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普通逻辑教材和通俗逻辑读物里,在论述概念定义与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上,存在着定义与内涵不分、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情况。一些同志为了在逻辑的领域里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但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论。这是造成逻辑理论长期混乱、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现在是应该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的时候了。一、不应把概念的定义与概念内涵的定义混同起来对这两者的定义,流行的逻辑读物有这样一些提法: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底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有关的本质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叫做概念的内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概念就是事物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广东逻辑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于十二月十八至二十日在佛山举行。现将论点简介如下:一、在概念的定义中,关于概念究竟反映什么这个问题,有三种观点。①、概念反映思维对象。它可以是客观事物,可以是主观的东西、甚至是思维的东西。②、概念就是反映对象。在“对象”前加上“思维”二字,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谈的“对象”就是思维的反映对象。③、由于概念的反映主要是概括的反映,是反映对象的共同之点的,所以,概念所反映的,应该是“一群(或一类)对象”。二、在概念反映对象的什么问题上,有四种意见。①、反映本质属性。因为概念按其本性来说,都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对同类事物的抽象。②、定义除了要说明概念反映的是“本质属性”(属差)外,还应加上“一般属性”(种)。③、概念是反映特有属性的。④、概念是反映固有属性的,即既包括本质属性,又包括非本质属性的。  相似文献   

3.
1.是否存在“单独概念”? 形式逻辑的概念分类,首先是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而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它认为,既然思维对象分为单独对象和类对象,概念作为思维对象的反映,就应当相应地分为反映某一特定对象的单独概念和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普遍概念。这样理解和说明概念与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概念分类,是不妥当的。概念作为人类反映现实的思维形式,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是抽象和概括。概念的抽象和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5.
关于前科学思维概念与科学思维概念的不同性质问题,过去人们很少给予讨论。这是探讨科学逻辑与方法论必须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又是个不容易解决的研究课题。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个发展的过程,并具有多样的形式。概念作为认识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关于对象的概括的认识。反映一类对象的概念是如此,反映个体对象的概念也是如此。任何概念都是关于对象的概括的  相似文献   

6.
论辩证概念     
对于辩证概念,国内逻辑学界虽已有了较多的研究,但许多问题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例如辩证概念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未解决。因此,还需要继续探索。笔者不揣浅陋,想就有关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辩证概念的特征 辩证概念是具体地反映对象内部的矛盾和对象之间的矛盾关系的思维形式。 普通概念只能抽象地反映对象的各子类的共同属性,而不能反映对象内部的其它关系,特别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对象之间的关系上,普通概念也只能从种属的关系方面来反映,而不能反映对象之  相似文献   

7.
一感性认識和理性认識,是两个有着质的区別的不同的认識阶段。感性认識,是认識的低級阶段。这种认識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也很生动,但它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以及事物现象的外部联系,未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內部联系。理性认識和感性认識不同,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維形式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內部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思维是用词语进行的 ,英语也是思维的工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语言是形式 ,事物是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矛盾的联系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句子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句子有结构是由于它所反映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联系就是结构 ,英语语法就是研究语言结构方式的。在英语句子中 ,体现事物属性的句子成份有谓语、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等 ,它们在形态变化、联系对象及层次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法主要是指主体反映客体的形式和手段,或者指揭示事物某种特定的内容而提供的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操作程序与规则。思维方法作为主体通向客体、主体把握客体的“中介”和“桥梁”,它开启着人们的思维空间,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剖客观世界,从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知性思维方法,自从辩证思维方法产生以来,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有的人认为,有了辩证思维方法,知性思维方法就可以进博物馆了。还有的人把知性思维方法当作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予以批判和抛弃。笔者认为,知性思维方法并不等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它在认识中具有重大作用,不能否定它。现就知性思维方法的特点,知性思维方法和其它思维方法的关系以及知性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知性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及其特点 什么叫知性思维方法?所谓知性思维方法,就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僵化”、“孤立化”、“拆碎”,“分开”,然后逐一地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象辩证思维方法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反映一样,知性思维方法也有其客观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最大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但是,世界上的事物又千差万别,每一个事物又都有自己的特点;客观世界处于  相似文献   

