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政策效应不仅仅表现在制定上,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实施,只有严格执行政策,才能充分发挥政策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农村制定了许多政策,执行情况如何?近期河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在全省35个县...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农村因旧中国经济落后以及我国农业资源缺乏和农民知识贫乏等原因 ,而形成严重的贫困问题。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积极进行反贫困工作 ,并取得巨大成就 ,全国范围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贫困 ,并且反贫困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 ,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相结合的反贫困机制 ,采用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与扶持贫困人口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增加反贫困资金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营造发展经济良好环境等措施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王杰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36-40
农村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组织体制、机制和行为存在缺陷,政策执行资源不 足,政策对象抵制以及政策本身的适当性存在问题,为此,应从基层政府体制入手,改进政 策执行方式,完善政策监督机制,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和资源环境,促进农村政策的有效执行 。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6-9
反贫困是归还贫困人口的“天赋人权”,实现仁爱、正义、平等。党和政府经过22年反贫困斗争努力,解决了中国农村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1世纪还需继续扶持剩下的3 000万特困人口,实施“扶贫工程”,直至基本脱贫致富,共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江友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29-30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村政策执行过程中因为政策宣传不够等影响了执行的效力。以粮食直补政策为例分析了农村政策执行受阻滞的原因,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可为解决农村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摆脱贫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救助的价值追求与反贫困的目标高度契合,成为农村反贫困战略必须坚持的正确选择。剖析现有策略的不足,通过分析《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规定提出:完善社会救助法律链接;均衡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联动社会救助与就业机制;严格审核救助资格,实行分类施保和动态管理;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健全资金监管制度。使社会救助策略在推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帆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20-1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通过几个阶段的反贫困攻坚,采取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财政反贫困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依然存在着许多反贫困的制约性因素.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现状特点,力求找到当前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文献综述,结合多年的农村调研实践,文章回顾了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演变历程,梳理了有关中央文件的出台过程,提出我国农村政策决策的形成存在8种模式,借助案例比较法,就8种决策模式的形成机制及政策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公众参与模式和多元化智囊型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农村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式,农村政策决策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新阶段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反贫困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更加严重;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缺失并存,形成了贫困地区发展中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创造机遇、促进赋权、增强安全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使其社会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推广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劳动扶贫模式等是新阶段的反贫困策略。 相似文献
11.
蔡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情况 ,并对影响素质教育落实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认识和态度、计划和制度以及教学改革和评价三个层面 ,小学的情况明显好于初中和高中 ,初中又好于高中。在诸多影响因素中 ,“升学率压力”是阻碍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因素。为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文建议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建立和健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 ,加快高考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反贫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 ,又是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大国 ,农业人口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 ,农村反贫困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实现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3.
张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通过对苏南农村整顿后进村工作的调查,概述了苏南三市实施动态式整顿后进村的实践经验。调查表明,近年来,苏南农村以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和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对后进村进行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村级经济的平衡发展,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为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和苏南农村社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文还对如何进一步开展整顿后进村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一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74
用低收入和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贫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需要。一个人的贫困,除了生存需求的保障,还应包括权利、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反贫困工作,应采用相对标准,如居民平均收入的30%~50%或5%~10%最低收入人口比例而非某个人为的绝对值。反贫困工作在国家来说应是一个社会问题,即对贫困者的关切和救助。真正的反贫困行动,除了给予贫困者生存和生活保障,还应积极铲除人们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帮助他们踏上发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15.
反贫困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反贫困成功的关键。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反贫困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为: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存在一定偏差,扶贫的政绩化严重;在反贫困主体上重行政行为,对引导社会和贫困人口参与不够;扶贫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缺乏对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和社会保障等。为搞好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反贫困效率,必须从重视农村反贫困政策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健全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反贫困绩效评价机制;提供扶贫法律保证等方面来改善农村反贫困中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王虹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118-121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英语教师已从思想上接受了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语言学习及教学的理念,但在教学行为上仍然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认知和实践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21-124
通过对100多位农村初中校长就新课程培训、对新课改的认识、教学行为的改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评价和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发现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谊娜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43-347
经济转型、制度因素、非转型性失业等是造成城市贫困人口形成的重要原因,城市贫困人口的存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分析了美国利用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城市贫困的经验,提出了尽快建立综合型的城市社会救助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发展慈善事业、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等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胜军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93-95
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我国的反贫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相结合的反贫困机制,通过加大扶贫力度,加强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等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脱贫速度放慢,脱贫效果不明显和脱贫成本渐高等,甚至有些区域返贫率高于脱贫率.这引起了新一轮的关于反贫困理论和扶贫开发的讨论和思考.新时期内致贫因素分析,探讨易地扶贫开发理论和方式的应用前景和意义以及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