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艳娥 《云梦学刊》2014,(5):142-146
制度安排是诠释当今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发展深化的重点与切入口径。中国传媒发展及其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相互交嵌,传媒系统与传媒文化以及社会其他子系统和场域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中国传媒的制度调整与体制创新不仅需要考虑传媒本身的行业特性,更要基于传媒发展演进的生态视角,考虑传媒生存形态、传播形态和运营形态等赖以形塑的宏观外部情景系统,以完成中国特色传媒制度框架的建构、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世贸后,新闻传播政策进行了调整,传媒规模迅速扩大.中国省级报业面临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中国省级报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化,整合、优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省级党报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媒业中一个弱势报种,在数字媒体时代,农村类报纸要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借助原有纸媒品牌开发新媒体产品的“内容纵深策略”,和由涉农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涉农信息服务商、拓展相关领域经营范围的“品牌关联的多元经营策略”,是农村类报纸转型切实可行的思路.与之相对应,开发定向新闻产品、服务个性化需求;涉足农资和农产品经营等领域,打造专业权威的涉农服务平台是其数字化转型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传媒上市公司是中国传媒业的主力军,对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正处在产业化起飞阶段的中国传媒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投资行为呈现随意性和非效率特征,缺乏多元化投资,这显然不利于实现传媒企业和产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的计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股权结构、资产特性对投资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本主导型传媒产业投融资体制,以更好地推进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凸显了智库在现代社会资政启民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新媒介技术给中国传媒带来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智库建设成为传媒转型发展的路径诉求。当下中国传媒智库建设尽管成效初显,但也不无隐忧。传媒智库转型路径探索的前提,有赖于对“传媒智库”的正确理解,并强调“以智为上”。着眼于“社会功能”,对传媒智库不妨作较为宽泛的理解。传媒智库建设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建构并坚守传媒智库伦理规范,并实施垂直化战略、构建资源汇聚平台和强化融合传播。唯其如此,传媒智库转型才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6.
刘艳娥 《中州学刊》2014,(5):167-172
中国传媒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博弈主体多元化和政府、传媒、公众三大主体于传媒结构内的博弈均衡问题,也不单是传媒政策模式转换的问题,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基于权力分割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传媒制度安排。在中国社会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国际传播旧秩序日益解构和新格局日益成型的当下,"三权合一"的一元化行政管理分权模式已明显成为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发展的障碍与束缚。从制度分权的视角,以异权系数分割的民主分权理论范式,对传媒制度安排进行探索、修正与完善,不失为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和传媒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产业起步比较迟缓,产业制度改革不完善,优秀传媒企业家缺乏,导致国内传媒业的发展出现呆滞。对中国目前传媒产业改革的探索情况,国内国外许多学者都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趋势做了不少研究。本文在参考国内及国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中国传媒产业集团化整合问题的本质,归纳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化后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传媒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本文建议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即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中国传媒体制的改革,注重技术创新的作用,改变经营方式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以中国的"软实力"采促进传媒的硬实力增强,保持传媒业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传媒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本文建议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即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中国传媒体制的改革,注重技术创新的作用。改变经营方式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以中国的“软实力”来促进传媒的硬实力增强,保持传媒业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总体格局中,依托互联网络而发展壮大的草根传媒文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通过以南京市民为主体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在草根传媒文化所包含的视觉资源中,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备受瞩目的对象,其关注度与被调查者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市民对草根传媒文化的参与方式主要为转发和分享,多数人不会主动创制并上传相关图像或视频;多数被调查者相信,草根传媒能有效推动社会监督行为的实施,并有助于保证公众意见的自由表达;与此同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草根传媒所引发的伦理越轨现象有较清醒的认识,并认为有对其加以整治与约束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李覆野 《理论界》2014,(6):160-16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媒介环境的改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媒体监督一方面使得司法活动更加透明公正;另一方面,影响司法独立,公民的部分权利受到侵犯。媒体监督与司法活动之间会发生冲突,其原因在于:法律事实有别于新闻事实;司法独立排斥媒体监督;媒体报道的及时性与司法活动的程序性相矛盾;媒体的感性与司法的理性存在对立。媒体机构与司法机关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应通过法治途径,扩大司法信息公开的范围,提高媒体和司法的自律。  相似文献   

13.
