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贤为 《现代妇女》2014,(7):142-142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明确将“电子数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形式,肯定了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证明力及法律地位。本文从电子数据的内涵出发,论述电子数据的证明力及其认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这就产生了许多关于环境的法律诉讼。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加,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现在对环境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借鉴民事诉讼的宝贵经验,系统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的特殊性,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定义重新进行阐述。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3.
《职业时空》2009,5(5):126-127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诉讼阶段,然而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有一些缺陷。通过对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构建,可以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智能通信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微信正在引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次技术革命。同时,微信使用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痕迹",也被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使用,微信证据也逐渐成为民事诉讼领域证据中的一个"新生力量"。对微信证据这种表现形式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微信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有助于促进其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6.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中人们选择电子形式进行信息创造、传播和存储的趋势显著,电子数据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司法领域,比如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出示在法庭之上。然而,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电子数据的展示方式,实践中通常以书面形式代替电子证据"原件"。与此同时,现阶段电子数据作为呈堂证据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试以"鉴定意见"为例,分析电子数据取证结果的举证与质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领域,如何对待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法律制度、法律思维、诉讼模式、法律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国民事诉讼对待非法证据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差异,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即宽松模式、证据关联模式、法官心证模式、严格排除模式。我国民事诉讼中对这一问题采用的是严格排除模式,但立法与审判实践衔接度不高。我国民事诉讼对此问题规定过于严格,在审判实践中难以适用,通过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界限,加入重大违法评判这一内容,然后制订配套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使得对非法证据的审查合乎规范。  相似文献   

9.
李娜 《现代妇女》2013,(12):58-58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规定过于概括,造成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新证据的界定有不同声音。在实务界,法官到底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界定民事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浅析了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所引起的消极影响、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界定的原因与意义,并对界定民事新证据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0,(9)
编辑同志:   我老伴借给一位老友1万元用于买房,说好只借3个月,因为是老熟人,当时没要他打欠条。借款到期后,我们催了几次,他拖着不还,要求他补欠条,他也不愿补。为了留有证据,我在给他打电话提及还款之事时录了音。请问,这份录音资料将来可以在法庭上作为证据使用吗?张平 张平同志:   您所提的涉及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认定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有7种:①书证;②物证;③视听资料;④证人证言;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勘验笔录。录音资料属于证据中的视听资料。根…  相似文献   

11.
曹利兰 《现代妇女》2014,(5):114-115
调解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强化,民事调解原则的缺陷逐渐暴露,其中的法理困境和对司法实践造成的误区最为典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民事诉讼调解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燕 《职业时空》2008,4(10):54-55
随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病历作为证据在各类司法鉴定及人身伤害案件的民事、刑事处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条例》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准确地反映病人的病情,病历书写要规范,同时要客观地记录病人病情的变化以及治疗的措施和意见;而且病历一经形成不能涂改,不能隐匿,更不能毁坏。但是。医务人员篡改病历,尤其是在医疗纠纷发生后篡改病历的现象却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公平诚信社会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杨亚南 《现代妇女》2014,(7):131-132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克服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弊端,它的建立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证据失权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和有效的防止证据突袭,从而更好的保障司法公正。但作为一个新生制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完善。本文结合国外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关于证据失权制度的规定以及通过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分析,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法制体系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其中民事诉讼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就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分析。通过对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的阐述及其发展历史的回顾,更加清晰地把握当今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如民事诉讼法的时代化、宪法化以及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周杭 《老年世界》2006,(4):13-13
所谓附带民事诉公,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的申请,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这种民事诉公是在刑事诉论中附带解决的,所以称作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2002,(6)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但是,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时不仅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而且容易给审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造成消极影响。199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根据实体法的规定,对6种侵权诉讼作出了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定,即在这些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2001年12月21日公布、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民事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化解民事纠纷成为各国司法界关注的对象。民事审前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诉讼纠纷中能更好的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对实现司法为民、简化办案程序、减轻办案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历史发展的介绍。及审前调解的价值分析.提出规范我国民事审前调解的建议,以此来提高解决民事纠纷的效率.发挥民事审前调解程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冷仁民 《现代妇女》2014,(12):71-71
同笔事实在证据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刑事判决与民事判决最后认定的事实不完全相同,原因是由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采用的证据标准相异,造成在相同证据状况下,两种诉讼过程中构建的“法律事实”不同,认定事实相异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9.
救助金额偏低是当前检察环节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支持赔偿诉讼作为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前置程序,支持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强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注重事后追偿,既可充分维护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民事权益,也能缓解救助经费不足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关联性和客观真实性是电子证据形成证明力的前提,可靠性是衡量电子证据证明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电子证据的可靠性主要体现为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电子证据可靠性的认定主要是通过直接认定和间接认定的方式进行。电子证据的复制件应视为原始证据,具有与原件相同的证明力。经过公证的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强于未经公证的电子证据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