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翻译方法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在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选择对原文异化或归化。本文主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有关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选择的问题,说明目的论是如何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起作用的,以及所选的策略又是如何进一步影响译文效果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两位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译本。  相似文献   

2.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的不是原文的功能,而是译文的预期功能(即目的)。这就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译文摆脱了源文的束缚,译者可以自己决定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政论文翻译中所涉及的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希望能对提高政论文的翻译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许地山的经典散文《落花生》的三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张培基译本、刘示聪译本)进行了赏析比较,旨在说明翻译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一切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最高准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使得三个英译本体现出不同的语言处理方法及翻译策略的选取,进而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费米尔提出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即翻译目的论。该理论指出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了译者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了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翻译活动的指导,从而指出了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根据译文目的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杨婕 《现代妇女》2014,(6):279-280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归化,和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异化。两种策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恰当处理好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掌握好分寸,不可走极端,不妨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促进不同语言的互相交融、渗透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试图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以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实例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翻译向来被视作“硬译”,传统的观点往往着眼于其字面的不“顺”而对此译法大加驳斥。事实上,“硬译”这种翻译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它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翻译目的和态度,另一方面,先生并非在所有的文献中都使用硬译。而鲁迅的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在文化日趋融合的今天也必将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外国情景喜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追捧,字幕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译者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找到语境和内容之间的最佳关联,使源语到目的语的翻译达到理想的效果,忠实于原剧剧情,达到最佳关联的效果。翻译策略多种多样,要以不同的文化以及认知背景为基础,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使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达到预期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9.
旅游翻译近些年来逐渐盛行,旅游景点的翻译是旅游翻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的高度相关性决定了文化研究在景点名称翻译中的重要性。本文运用奈达的对等原则对三种景点名称进行分析,寻找不同文化内涵下景点名称的翻译策略。最后发现不同文化内涵的景点名称,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语境来确定翻译策略,并没有统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政府工作报告》是严谨的政治文本,其英文版本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其独特的文本形式要求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让译语读者清楚明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多地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因此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了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采取的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增译等不同翻译策略,以期让译文更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并反映文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文化负载词汇是语言与文化的结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界的难题,由于中西文化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 ,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该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本文将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两译本并准确理解原文的思想主旨,灵活、变通地采用翻译方法,使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能够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促进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具有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优点,为纯语言翻译观和异化翻译策略所推崇并采纳。但这两种翻译思想对直译既有相同的阐释,又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期望通过直译达到的目的也有区别。本文旨在对这种区别与联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翻译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目的论将研究重点放在译入语文本和读者上,强调译入语对于翻译结果的影响。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来讨论中译外新闻翻译,并以《今晚报》海外版为例进行分析,来分析外宣新闻翻译中"翻译+解释"和"再创造"策略的应用,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外宣新闻翻译这一工作过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差异存在可译性.由于各个民族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方能再现原文的文字信息和文化因素.文中通过对文化差异的阐述提出了直译、意译和异化等几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翻译目的论的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视角从功能对等理论转向目的论。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口译文本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答中外记者问的口译文本中许多译文符合目的论的翻译原则。译员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根据特定的受众以及翻译的目的选取不同的原则,从而到达传递热点话题以及政策解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中指出目的论对于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所说:翻译是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翻译是为了实现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完成,因此译入语的文化必然会影响翻译结果的实现。(Nord 2001:27)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商标和广告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译入语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度和电影的市场预期值。以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传递,激发观众的观看欲等功能为目的,译者应当采用直译、补译或创译的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本文笔者选取一些西语国家较有知名度的影片为例,试析其翻译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在西语影片名汉译上的策略和方法及其在西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丁巧梅 《现代妇女》2014,(7):288-288
功能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具有交际功能,译者采取什么翻译策略取决于其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来决定。根据赖斯的文本分类,可以把《一天》归类为表情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比较注重形式,所以在翻译这首诗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再现原诗的美和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自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摆脱了过去纯文本的翻译,将视野扩大到影响翻译的文化层面。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决定译文的不是原文,是翻译的目的。尽管其理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翻译目的论还是把译者主体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文化习俗翻译离不开特定的翻译策略,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习俗的世界性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大多带有本国文化和意识色彩。新闻翻译中译者的立场很重要。本文结合同一新闻的不同翻译报道,分析了译者立场对新闻翻译的影响,提出了翻译策略,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