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大核心要义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为我国法治模式的规定性因素,同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背后的精神和理念指明了法治道路的应有之义,确立了党的领导型、人民主体型、法律平等型、德法共治型、法治本土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非人们臆想的偶然性选择,而是具有法治综合国情范畴内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如果背离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就会导致我国本土化的法治实践缺失对应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工具,严重阻碍我国法治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两个阶段。新中国六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给予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主要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主要的现实启示有: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停顿,必须注重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和体制模式的重大创新,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世界性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中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开辟的一条由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航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体制模式,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立的社会形态、浓郁的中国特色、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反贫困制度和道路可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基本道路和具体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反贫困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思想,邓小平丰富和完善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指导下,全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反贫困具体制度和具体道路的研究成果后发现:正是反贫困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与具体制度和具体道路构成内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完整性,才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反贫困制度和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反贫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制度和道路。这一制度和道路的理论集大成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反贫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在指导中国反贫困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由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角度进一步提炼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的制度和道路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主题,形成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理论原理”,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任务、动力、目标模式和实现途径的“策略原理”。初级阶段论是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立论基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特征原则的深化;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模式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理解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的逐步展开有着深厚的实践依据,凝结着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问题及其实践依据,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以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反映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发展道路及其发展趋向的强烈关注。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成型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既有别于传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以社会主义为制度文明载体的独特的成功的现代化道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特征,人们概括出了"中国模式"的理论范式。这一范式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发展理论构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上,它以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为哲学依据,是对中国近代史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国情深刻反思的结果.这一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原则、根本任务、发展战略、根本动力、内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通过对资本主义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独特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翻版”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艰辛探索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先导。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和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思想;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思想;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思想;第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和艰辛探索,终于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实现了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这条道路。为了加深理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新认识和研究毛泽东在探索这条道路中的贡献以及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1956年中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三个层面的创新性探究其成功的原因,这对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一再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来,党通过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扫清了前进障碍;通过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通过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领导人民开创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条)。我们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根据这个总目标改革我国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形成新的经济体制的框架,把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对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认识是模糊的,并由此导致了实践上的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七十年代中期以来,邓小平在他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创造性地提出和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他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的总结我们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正确认识。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对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党的基来路线,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都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社会主义由必然性变为现实性,还必须依靠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斗争的根本目的,是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所以,如果说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那么,建立无产阶级的专政和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 ,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开辟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内容、指导和规范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在中国的大地上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自我更…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在理论层面上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旗帜、道路、理论体系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路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根本性质相同、基本制度相同、领导力量相同,但是,二者在经济体制、开放性程度、发展战略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辩证认识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正确分析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区别,有利于中国在新时期认识改革中面临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