12.
人类语言思维中的任何一个确定的概念都有特定的内容。任何确定概念的特定内容都是那个概念的特定的内涵和特定的外延的统一。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某个确定的阶段,一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思维对象的那些特有属性的反映必然是确定的。同时,与一定的内涵相应的概念的外延究竟是什么对象或对象类的范围的反映,也必然是确定的。如果几个概念的内容各不相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而分别是几个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无论出现在什么判断里边,它的内容总是不变的,决不会忽而是这样的,忽而是那样的。据此,我们说任何概念的内容都是确定的和单一的。概念的内容的确定性和单一性是人们思维的确定和连贯性的反映。人们思维的确定性和连贯性,又是事物处于一定发展阶段中所表现的质的规定性的反映。这是概念内容产生的客观基础,也是形式逻辑能对概念进行静态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对象的多样化和思维形式的多元化思维作为人脑反映事物属性和内在联系的特殊功能,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的。如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等。就具体的思维形式或方法而言,则可以分得更多。新闻,是任何一种新闻媒介都常用的、基本的文体。它所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它所要报道的事实和事物,无论就其性质、形态,还是就其形式、色彩而言,都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这就是说,新闻客体是一个多样化的客观世界,作为主观意识的思维活动,必须适应多样化的客观世界,而呈多  相似文献   

14.
一佛教吸引鲁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思辨智慧。佛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思辨哲学,它不同干一般世俗认识的根本处在于它是一种彻底的否定形态的思维方法。它认为事物的“实相”不可能由世俗的肯定性认识来把握,而只能在对各种认识的不断否定中去体悟。这样否定的结果,从形式上看是“无所得”,但实质上则是“有所得”,只不过这种“有所得”是通过“无所得”这种否定方式达到的,实际上也即是通过否定事物具有的一般的、个别的性质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对现实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而它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也就非常具有辩证色彩。恩格斯曾对…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外界事物及其规律通过何种方式为思维所反映,是理论思维的重要任务。研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概念如何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矛盾运动,是概念的辩证法。由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的运动,是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特异表现,对这一过程的揭示,不仅能使我们把握辩证概念的基本概貌,而且可以获得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过去对概念的研究往往是停留在现成的、固定的即形式逻辑范围内的研究,原有从辩证逻辑角度研究概念的工作,多年来停顿了;而且,由于形而上学猖獗,运用概念陷于“片面”、“僵化”,往往用僵死的概念去套活生生的现实。这  相似文献   

16.
思维通常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是人们认识活动的最高阶段,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地学思维不但服从于思维的一般规律,而且还有它自己的特有规律.这是因为地学所研究的对象地球具有大、深、长、杂的特点.“大”就是地质学家面对宏大的地球只能根据局部  相似文献   

17.
偏见是这样一种思维现象,它总是较多地面对过去,执着于最初的概念与判断,拘泥于既定的认识和见解。它拒绝对不断发展的客观事物作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再认识与再研究,而只是把某个既定的、过时的或已被实践证明是谬误的判断与见解当作最后的结论,执拗地加以固守。偏见又是这样一种思维现象,它总是站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上,用一种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所以在它眼里展现的只能是一个被歪曲,不真实的世界。第一、它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看不到事物的其他方面;第二、它只能看到事物发展的某个片断,而  相似文献   

18.
思维的材料通常被人们称为“形象”和“概念”,而概念通常又被认为只是用语词来表示。前者包括了事物原形表象和包含有思想概念的典型形象,后者就是表达抽象概括了的概念的语言。同时,又因人们以思维中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使用语词概念的思维是抽象思维,使用形象的思维是形象思维。 从认识论原理上讲,思维作为认识过程包括了两个环节。第一,从实践到理论,即从存在到认识。第二,从理论到实践,即从认识到存在。在这两个认识环节的思维中都要使用形象和处理形象,前者之中的形象是客观事物的原形,认识的对象;后者是要最终付诸新现实的事物及其存在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原始思维的特殊机制首先表现在,它的活动目标不是把感觉材料加工成抽象概念,而只能加工成类化意象。原始思维的特殊机制特别表现在,它的活动模式主要的不是知识经验模式,而是自我体验模式。许多意象由于被自我体验模式所同化,遂使意象所反映的对象人格化。由于原始人和儿童的思维机制非常相似,他们的世界图景也非常相似。儿童思维的“泛灵化”特征,正是以采种形式重复着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观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的研究对象是“属总体人类的美”,这一美只能是个体的美的总和或思维性存在,必然在“主客观的统一”领域。根据辩证法的宇宙论,美的研究首先是语言学上对“美”的语词之用法的界定。以人对不同事物的判断所持的根据不同,美可谓是“人的气质性、品格性精神”显现在能够引起人的生理感觉快适的物质形式上。审美是人的由生理快适感觉与心理愉快感觉相融合而生成的“精神感觉”活动。美的事物之发生原因,一方面在主体的审美本身,另一方面在客体的不可论美丑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