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它的存在同人类的认识活动一样久远。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比较方法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的传统观点仅仅是从形式逻辑的类比意义上把握比较的内涵。笔者认为,此种“比较即是类比”式的认识不仅无助于对比较方法真实底蕴的科学揭示,也有碍于比较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其实,比较方法既不同于形式逻辑中的类比方法,也与辩证逻辑中的其它方法相区别。比较方法具体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直接的拟化形式。基…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主体对自身的本质、自身的创造性活动,自身自由的意识,即对“自身是什么”这个迷的解答。因此,人类不仅作为意识主体、而且也作为意识客体而存在。诚然,艺术也是社会心理的产物,但它是扬弃了的社会心理,因而它是作为意识,虽然艺术也是作为意识,但它不是对象意识,而是自我意识。如果说艺术也是一种对象意识的话,那么这个对象则不是人类自我以外的任何存在物,这个存在物无非就是人类自身。或者说,艺术通过意识对象,亦即在意识中把对象作为中介,作为否定性的环节,而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传统文艺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今天文艺理论的自觉。作者试图通过对于文艺理论作为“理论”的存在性质、文艺理论的对象和范畴、文艺理论的价值、文艺理论的标准四个方面的探讨,廓清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文艺理论的存在性质和活动形态、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处位置的较为模糊的认识,寻求今天文艺理论自身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彦杰 《社科纵横》2008,23(4):131-133
虚拟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虚拟以其固有的属性渗透于人类生命活动之中.本文试图从虚拟的实践性、认识性、创造性来揭示虚拟改变着人的世界,人的关系,以至于人的本身,并且人在虚拟活动中生成人特有的东西,在更为全面的意义上生成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思维方式的演进看人的不断自我超越本质高清海,张慧彬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形态,它通过人对世界的认识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但哲学对于这一目的实现不可能一次完成、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曲折的、渐进的过程。因...  相似文献   

6.
论比较方法的内在机制及其科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借助于对对象与参照系之间的异同关系的考察去把握对象自身的本质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总方针的逐步落实,比较方法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也对哲学开展比较方法研究提出了客观的要求。显然,只有深入揭示比较的客观基础及其内在的活动机制,并由此引申出可供遵循的认识论原则,才能够真  相似文献   

7.
陈翔宇 《社科纵横》2005,20(1):137-138
艺术的观念方式是人类艺术史经历了现代艺术阶段后的产物 ;它既保留了对象 ,又超越了对象化。以“观念”直接进入创作的观念艺术是 2 0世纪后半叶至今最活跃也是最受争议的艺术流派 ,它是人类在经历了各种艺术媒介、艺术表现方式的穷尽后的再辟蹊径。本文是关于它的再认识和提示。  相似文献   

8.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及发展并不是偶然的、盲目的,而是植根于人类社会基本实践之中的有规律的过程。 劳动是人类审美认识的起点。经过从猿到人的漫长进化过程,产生了人类社会的最初组织形式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向自然界索取直接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当时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最初的满足物质需求的生产劳动中,原始人类就不是本能地、消极地适应自然。为了使主观目的合乎客观规律,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他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和掌握对象的某些属性及其联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这种实践…  相似文献   

9.
黄晖 《浙江学刊》2006,(3):117-120
隐喻是人类的诗性存在与诗性呈现的方式,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加以化用,形成诗性批评,能消解理论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科学与文学、理解与想象、认识与审美之间的人为割裂,是新时期的文艺批评转型建设中,以外化内,汇通融合的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根据形而上学对象--"绝对"对于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来说是"超越"的还是"内在"的,形而上学应该被区分为"外在形而上学"和"内在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确立的是外在形而上学,而<实践理性批判>确立的则是内在形而上学.作为内在形而上学的自然倾向,其实践活动最终落实在"信仰"上面.信仰作为人类满足内在形而上学要求的活动,是通过信仰的实践来完成的,它不必把"信仰"变成"知识"的理论活动来完成关于"绝对"的思辨知识.在这个意义上,"信仰"的最高意义仅仅在实践理性之中,而不在理论理性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 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认识论体系,尤其是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体系,往往以价值是精神需要具有主观性为由,把价值视为一种主观偏见,进而否认价值的客观性,取消价值在认识论中的地位。这种价值取消论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现代西方哲学中对价值问题的错误认识也存在另一种倾向,即无限夸大价值在认识中的作用,用主观评价取代客观事实,把主观评价作为认识的根源和依据,倒  相似文献   

