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划分基本词汇是汉语基本词汇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的研究对基本词汇的认定大都是举例性,还没有进行过定量的分析。本文根据汉语基本词汇的构成特点,提出了四种分析方法。即字根分析法、训释词分析法、构词能力鉴定法、词频统计法。其中前两种方法在汉语中具有较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虚词不能归入基本词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基本词汇问题是研究汉语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解决,无论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语法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页24)。我们研究汉语的基本词汇,可以帮助说明汉语的特点和它发展的规律性。同时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主要的东西,了解汉语基本词汇又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语词汇。尽管如此,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一些重要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有些论文在论点上也不能使人完全同  相似文献   

3.
基本词汇在语言中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国的语言学者在这一方面发表的论著也不多。本文试就读了孙常叙先生的“汉语词汇”后,觉得其中有好些地方,特别是有关理论部分,有值得提出来加以商讨的必要,当然这里也还述说了与孙先生文章中无关而和基本词汇这一问题有关的一些浅见。孙先生说:“在现代汉语词汇里,不依存于其它现代汉语调的词是基本词。”“基本词汇这两种性能(晓安按:指“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给语言构成新词的基础。),从语言方面来说,是被这种特点的本质决定的。”在这几十个字中“勾划”出了基本词汇的全貌——它的“性质”和“范围”,现在就针对这一问题来讨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并能反映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汉语声调的规范程度,基本上决定着一个人汉语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俄罗斯留学生说汉语时总带有“洋腔洋调”,这缘于他们声调发音的偏误。本文针对俄罗斯留学生声调的偏误现象,从探求声调偏误原因入手,对相应教学策略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5.
新田南乡土话是湖南“湘南土话”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土话中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湘南土话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显示“南楚”方言地域特点、山区丘陵区农耕文化特点、双方言区特点、与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特定的风俗心理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红 《船山学刊》2000,(3):107-110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 ,就是学习普通话的声韵调 ,其中以声调的学习最为重要。我们有这样的体验 ,一个人的声母和韵母都来自普通话系统 ,但他的声调却是方言系统中的 ,我们认为他不是在说普通话 ;相反 ,如果他是用普通话的声调去说话 ,即使声母、韵母咬得不十分准确 ,我们仍然认为他是说普通话 ,只不过是不怎么标准罢了。可见 ,声调最能显示汉语各方言中的语言特征。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难点在声调方面 ,以湘方言的代表长沙话为例 ,本文想就长沙人在普通话学习中出现的声调错误和缺陷问题 ,从普通话与长沙话各自…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 ,大地岭土话的词化变调 ;第二 ,大地岭土话的名词“花钱”的使用范围和量词的搭配关系 ;第三 ,大地岭土话的人称代词跟其他方言、语言的比较。文章认为词在汉语中也是有现成标志的 ,要重视对偏僻的边界地域的方言调查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成分中最具生命力的底层单位,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都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方位词是汉语众多基本词汇中最常见的一种.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不仅表达空间概念,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49-252
方言词是当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部分,具有比较深刻的语言学价值。无论从音节数量,还是从风格色彩上看,方言词和汉语固有词语都迥然不同。进入新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方言词不断增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阶段,日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吸收方言词是创造新词语的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方言词,如何接纳方言词,如何规范使用方言词,分析新方言词的来源、历史、现状、演化状况,概括其特点、种类、影响、领域分布、共时使用状况,对新方言词进入普通话基本词汇很有意义,并有助于对新方言词的规范,以期进一步推动新方言词研究。  相似文献   

10.
谈谈普通话词汇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它是通过旧质要素逐渐消亡,新质要素不断产生而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同样受此规律的制约。这就是说,普通话在发展中要吸收新生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某些方言词,以及外来词语中的积极成分。我们要想学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使大部分人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除语音和语法外,更为重要的是做好词汇的规范工作。词汇规范就是要确定和推行普通话词汇的标准,使汉语词汇的发展合乎规范。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后,明确了普通话词汇的标准,即:“以北方话为…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为普通话提供了词汇基础。安阳话属于北方话,安阳话的词汇与普通话基本上相同。可是,安阳话里所有的词并没有完全进入普通话词汇。研究那些具有特色的方言词,是整个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推广普通话、编写地方志有直接关系。本文试就部分安阳方言词作一扼要的例释,深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汉语方言(简称“内蒙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话的觉要组成部分,一般习惯上称为东部方言和西部万言。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探讨内蒙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探求内蒙方言词汇内部的异同,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对内蒙人学习普通话,就是对普通话本身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词义。构词和词源三个方面对内蒙方言进行探讨。一、内蒙古汉语方言的词义1、同义异形。主要指同一个概念,内蒙方言和普通话有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这有全区通用的方言词的不同和部分盟市通行的地域词的不同。例如(例…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中介语的系统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话中介语是方言区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形成的成因逐渐接近标准普通话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系统。其形成原因涉及到习用者个体系统、语言系统、社会系统三个层面。将它作为语言标本来研究汉语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能够为提高普通话推广的效率、强化普通话的语用价值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苗彦贞 《阴山学刊》2002,15(2):51-53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三方面都存在差异 ,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寻找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方面的异同 ,探求其规律 ,有助于包头方言区的人们克服学习掌握普通话时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存在的障碍 ,从而掌握普通话语音。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10周年。8月6日,雅虎网站转发了《信息时报》一篇语言与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说:粤语源于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之“雅言”,是今天诸多汉语方言中保持雅言最多的一种方言,呼吁尽快建立粤语博物馆,保存粤语这不可多得的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的活  相似文献   

16.
1998-2003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续篇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1、12期发表了拙文《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和《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下篇)》,分别概述了1998—2003年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情况。本文是前两篇文章的继续,将包括三个部分: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五、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少数民族语音的比较研究概况;六、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他国语言对音研究概况;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一)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综合比较研究1、方言间系统比较研究问题,如王福堂《平话、湘南土话和…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6,(1):69-76
汉语方言调查中有音"无字"的现象大抵有两种原因造成:一是方言中的某些词语实际上也见于普通话或汉语其他方言,只是这类词语在该方言中的音(义)与其在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中的音(义)失去了对应;二是某些词语不见于普通话或其他一些方言,但过去曾被普遍使用。濉溪方言中写不出本字的词语或者是发生了特殊的音变,或者产生了特有的意义,或者保留了古汉语中的词语。方言本字考证需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并可用方言间的相互比较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18.
包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头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语音方面的差异比较突出。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包头方言与普通话既存在对应关系,亦有不同。通过比较,不仅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也为包头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9.
包头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有不少特殊语法现象,这里着重谈几个。一、名词包头方言中的名词可以重迭,这是普通话里很少有的现象。词的重迭形式虽然是现代汉语的特征之一,但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名词的重选形式很少,除了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等这类亲属称谓之外,其他名  相似文献   

20.
丹阳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交界,方言中原有的文白异读存在两种形式,但在今实际口语中已发生变化.通过将历史材料与实际语音的对比,可见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为三种状态.一、处于竞争阶段的异读;二、受词汇限制的异读;三、竞争已完成、没有异读.在竞争中最后保留的是文读还是白读,主要与使用范围,以及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关.其语音演变特点反映了汉语方言文白异读演变规律及普通话对该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