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垣县龙潭镇金溶村是省级特困村,1999年底,全村人均产粮仅218公斤,人均纯收入仅330元,61.6%的人口未解决温饱。2000年初,县民族局派出工作组进驻金溶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一是投入民族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2.
“民委干部驻村来,抛荒干田得灌溉。件件实事为民办,拳拳情意难:忘怀……”这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村民写给省民委驻村工作组的赞歌。在十八洞村,宽阔的村道,蜿蜒的水渠,清澈的泉水,都成了村民创编颂歌的题材。一段段、一曲曲,在他们饱含深情的歌声里,写满了省民委工作组的同志不远千里来到贫困苗乡真情扶贫的音符。  相似文献   

3.
李立 《民族论坛》2012,(21):29-32
<正>2011年3月25日,对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两岔乡茶溪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日子。这天,村民男女老少早早聚集在村头夹道欢迎省城来的"远亲"——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组。茶溪位于永顺西北部,全村总面积1.7万亩,15个村民小组1422人,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特困村。新一轮建设扶贫,省烟草局同茶溪村结成"对子",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山村,与村民一道共谱脱贫致富之歌。  相似文献   

4.
澄江镇汶口村——江西寻乌县难度最大的革命老区特困村.1988年摆脱了贫困,1989年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对此,人们不会忘记最初下到这里扶贫的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邝钦明. 1985年冬,已是50多岁的老邝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不脱贫不出村”的责任状,带着扶贫工作组一头扎进了汶口村.这里是畲汉杂居村,504户村民中有129户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更麻烦的是,由于受“宿命论”的影响,村里一些贫困户认为“富贵天注定”、“发家命安排”,坐等救济,对扶贫工作组甩冷眼. 老邝他们首先与村干部一起给村里制定了一个治穷脱贫的规划,然后把129户特困户分配包干到人,又结合各户的实际情况,订出各  相似文献   

5.
时近年关,从湘西扶贫攻坚主战场传来好消息,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困村──保靖县阳朝 乡石家村在治穷致富的道路上登上了新台阶,2001年人均产粮540公斤,比上年增加190公斤 ;人均纯收入1050元,比上年增加4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上年3000元,增加到15000元。 石家村为何今年有如此显著的变化呢?这是省农办、省科协驻村工作组倾真心、动真情,坚 持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头脑,用科技知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的科技扶贫 新篇章。 石家村的自然条件并不太好,但石家人也不甘落后。多年来,在治穷脱贫的斗争中他们 也进行过许多尝…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3):8-8
近日,由湖南省委基层办与省民委组成的联合考核组一行,到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对省民委驻点扶贫工作进行了年度考核。  相似文献   

7.
新晃侗族自治县洞坪乡姑召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238户881人因始召水库的淹没,耕地面积仅632亩,是一个典型的特困村。省工商局建整扶贫工作队入村后,通过调查发现,始召村村民缺的是观念、缺的是启动资金。于是,他们便从更新群众观念着手,模拟市场管理及信贷投资风险原则,采用发放小额滚动扶贫信贷资金力促农民发展生产这样做,有效地转变了群众认为扶贫就是送钱送物的观念,树立了群众使用扶贫资金的风险意识,在该局投入30万元滚动资金扶助下,姑召村村级经济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增收200…  相似文献   

8.
张皓 《民族论坛》2006,(10):F0002-F0002,F0003
2005年元月.高山顶上的龙山县洛塔乡满湖村迎来了湘西州交通局建整扶贫工作组。在局党委和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满湖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过去的穷山村,如今洋溢着喜悦,充满了欢乐。  相似文献   

9.
<正>从特困村到富裕村再到小康示范村,桑植县官地坪镇平头界村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了过来,平头界的发展历史就如一个示范模式,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2003年,湖南省民委将平头界村定为省民族地区小康试点建设村。在省、市、县民委的竭力帮扶下,平头界人发愤图强,经济迅速崛起,工作组借  相似文献   

10.
省长的牵挂     
春光明媚的4月2日,一辆满载省长关怀和香港同胞爱心的卡车款款驶进了保靖县人民政府大院。这便是省长储波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梅花乡梭西村和其他贫困山村人民募集而来的衣物。梭西村是保靖县特困的土家山村。自新一轮扶贫攻坚将该村列为省政府办公厅及省长扶贫联系点后,储波同志就时刻将土家山村人民的冷暖疾苦装在心里。为了使山村尽快脱贫致富,百忙之中,他几次认真听取驻村工作组的汇报,详细安排部署扶贫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工作组进村仅三个月时间,就先后为山村修通了进村公路、兴办了一个集体经济项目、整修了…  相似文献   

