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对贸易各方运用商务英语进行交流的标准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通常,商务英语翻译的应用特征与一般的文化交流翻译应用存在差异,前者对信息语义转述的要求极高。基于此,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应用过程当中。实践证明,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是极为可行的。本文就功能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领域的实际应用及意义进行深度探究,剖析功能翻译理论于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兆国 《职业时空》2009,5(1):138-139
与同时期著作等身的严复与林纾相比,梁启超的确稍逊一筹,但在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贡献上,可与之平分秋色。他提倡翻译西学,对翻译有独到见解。梁启超的翻译强国思想、翻译文体革命及翻译文学理论、翻译的语言价值以及其翻译方法与标准直到今天也有其特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翻译错误的定义分类、原因、对策以及翻译错误的负价值,旨在提高人们对翻译错误的认识,更有效地避免翻译错误,从而减少翻译错误所带来的负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伟 《职业时空》2009,5(8):164-165
传统意义上的科技翻译一直被认为是缺少情感的机械翻译,侧重于直译且实用,其实并非如此,科技翻译的核心就是入文主义。本文就科技翻译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加以讨论,探讨科技翻译的人文主义体现。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的不是原文的功能,而是译文的预期功能(即目的)。这就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译文摆脱了源文的束缚,译者可以自己决定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政论文翻译中所涉及的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希望能对提高政论文的翻译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尤其在中国典籍文化翻译中,译者更要充分发挥主体性。许渊冲先生作为一位颇有成就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以许渊冲先生英译的《雨霖铃》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目的、美学观和文化观三方面,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朱海滔 《职业》2011,(28):34-35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翻译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翻译协会称,目前中国翻译人才缺口大,师资严重匮乏。翻译人才需求旺盛,与人才供给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鸿沟,特别是高素质的中译外人才缺乏。所以才会出现企业高薪聘翻译人才,却一将难求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李铮  范敏 《现代交际》2010,(5):69-69
普希金的翻译观在俄罗斯文学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翻译实践与翻译评论为俄罗斯19世纪的文学翻译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从宏观上将对翻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樊袁利 《现代妇女》2014,(8):281-281
文章搜集并整理了《飘》里文化负载词汇通过实例的对比分析,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五十余年,其中有34年的时间是从事外事翻译工作,那就是从1952年到1958年在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当翻译;1958年到1962年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当翻译;1962年到1971年在外交部翻译室担任口笔译工作;1971年到1981年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主管翻译工作;1981年到1986年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主管外交部的翻译业务和翻译培训。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含有大量的习语,如何翻译这些富含文化信息的习语是翻译的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杨宪益和戴乃迭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笔者试从语用等效的角度,对杨译本中的部分习语英译进行分析,以探索语用等效翻译观对习语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陶哲 《现代妇女》2014,(8):273-273
奈达﹑诺德与纽马克的理论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从他们对翻译的定义,翻译理论核心,文本分类,以及翻译侧重点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了几种理论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对于了解这几种翻译理论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泓锦 《现代交际》2010,(4):140-141
翻译是国际间交流的工具,翻译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翻译作为一项考察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能力,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实现的。本文以二语习得的输出理论为指导,从基础教学中的词义、语法、句子结构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辅之以文化输入,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跨文化意识培养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提高翻译输出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利用互联网辅助翻译方法,以天津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公示语英文翻译为例.探讨互联网辅助翻译对实用型文本汉英翻译译文准确性和可接受性的作用,阐释了网助翻译对实用文本汉英翻译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15.
近半个世纪来,美学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引入翻译研究中。人们在诗歌翻译领域更是将诗歌翻译的美作为最高标准,而诗歌翻译的视象美更是最直观最形象的诗歌内涵的表达;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诗歌翻译的视象美,以帮助译者做到到诗歌翻译的可能的“完美”。  相似文献   

16.
周丽蕊 《职业时空》2008,4(9):117-117
近年来,世界电影事业迅猛发展,各国间电影交流也越来越广泛。我国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大量的英文电影。因此,对外国文学作品及电影的翻译以及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引起翻译工作者们的关注。尤金·奈达(Eugene A Nada)提出了翻译的常用标准,就是动态均等即目标语给观众带来的效果应该与源语言相似。以此来判断翻译的好坏,并且指出翻译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再现源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归化与异化之争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理论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这种争论主要是从传统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翻译被置于更为广泛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后殖民翻译理论可以为我们探讨归化与异化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中国语言在现代化过程中沉淀了一种不平等的中西话语权势关系,这与我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试从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视角探讨在中西不平等的话语权势关系以及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翻译问题上应采取的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18.
以对比修辞学和翻译研究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对比修辞学的概念、内容,再从翻译的定义等方面概述翻译研究,继而对对比修辞与翻译研究的关系进行评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这两门学科的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颖 《现代交际》2011,(5):40-40
本文主要研究翻译方法和技巧在现实中的应用问题。作为一个研究翻译的工作者,首先应该区分翻译与翻译学。很多人经常混淆这两个概念,主观地认为翻译即是翻译学,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点。通过学者的研究,认为需要甄别翻译与翻译学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翻译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体,它涉及语言学、文艺学、心理学、信息论和数控论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近代翻译活动在“西学东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翻译基本上以甲午为界,从前期的实用技术为主到后来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学术翻译,体现了近代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发展的过程,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后期翻译中,出现一批具有深刻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单纯将翻译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或者是文化传播,而且作为一项思想启蒙、服务政治的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介绍的西方学说理论打破了传统文化一统格局.使近代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特定时代背景来分析翻译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翻译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