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萎缩的胳膊》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经典短篇小说,收录在哈代的《威塞克斯故事集》中,其中大量的死亡情节无不体现哈代的宿命论。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方面即超自然力量、社会、个人因素,探寻其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阶级冲突。超自然力量,即罗达的梦、格特鲁德胳膊上的印记及使印记消失的方法;社会因素,即贫富差距、当时纵火案的盛行及以门第和财产为基础的婚姻观;个人因素,即罗达和洛奇的悲剧爱情及三个主要人物受到的精神折磨。  相似文献   

2.
李青 《职业时空》2008,4(6):9-10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哲学范畴。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而荣辱观则是对这种“荣”、“辱”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它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以往谈到社会舞蹈与专业舞蹈这两者创作的差异性时,更多的是从“艺理相通而条件不一”这点上来区分与认识,即所谓在舞蹈艺术规律共同性的前提下的“扬长避短说”,于是则决定了社会舞蹈应该如此或不应该如此。无疑,“扬长避短”在创作中是必须注意的。但是,若进一步思考,这又并非是确立社会舞蹈自身本质的决定因素。我们知道,宇宙万物中  相似文献   

4.
征联启事     
笑汀 《老年人》2006,(8):48-48
咏史怀古的诗词,在中国诗词中算得上是个“异类”或“另类”。因为,中国诗词在创作手法上崇尚形象思维,在表现方法上强调以情动人,而这两大特点,恰好与咏史怀古作品不太相宜。古人反对在诗词中单纯地议论或抽象地概括,而这又恰好是咏史怀古时常有的思路和手法,因此,做咏史怀古的诗词,很容易陷入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但是,千百年来,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却代不乏人,作品也潮涌不衰。究其原因,应该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失意或感到迷惘,便寄情于前朝异代,所谓“发思古之幽情”也;其二,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或持有不同政见,…  相似文献   

5.
黄红荔 《职业时空》2008,4(6):52-52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湖畔派”诗人中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20世纪末英美文学界兴起的生态批评浪潮使人们开始从生态文学(自然文学或绿色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他的作品。他的著名诗歌《水仙花》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人能为自己的一切活动进行事先策划。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进行策划并实施策划的历史。人类从战胜自然、改造环境,到治理国家、振兴民族;从人际交往、生存竞争,到外交往来、两军对阵;从经营企业、开拓市场,到发展事业、繁荣文化……无不需要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这就是“策划”!策划的关键是用“策”,而用策就离不开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固然有着多种技巧,比如发散思维、辐聚思维、逆向思维、换元思维、变形思维、联想思维等,但概括上升起来,无非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可是,近年来学术界又提出了一种“灵感思维”。神秘的灵感终于与人们理性的思维联姻了,这不禁让关注人类自身思维奥秘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罗丽艳 《城市》2014,(5):64-66
正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黄色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而污染和生态破坏空前严重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文化交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交流的时代,文化交流亦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促使中国从过去单一的历史时间的思维隧道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一个广阔的与世界交流和接轨的新纪元。正是在这种情景中,如何对待和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人们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其实,文化交流就是一种“通”,按照中国古人所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变通”过程,所谓“一合一辟为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也。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通”又无不与“同”相…  相似文献   

