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构建理解侨批业与制度共同演化的分析框架,于广泛场域的关系系统中分析1860-1949年间侨批业组织场域和制度的共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场域是一个对话或者是权力角力的平台,侨批业各利益相关者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对话、竞争和合作,从而推动了侨批业和制度的共同演化。由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制度所构成的三大制度支柱对侨批业的经营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文化-认知和规范性制度支柱是支撑侨批业经营的主要制度要素。三大制度支柱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当三大制度支柱能够较好结合时,制度能够促进侨批业的发展,形成侨批局、邮政局、银行共同经营的局面,但当三大制度支柱不能得到较好结合时,侨批业行为趋于混乱以至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2.
梅州地区客家侨批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 ,梅州地区许多客家人或由于生活所迫 ,或由于政治原因 ,或由于土客械斗下南洋谋生存求发展。他们在侨居地辛勤劳作 ,赚钱后通过水客、侨批局、私营商号、侨批馆与钱庄寄信寄钱回唐山老家。由此 ,在客家侨乡社会发展起了一个具有侨乡特色的行业———侨批业。侨批为客家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侨批文化内涵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侨批业是基于特殊的华侨社会需要而引发的特殊服务行业。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华侨侨居海外逐渐众多之时,集商业贸易、金融货币、交通运输、人文道德、风土民情于一身,具有地域性、商业性和服务性,以及突出的信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潮汕移民暹罗约在宋元时代开始,而于明清为最。基于传统道德、文化观念,每有积蓄,必千方百计送到家乡,以赡养家人骨肉,原始的"侨批"由此产生。侨批业的产生约在1782年,以后慢慢地又产生当地送批人,于是暹罗、潮汕批局真正应运而生。考察批业历史,其兴衰的过程不仅反映了中泰两国金融、政治方面的历史状况,也可看出华侨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侨批档案是“世界记忆遗产”,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剖析侨批档案蕴含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等家国思想及其道德教化、人生指引和榜样示范等育人价值,提出厚植家国情怀、滋养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华侨精神、凝聚侨心侨力等实践理路,发挥侨批档案在培育和滋养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正> 早期水客侨批 在红头船时期有汕头开埠初期,海外华侨一般通过往返于家乡与侨居国之家的“水客”递送侨批。右图为由信纸折叠而成的原始形态的水客侨批。(邹金盛《潮帮批信局》彩图二)  相似文献   

7.
潮汕侨批网络与国家控制(1927-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7-1949年国民政府(及日伪政府)介入侨批业后与侨批经营网络间产生了磨擦,它们之间的相互交涉过程展示了华人商业网络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与国家控制间的紧张关系与合作空间。侨批经营网络覆盖范围的广阔性使它与海内外华人社会构成水乳交融的关系,奠定了其在民间社会根深蒂固的地位,国家侨汇经营体系是自上而下垂直控制的体系.其渗透的范围难以覆及底层民众。如果国家体系试图干涉民间商业网络,必然引起两者间的摩擦,假如国家体系和民间商业网络都明确各自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进行合作,那么两者间就可能出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侨批互动有一定的周期变化,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节庆,在侨批互动的整体周期下面,还隐藏着受个人节庆影响的家庭小周期。侨批互动的周期变化还会导致华南金融市场的周期变化。侨批互动的节律变化也体现在各区域侨批结构的变动上。在二战前后,香港和东南亚各区域与中国间的侨批互动节律变化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有较大的差异,其背后主要受东南亚各地区潮州人口的结构、移民政策、侨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侨批列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批封上的列字及编号,是海外批信局对批信运作的管理方法,是海外侨批信局走向专业化经营及管理的产物。侨批实物显示,侨批列字主要有六种。研究侨批列字的规律方法.不仅能折射出批局的兴衰史,而且能折射出华人文化与异国文化的交融状况。  相似文献   

10.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已成为潮汕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侨批文化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饶宗颐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在侨批文化学术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从侨批文化研究学术史的角度,综合评价饶宗颐的侨批文化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分析饶宗颐侨批学术思想在侨批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西票号:中国最早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芳 《南都学坛》2003,23(2):32-37
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便换”,都是中国早期的异地汇兑现象,但它们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且均由政府经营,所以存在的时间都不长;清初的“会票”,流通范围也非常有限。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组织,它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突破了地域的局限,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其近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机构本身来说,首先,它开创了异地汇兑的先河,使我国的货币清算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运送现银为主的结算方式逐渐过渡到以汇兑为主的结算方式。其次,它创立了人身顶股制和联号制,其中,联号制是山西票号存在的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特色,而人身顶股制合理调节劳资关系,也是我国利益分配制度上的一大进步。第三,它将汇兑与存放款相结合,形成了存汇结合和放汇结合的特有形式,有利于资金的高效运用。从机构的外部来说,山西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中与清政府关系最为密切的民间金融组织。由于清末帝国主义银行、新式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夺走了山西票号的大半业务及其票号本身存在的封建性、保守性等缺点,因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山西票号走上了衰亡之路。  相似文献   

12.
透过李芝敏的十二封批信的内容,对1947-1950年印尼三宝垄华侨侨批状况作一个很浅显的探讨。通过批信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荷印政府的华侨政策和中国国内的货币变动及政治变迁对三宝垄华侨侨批的影响极大,这一时期侨批呈现相当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性别观念是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和反映,从《潮汕侨批萃编》第一辑收集的493封侨批中,可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寄批的海外潮人的女性观。主要有两种一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体现了海外潮人身在海外,仍传承着潮汕社会重男轻女、尊长重嫡的宗族意识;二是提倡接受教育,追求自立的女性观,说明了海外潮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女性观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侨对近代潮汕地区农业与农村的积极影响非常突出,海外华侨对潮汕地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汇款上:一是赡养性汇款;二是投资性汇款;三是捐赠性汇款。这三类汇款对近代潮汕地区农业与农村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战时四联总处侨汇经营管理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联总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最高金融机构,在侨汇经营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对当时金融外汇与国内生产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参考四联总处相关史料,对其侨汇经营管理政策展开分折,对于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制度创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两岸金融合作交流先行专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福建具有闽台金融交往的"五缘"优势,又是大陆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中福建具有先试先行的优势.可以考虑在加强闽台金融界人员的往来,建立两岸金融政策协调机制;鼓励台资来福建省设立各类金融机构,并争取台湾地区批准福建省金融机构赴台设立机构;扩大直接通汇的范围,增设直接通汇的项目;合理确定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价,公开挂牌收兑新台币;进一步对台商投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尝试开办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先试先行.通过两岸金融合作领域的拓宽,逐步实现两岸金融服务业的对接,为两岸经济往来和融合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 ,产生于清朝 ,是晋商经营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一种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带有公司法和金融法性质的内部和外部管理制度 ,对今天的金融业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延边出国劳务个人汇入汇款突破1亿美元后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然而,受汇率变化的影响,2007年延边出国劳务个人汇入汇款为10.0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0.53亿美元,下降4.99%;2008年只有7.4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56亿美元,下降25.45%。对于经济欠发达和资金成为发展瓶颈的延边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不利的影响。因此,一要政府和金融部门高度重视;二要正确引导出国劳务收入资金回流;三要出台鼓励出国劳务收入资金回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