重角度指出杜威·德尔主体性的丧失。借助伊利加蕾的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视角,本文进一步发现杜威·德尔女性主体性的缺失是与母亲艾迪缺乏沟通交流的结果。通过对小说中病态的母女关系的呈现,福克纳实现了对女性文化的思考以及父权制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国力渐强,通过海外殖民,大英帝国版图日益扩大,最终形成日不落帝国。在此过程中,文化领域也迎来了空前发展:在英国海外扩张背景下,各种远航、探险、寻宝主题的故事应运而生,赖德·哈格德的《她》《阿莎归来》就是该时期历险小说的代表作品。相较于同时期其他历险小说,哈格德的作品中出现更多女性形象,且这些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女性家庭天使形象:以权力欲控制削弱了男性的男子气概,并且对父权制社会既定秩序和持续发展形成威胁。这些特征反映出哈格德对新女性影响下的传统女性形象被进一步颠覆,社会结构受到冲击这一现象的忧虑,以及其对帝国殖民主义宏图受到消极影响、传统性别秩序发生颠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万丹 《现代交际》2011,(5):78-78
西莉亚是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尽管她曾经怯懦,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但是整部小说却见证了她一生的“成长”历程。她的“成长”不单单在于年龄的增长,还在于她灵魂的觉醒,直至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耶利内克的剧本擅长描写骇人的性变态,以一种推翻一切的极端方式探讨女性自身的心理生理在极端压抑的状态中的扭曲,借此展现畸形生存状态所折射出的女性在同强大的父权社会斗争中的无可奈何,以及希望争取到女性话语权的要求。不论是身体描写或者性暴力的写作都绝非简单展示身体或者体验描写,而是包含了传统颠覆、形象重塑等内涵。她着力于以情色与暴力的描写表现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下女性的极度压抑与扭曲,提出希望争取女性话语权的要求,她将女性身体符号作为对抗男权中心主义文化的有力武器,将色情作为暴力的实现来解构传统的男权话语,还原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现状,提醒女性自身的注意并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