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悲剧的典型代表,虽同样以“复仇”为主题,并以“复仇”为线索展开剧情,但其复仇意义、表达的主题思想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这些不同的背后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杀人者死”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原则。但是因为复仇而将他人杀死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却经常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值得同情和赞扬,可以网开一面的行为。文中依据相关记载就这一特殊制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督山伯爵》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热议与欢迎,尤其是小说中的复仇思想,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充分感受到主人公复仇的快感。同时小说中主人公从复仇到放弃复仇的过程中体现的人道主义,也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法治社会里,复仇具有毋庸置疑的违法性。但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报应刑原则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报复形式,不仅根植于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成为人们的共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法律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古代复仇问题的思考,以期对平常生活中的"施"与"报"现象得出既合情理又合法理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革命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复仇形象的主人公,《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与《铁流》中的郭如鹤都是佼佼者。但由于时代与环境有所差异,因此少剑波与郭如鹤的复仇形象也存在许多异同。本文将从复仇动机、复仇方式、复仇模式三个方面来探究两位主人公在复仇过程中的种种异同。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剧人物美狄亚,和中国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是中西文学中的两位复仇女性。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通过对她们的比较,我们能够看到以她们为代表的中西复仇女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挖掘出中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民族意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雎复仇     
战国时期有许多因个人蒙冤而后复仇的事例。如,孙膑在魏被庞涓迫害致残,而后逃到齐国,马陵一战射杀庞涓,张仪被楚国宰相诬陷为贼,后来得到秦王重用而报复楚国。这里所说的是范雎快意复仇的事。范雎,又名范且,字叔,魏国人, 早年勤学苦读,立志为国家建功立业, 但因家贫,只能投身于魏国中大夫须  相似文献   

8.
大明王朝覆灭的那个时期,也如任一改朝换代之际,杀戮是极平常的风景。见诸记述,“贼”(特指李自成、张献忠军)、“虏”(专指清军)杀明的官、官军,官军则于杀“贼”、“虏”外,还不免要杀民(“良民”)。民与平日里被讥为“白面书生”的士也参与了杀戮,所杀的可能是“贼”、“虏”,也可能是积了公愤的酷吏以及有着私怨的仇家,甚至是某个被认为“可恶”之人。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至于降贼降虏者,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文明中“共处”思想关注的核心是如何解决承认伊斯兰教普遍性/唯一性与各种以伊斯兰教为标尺而划定的“他性”存在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使用世界主义光谱来对伊斯兰文明中不同“共处”思想进行排列,从最偏向宗教普遍主义一侧到最偏向宗教社群主义的“共处”思想分别是:不同伊斯兰教派间的“共处”思想、伊斯兰国家内部不同宗教群体间的“共处”思想、古代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近代以来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共处”思想、非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体之间的“共处”思想、不同宗教之间的“共处”思想等六种类型。通过有针对性地挖掘“共处”思想来纾解当今伊斯兰世界所面临的诸种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交际》2009,(7):67-67
《出水芙蓉》;《变形金刚II:狂派的复仇》;《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终结者4》;  相似文献   

11.
兰岚 《现代妇女》2014,(8):299-299
《大学》是儒家重要经典,曾经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历代诠释者通过对《大学》文本的诠释,表达对社会和时代问题的思索。本文通过对“大学”“小学”的区分,及“新民”“亲民”的不同理解,可以揭示不同时代的儒者不同的理解思路,进一步发现其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恐龙灭绝事件的罪魁祸首 包括恐龙灭绝在内的地球物种灭绝是怎么发生的?美国科学家认为这些都应该归咎于一颗神秘伴星的作祟,他们把它称作为“复仇女神”。  相似文献   

13.
卢迎辉 《职业》2011,(6):136-136
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一、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要把“以课本、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思想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  相似文献   

14.
散木 《中外书摘》2007,(10):11-13
哲学史与思想史学者杨荣国,一直有将其研究的史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的思想,引来了学术界的不同看法。在“文化大革命”中,杨荣国的思想正好被“四人帮”用来为他们的政治服务,特别是在“批林批孔”的运动中。然而,研究史学者终究被历史还其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5.
在2007年12月18日的联合国大会上,104个国家代表投票通过全球暂缓死刑、54国反对、29国弃权。该议案要求各国尊重国际对死刑的标准并暂缓死刑。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投了反对票。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有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保留着死刑。 在中国,“生刑过轻,死刑过重”、“缺少中间环节”的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刑罚复仇的漏洞。  相似文献   

16.
李志刚 《女性天地》2010,(11):26-28
前夫“失踪”:法律管不了“博客”来上阵 2006年五一节,认识不到三个月的林雪萍和韦立“闪婚”,婚后两人冲突不断。2008年12月,他们协议离婚,房产归林雪萍所有,林雪萍按当时的房价补偿韦立3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张亚飞  枨体 《职业时空》2008,4(11):44-44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那不仅是一场军事战争,而且是一场“文化战”、“思想战”。“文化侵略”作为侵略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与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相始终的。  相似文献   

18.
田野  毛延生 《现代交际》2023,(4):96-103+124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份叙事的话语优化已然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信度与效度的一种积极尝试。在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只有明晰身份叙事在主体赋能之下的内涵属性,同时重新审视身份叙事主体面临的主要困境,才能为身份叙事的话语优化提供实践指向。具体而言,必须聚焦话语维度,完善话语表征、优化话语内容和重塑话语语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言值”与“温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9.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也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这些两种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周易》的思想,就是“变”的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张运辅 《当代老年》2011,(12):37-37
快乐指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满意和幸福的心境,是一种主观感受。英国作家萨克斯认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卡耐基也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这表明,境由心造,对同一个事物,心境不同,对它的感受可能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