12.
人所面临的对象世界是怎样进入人的意识领域的?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完成其对客体的认识的? 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客体世界具有普遍相互作用的这一根本性质,既 规定着事物的存在方式,也规定着认识主体的认识方式。人的目标是要认识和改造客体世界,但首先必须将自身置于这个客体世界之中,以自己的主体——客体存在性与所认识的对象发生客观的本来的相互作用。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除了将自身作为客观世界的一分子,并遵循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之外,是没有其它途径可供选择的。我们是产生于物质世界的客观的物质结构的人,所以,对客观…  相似文献   

13.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的世界.并且不是从人的物质性着眼,而是从人的主观性、意识和文化着眼进行研究.这里是主体认识主体.必须同主体对话,才能认识其主观世界、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价值范畴和意义范畴是认识人的存在的内在属性的必要前提.人不可能在不理解存在的意义的情况下去生活和创造,因此,人文科学不仅是对存在的经验表现所作的说明,而是要揭示和论证存在的意义.然而,任何意识活动和文化现象如果离开价值,都是不可理解的.所以由事实过渡到意义,由事物过渡到价值,由反映过渡到理解,便是人文科学形成的前提.事实上任何一项人文科学研究都与价值意义结构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单元角度,以一种静态的线性的方式来描述人类文化现象,至今仍是人类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未得克服的倾向。这样,人们在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面前,当然有时会惶惑莫解了。著名德国科学哲学学者赖欣巴哈说:“我们的知识体系是一种语言的奇怪的混合物。”保加利亚科学学学者尼科·雅赫尔也说,“科学还设有得出详尽的公认的定义。”这些说法正反映着我们对人类文化现象,尚未得到科学的认识。人类文化学说的存在,在形态上是空间结构和时间演进二元化的;同时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多要素多层次性,在时间演进上还存在着非线性等复杂特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对文化学说进行价值分析时,不可忽视的思索内容。  相似文献   

15.
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同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关于世界的解释方式,但二者在解释对象、解释原则、解释方法和解释前提等方面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的区别说明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各自具有一定的缺憾。因而,它们不能相互取代,而只能相互弥补;二者的互补和携手合作或许是人类理解自然、进而理解人类自身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客观辩证法,即自然界和社会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主观辩证法,即概念和理论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即认识的方法系统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三者都是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对象。深入探索这些对象是由各门科学以间接方式进行的,因此,唯物辩证法为了在方法上成为思维的方法,在方法论上成为方法的理论和对方法的批判武器,就必须作为一种理论不断发展,不断使自身的意见和假设更加准确。为了了解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必须考虑到:1)作为一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意识的领域中,最早出现的两种形态就是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学。这两种远古的文化现象都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都从情感出发,也都诉诸情感,它们同是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的显现。不妨说,它们是一对孪生的姊妹,是人类认识之母的双生子。 当人类开始对人类自身的问题,诸如生、死、做梦等生理现象以及一些自然现象感到神秘莫测、不可捉摸而进行思考时,由于受到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这些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只能凭借幻想和想象来进行认识活动,因此,其认识的结果也往往是导向了错误的方向,而这种认识活动的直接…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人按照自身和物的尺度有目的地改造或创造对象世界的感性活动。人在实践中实现的自身对象化,是实践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是人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根源,也是实践具有双向性改造与认识功能的内在根据。全面理解和把握人的对象化,是科学把握实践范畴的内在要求,是全面理解实践功能的必要前提。马克思在分析人的对象化的特殊形式———异化时,曾指出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可见,人的对象化有同化也有异化,它既体现在实践的结果上,又表现在实践的过程中,既体现在客体,也体现在主体。可是,人们通常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注重物质成果而忽视精神产品,注重客体而忽视了自身,注重同化而忽视异化;这无疑未能科学地反映人的对象化,不利于全面地把握人的能动性和本质力量,更不利于通过人的全面的对象化认识自身  相似文献   

19.
由狭义和广义文化观到新文化观 ,不仅是对文化认识的深入 ,更是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文化是人最深层的生存方式 ,它是对人与对象之间矛盾关系的反映和解决 ,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反映和解决。特定的话语产生于特定的语境 ,语境的变化必然引起话语的变化 ,基于新文化观上的文化哲学是对传统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当把人、实践、文化三者理解为一体时 ,文化观也就是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对史家修养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所谓历史研究,就其实质来说,它是研究者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然受到史家认识能力的制约。作为历史研究者之认识活动的一种认识成果的史学,它是记述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其记述和研究的科学程度如何,有赖于史家的认识能力,亦即史家的自身修养。中国史学史上,最早对史家修养提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