盛蕾 《学术探索》2012,(11):186-188
大众传媒是广泛被大众接受的新闻传播媒介,其发展开拓了人类信息化交流的时代。近年来,大众传媒以其"易沟通、传播快"的特点逐渐渗透到高校体育教育领域中去,担当着传播体育科学、弘扬体育精神、报道最新体育赛事、教授先进的体育形式及方法、帮助规范体育行为等角色。毋庸置疑,当代体育信息和新闻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助教"和"倡导者"。高校体育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需要趋于成熟化,大学体育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在思想上向大学生灌注优秀的体育品质和体育竞技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而大众传媒使体育报道、体育赛事、体育信息等高效传播成为了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在各行业较快发展的同时,劳资矛盾也更加突出,劳动争议数量有不断增加之势。一直以来,劳工权益保护问题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劳动关系中弱势群体,其非常需要快速有效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受制于传统维权途径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通过新媒体维权,成为当前劳工维权的创新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新媒体维权案例的分析发现,新媒体在维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维权方便快捷、引起的社会反响大、维权成本低。劳工利用新媒体维权存在的问题有新媒体维权途径未纳入法律渠道,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劳工缺乏新媒体维权经验以及该途径还未深入人心等等。因而,如果要进一步推广新媒体维权途径,还需要在完善新媒体维权立法、提高新媒体维权认知度、建立舆情监测和处理机制、维护新媒体维权公信力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2,(12):157-159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媒体对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诸多的挑战。高校可以从拓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渠道、提升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媒介素养、建立健全新媒体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陈慧颖 《兰州学刊》2008,(3):152-15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系列多视角、多层次的转轨研究成果。但从传媒入手,透过传媒变革考察并解释转轨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从全球化入手,从制度与技术两个层面分析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传媒与转轨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传媒与市场经济、传媒与完政之间高度互动,互相促进:一方面,健康的传媒是现代市场经济必要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传媒自身特有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功能,使得传媒变革成为一国政治体制变革进程的指示灯或晴雨表。由此可见,传媒承载并浓缩着一国在特定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等领域的发展状况,聚焦并解析传媒,可以“一叶知秋”考察出一国市场化发育程度与一国宪政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图景就是由新闻报道塑造的新闻符号世界;一定社会的新闻图景.主要是由该社会统治者拥有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直接建构的。媒体的利益取向是媒体建构新闻图景最重要的出发点;媒体的传播目标是媒体选择建构新闻图景的指挥棒;媒体方针、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体建构新闻图景的核心框架。因此,在现实的新闻传播中,并不存在以他者为本位的新闻媒体,所有的媒体都是以自我为本位的传播者,“受众本位”基本上是神话,传受共同本位才是理想。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科技的发展将带来传统的媒介格局的变化。并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在此,以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融合和发展为例展开分析,通过探析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的形式,研究媒体融合如何改变电视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如何促进媒介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发展等问题,以证明媒体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YouTube、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和文化传播方式带来深度渗透和冲击,成为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和积极利用的传播新领域,显现出在全球传播中的显著效应与战略价值。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的文化走出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亟待加强和提高,文章以YouTube具有一定传播热度的视频为对象,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效应与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YouTube语境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出现的新媒介赋权现象渐成研究热点。需要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各部门各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从外部施加推力促使主体参与进来进行赋权。自我赋权与他者赋权相结合,通过"他助"往往才能更好地"自助",主体才能真正得到权能(感)的增加。应该在一个整体的视角下探索新媒介赋权的作用机制,这既包括新媒介使用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又包括行动者在其中的策略选择和行动逻辑,还有这种人、社会、媒介三者之间不断互动所带来的赋权结果。增权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新媒介赋权一方面能促进主体的自主性获得,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