11.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2001年4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原省长储波的陪同下,对花垣县进行视察。朱总理反复强调“生态建设十分重要”,并鼓励花垣人民“一定要把花垣建设成为山川秀丽的新花垣”。文选德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宣传湘西关注湘西支持湘西开发湘西唐之享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湘西州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省唯一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湘西自治州,进一步加快扶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石昌禄湖南省民委主任花垣山水风光秀丽,自然资源富饶,民俗民风古朴,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2.
声音·数字     
《民族论坛》2008,(4):20-20
4亿元 2007年,湖南省在少数民族地区共启动各类扶贫项目3500多个,向民族地区派出2000多个扶贫工作组,直接投入帮扶资金9000多万元,引进资金1.2亿元,全年为民族贫困地区整合各类帮扶资金近4亿元。  相似文献   

13.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1):29-32
2011年3月25日,对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两岔乡茶溪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日子。这天,村民男女老少早早聚集在村头夹道欢迎省城来的“远亲”——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组。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对位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桑植县15个乡(镇)20个边远弱势特困村贫困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座谈了解等形式,对边远少数民族特困村的贫困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就当前如何让边远弱势特困村摆脱贫困提出一点拙见。一、桑植县农村特困村贫困现状桑植县地处武陵山北麓,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面积347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3%。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环境差、生活水平低,一些边远弱势特困村一小部分农户过的是“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房不遮风”的生活,贫困程度较深。笔者所调查的20…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2,(5):6-6
日前,湖南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德靖,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田代武,副巡视员胡令明先后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指导建整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走进老索     
肖丽萍  菊子 《民族论坛》2004,(12):44-45
老寨,一个古朴而怀旧的寨名,我曾在脑海中无数次勾画对她的遐想。因为扶贫检查验收的缘故,终于与她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一11月23日,湖南省民委人事处一行沐浴着冬日暖阳,驱车从花垣县城取道麻栗场,绕过十几公里山路,便抵达了老寨的进村公路口。这是通往山外的唯一出路,刚则省民委扶贫工作队改建好。因为山路崎岖不平,虽然离县城只有二十公里,老寨人却有隔世之感。汽车缓缓地行驶在山路上,虽然吃力,感觉尚且平稳,据说省民委扶贫工作队施工时特意对路基做了处理,在路面上又铺上了厚厚的沙石,故少有颠簸之感。沿沙石路盘旋而上,穿过层层梯田,依…  相似文献   

17.
在2000年12月21日召开的省建整扶贫工作会上,省民委被评为先进后盾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由省民委、省中行联合组成的建整扶贫工作组于2000年元月11日进驻对口扶贫点永顺县西米乡懂坪村。  懂坪村位于永顺县城东南方向约60公里处,属高寒山区,地理、生态条件较差。据2000年元月调查,该村共9个村民小组,有1325人,其中土家族占99.5%;人均产粮314公斤,人均纯收入511元;有385人没有解决温饱,各组不通公路,大部分人畜饮水问题没有解决;基层组织年龄老化、缺乏活力。针对这种情况,省民委、省中行两个单位十分重视建…  相似文献   

18.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2):4-8
本刊《建设扶贫壮歌三湘》关注湖南省直单位建设扶贫工作组的大型专题报道在11期推出之后,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很多民族地区、武陵山片区的读者纷纷致函来电,称湖南建设扶贫工作是一项顺应民心的扶贫举措,更是一项立意高远的德政工程,希望杂志社能多组织一些建设扶贫方面的纪实报道,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指路壮行。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论坛》2012,(6):F0002-F0002
5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吉首市、花垣县,张家界市永定区等地就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他深入武陵山区腹地,走访村寨、农户、学校、企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并在吉首市主持召开了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奔腾的酉水河象一条狂傲不驯的绿色长龙,穿越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中。保靖县拔茅乡拔茅村就座落在她的岸边。当人们来到这里,无不被眼前的满山果木、成群牛羊、层层梯土、隆隆机声与吊脚楼、石拱桥、袅袅炊烟、悠荡渔舟织就的迷人画卷所陶醉。是谁使拔茅这个昔日“卖柴卖草买饭吃”的贫困山村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惊人的飞跃?滔滔酉水,记下了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驻村工作组,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扎实帮助拔茅村群众治穷脱贫的历历足迹。三届驻村工作组均被省委建整扶贫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组。 扶在点子上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