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情感是抽象的、不易表达的,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情感中"愤怒"的隐喻表达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资料的收集、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在情感隐喻方面的认知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均有所体现。恐惧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恐惧情感的隐喻,这些恐惧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但是英汉语言中也存在互不对应的恐惧情感的概念隐喻,这是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谈汉维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噙作为语言中的普遍存在的认知模式,各种语言或多或少都有相似性。许多语言中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噙来表达的。汉维两种语言有一定数量的表达情感的隐噙,这些情感隐噙中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这来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文化模式中愤怒隐喻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表愤怒的情感隐喻.这两种语言都遵循同样的原则:都是以描述由这种情感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来表达这种情感.但是在选择具体由哪种隐喻来表达情感又有不同,这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模式所决定的.因此,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语际间的翻译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转换形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两种文化。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以期作出更好译文。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喜”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语际间的翻译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转换形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两种文化.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以期作出更好译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认知视角对比和分析英汉两种日常语言中有关“嫉妒”的情感隐喻表达,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同中有异,体现了英汊两种语言对嫉妒情感隐喻的认知有着普遍的体验哲学基础,同时又受各自文化模型的影响而建构出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表达情感时,汉语、英语常常采用隐喻的形式。这些情感隐喻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个性。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在跨文化层面上以情感概念隐喻作为课题,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类基本情感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用歧义的美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歧义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虽然歧义会给语言的精确表达和信息传递造成困惑,但歧义并非是一种完全消极的语言现象。积极利用语言结构内部的矛盾所产生的歧义,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取得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丹溪“参之以太极之理”,一方面肯定“动”对万物生化的意义,另一方面认为“妄动”则是病因。由五性感动而悟出妄动伤阴。而妄动者,相火也。引动相火的是“人欲”,强调“人欲”在发病学上的意义。主张在养生上节食色之欲,以静制动,人心听命于道心。所以太极动静之理是理解理学对丹溪医学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试评血火方式文化交流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在文化交流的诸多方式中,血火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人类文化史上,血火方式实现的文化交流较为突出。血火方式的文化交流,既有破坏文化、制约文化交流、延缓文化发展的消极作用,又有以“恶”的形式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文造情,是《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提出并作为当时一个创作思潮而加以批判的,其目的是要确立传统的为情造文观念的地位。但其反对的为文造情之“情”中吸纳了个体性的诸如闲适等情感,并为文学虚构留下了相应的余地。它不仅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为情造文观念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风行全国都市类报纸传媒的倾诉性报道,凸显当代人的心理悖论,即对他人侵犯个人隐私的拒斥与自己对私人性隐秘话题的主动公开.这一矛盾心态反映大众情感的缺失与饥渴.此类报道记录不同个体构成的当代各阶层情感发生史,折射出社会变迁,表现媒体人文关怀.其隐含的对事件本身的道德伦理评判,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道德意识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字城市的语源揭示了“城”的本质属性:(定居者所属的)大地(土)的自我实现(成).“城”的这一属性源自维柯的林间隙地原型,因而“城”的原型反映了人类进化、进步的历史及其文脉所在.其中“城”的声符字“成”(从丁从戊的结构)所含的丁火象征着城市圣火,标志着城市的灵魂;而“成”所含的大戊是城市整合力的象征.“成”之两大因素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原型思路.  相似文献   

16.
“The Bells”的音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ells是一首四节不规则颂诗,连续讲述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一节都有它自己的金属钟声:雪橇的银铃、婚礼的金钟、铜的警钟和铁的丧钟。这四种钟声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每一个人生阶段的不同态度。"音必须像是义的回音",作者对音素的使用成功地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苏联作家卡里姆在《漫长的童年》和《普罗米修斯,别扔掉火种》中,艺术地描写了人类的“童年”与“成人”,思索现代社会人性、人的道德情感与理性意识等问题,强调人的心灵的自我觉醒与自我铸造,他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两汉德制,曾经历过准火德制———水德制———土德制———火德制的变化过程。《后汉书》所记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始正火德”事,向来被注家认为是汉朝实行火德制的开端,古今鲜有异辞。该文以无可置疑的史实证明,光武帝并非汉朝火德制的始作佣者;汉为火德说在西汉成帝时就已经产生了,而火德制亦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4年)取代了土德制。所谓“始正火德”,是针对新莽的土德“伪统”而言的,意为东汉始循西汉传统,以火德制为正统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情歌--《思相》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情歌种类繁多,景阳土家族情歌<思相>是其很特殊的类型.它侧面地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和婚姻制度下女性的不同心态和情感变化及她们所持的不同道德观念.研究其传存的原因,可以看到民族歌谣中所包涵着的一些人类婚制存遗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重读王维 --从《竹里馆》说开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王维种种"历史问题"的解剖,试图对王维其人其诗有一个更贴切和公允的评价.文章以人类共同的人性人情去贴近千载而上的古人,揭示了王维作品中隐含的丰富而又多彩的情感内容,认为被人们目为"诗佛"、"隐士"的王维,其实终其一生都是深于情的一代"情种",而王维诗歌之所以能在李杜之外名列盛唐诗人之首,其原因正在于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深挚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