9.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使用绘画材料的多样而呈现出各自的风貌。水彩画的创作是高师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选题、构思、构图、形象塑造和色彩稿绘制等是水彩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元分析:“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现象自人类存在于社会开始,其进化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实物资料的生产和文化信息的生产。实物资料的生产旨在维系人类自身的繁衍生存,而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在于维系人类社会文化的传递与演进。故此,上述两类生产对人类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缺且相互依存的。一般说来实物资料的生产包括“体能文化”与“物质文化”这两种形状。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包括“社会权能信息”的生产与“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这两个系统质。前者主要是对社会生产起协调、控制和规导的作用,它具有“规范文化”的特征,后者几乎囊括了一切不具特定流动方向的文化信息,如科技、宗教、艺术、哲学等等。因此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创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20多部小说,其代表作《雾都孤儿》不仅展现了狄更斯卓越的写作手法,而且强烈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雾都孤儿》中贼窝头目费金的出场、费金与塞克斯的对比和对犹太民族的态度,反映了狄更斯的反犹倾向,进而揭示出当时社会对犹太民族的不公。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学理论分析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社会性的规律和特点。下面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的分析。1.“社会化理论”与家庭教育个体由婴儿到成人,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到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社会学范畴中个体的社会化。所谓个体的社会化,也即“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①。这也是一个人获得其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习惯的过程。②社会化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瞄准“不便”觅商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货才畅销,干什么行当能赚钱?市场机会到底在哪里?这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许多经营者苦苦思索的两个问题。而另一些精明的厂商却把眼光紧紧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为难之处和不方便的地方,千方百计地为消费者提供排忧解难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寻觅到了无限的商机。向往方便,这是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自然而生的一种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人类对于方便的无止境的追求,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君不见,有人把洗衣服视做苦差事,便有了洗衣机、甩干机、烘干机;有人嫌煮饭费事,便有了电饭煲;有人懒得去对光圈、速度,便有了“傻瓜”…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在结合哈代生平创作和思想的基础上,运用情爱叙事分析的方式,来分析哈代文本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和她们在婚姻中的状态。本文结合现实生活中女性婚姻的表现,她们虽然受到来自宗教道义的规范、法律枷锁的禁锢和道德罗网的束缚,但是她们仍然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哈代通过情爱叙事小说创作表达了他对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来临前夕,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夺走十几万人生命的大劫难,强烈地震撼了世人的心灵,我国媒体上也掀起了参与者甚广的“人是否应当敬畏自然”的争论波澜。争论的一方认为,生态灾难的发生,天灾与人祸的因素兼而有之,人类盲目开发和利用自然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毁灭人类家园的力量,这是人类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的结果;敬畏自然就是要明白人类不一定就是大自然天生的主宰,大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天生为人类而存在的,对自然有所不为不是消极的,对自然心存敬畏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术创作中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新的美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性质与价值之一。"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探究问题和从事创作活动的根本动力,创造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说到新闻采访这种活动时,似乎是一个非常现代甚至时尚的概念。其实“水有源,树有根”,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就有了信息的采集、加工及传播。因此,新闻采访活动可谓源远流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特别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用文化的血液哺育着新闻的精气神。本文从传统文化中的“兴观群怨”和“赋比兴”谈起,浅析其与现代新闻的报道内容、创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可持续性为价值目标,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进入了热切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这是人类对20世纪下半叶开始显现的危机和挑战的主动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动态协调过程。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和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协调的方式组织经济运行,改善环境治理,维持社会进步和健康。它特别关注和重视的是生活质量与人的发展。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是“不要花掉本金!”而人类活动所依赖的除经济资本外,还有以生态能力存在的自然资本形式和社会、文化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活动的“本金”。因此,科学发展观导航下的可持续发展也包含了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四个方面的科学协调和综合。  相似文献   

19.
灾害社会学     
灾害社会学是社会学的新兴分支,它以社会调查、统计分析为工具,研究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科技发展、社会组织、角色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揭示灾害与社会的关系;探讨预防、控制或减轻灾害的措施和对策.一、灾害社会学简史.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范围的不断扩大,灾害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F·普雷斯等人建议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宣布为“国际减轻灾害的10年”,主张开展全球性的“减轻灾害”国际科学合作.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术团体的响应,它促进了灾害社会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嫉妒:一个社会的“囚徒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学根源。嫉妒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赫·舍克在《嫉妒与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在所有的文化发展阶段,在大多数的语言里,并且作为相互有很大差别的社会里的成员,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他们生存当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并且把它作为有些特殊的事物强调出来,这就是嫉妒和遭到嫉妒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