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不完全合约的背景下,研究了风险投资中的证券设计问题,风险投资家持有可转换债券,而创业者持有普通股。本文考察了两种定约情形,第一种是创业者向风险投资家提供合约,合约双方存在一个再谈判博弈;第二种是风险投资家向创业者提供合约,存在一个双方前后相继行动的动态博弈。本文分析了这两个博弈,设计了能够诱导合约双方最优努力的可转换债券,刻画了风险投资家如何监控项目、配置权利与放弃低值项目的风险投资合约特点。  相似文献   

2.
We combine signalling and human capital theory to analyze how competencies of new venture CEOs impact the amount of money technology ventures acquire in venture capital (VC) financing rounds. Using data on 117 financing event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we show that education in management, founder-based firm-specific experienc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industry-specific experience of the CEO impact the VCs’ financial commitments.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industry experience are moderated by the size of the venture's top management team.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echnology ventures and venture capital.  相似文献   

3.
创业投资管理对企业绩效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8年深圳中小板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围绕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这一重要的创业投资(以下简称"创投")退出方式,研究创投机构对其支持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和股市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投支持企业上市时的规模和年龄均显著低于非创投支持企业,且前者在上市首日的抑价水平显著高于后者.从长期表现来看,虽然在锁定期内创投支持企业和非创投支持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股市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解禁后前者的业绩下滑幅度显著高于后者,且股票投资收益率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抑价水平和长期绩效下滑幅度与其创投机构的从业年限显著负相关;此外,国有创投机构支持企业的抑价水平及绩效下滑幅度显著低于非国有创投机构支持企业.这些结果验证了Gompers[1]提出的"逐名动机"假说,表明我国创投行业目前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创投机构为尽快实现投资收益、证明自己的实力会促使其投资企业过早上市,并且过度追求短期业绩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investor’s experience and the intensity of monitoring activities. Specifically, we consider venture capitalist firms and their choices of time intervals between financing rounds. We hypothesize that more industry investment experience leads to longer time intervals between financing rounds and hence, lower monitoring intensity. Using a unique data set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 from German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5 to 2005 we find evidence for our hypothesis that in a given time frame more experienced investors evaluate and monitor their investments less often than less experienced investors. In addition, VC investors pool their experience and share the risk involved in investing by forming syndicates which reduces the incentives to monitor subsequently.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we argue that the optimal frequenc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perience of the evaluator.  相似文献   

5.
风险投资中存在风险投资家现金索取权和对项目的控制权分别规定并普遍使用可转换优先股的特殊现象.在不完全合同的框架下,对比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以及可转换优先股融资下,风险投资家对项目控制权实施的效率.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债权融资下风险投资家事后会过度控制项目;股权融资下风险投资家对项目控制不足;而可转换优先股则使得风险投资家事后实施社会有效的控制强度.这表明在风险投资中,可转换优先股分配的现金索取权是风险投资家事前取得控制权的有效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6.
个人有限理性和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风险投资家(VC)与风险企业家(EN)面临双边道德风险,论文将风险投资项目划分为创业初期和开拓产品市场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特征进行了刻画.通过引入VC与EN相对努力成本效率系数,讨论了在满足VC和EN效用函数及设定的约束条件下,控制权在VC和EN间相机转移情况下可转换债券是否以...  相似文献   

7.
In this paper, we predict that venture capital (VC) backed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will attract more attention than non-VC-backed IPOs, as VCs offer important signals to investors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entrepreneurial firms. We use a measure developed by Google (i.e., Trends) to capture the spikes in investors' attention experienced by firms in the time period surrounding their IPO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irms backed by VCs enjoy a far greater spike in attention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more prominent VCs, a larger number of VCs, and VCs situated at farther geographic distances exhibit significantly greater spikes in investors’ attention during the week of their IPO. Combined, the findings show a clear demarca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firms with or without VC backing, they bring to the fore new upshots stemm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Cs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and they raise new potential questions on this relationship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8.
多阶段风险投资过程中控制权转移范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风险投资活动的具体实践特点出发,给出了多阶段风险投资过程时序模型,并对各个阶段的风险投资特点进行分析,对控制权转移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出在每个阶段为满足投资需求所产生的从创业企业家到风险投资家的控制权转移范围。在此结果上得出影响控制权转移范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权转移范围的影响方向。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撑了该文理论分析的结论,得出的控制权转移范围将会为具体的风险投资决策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以及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债务协商机制引入利用普通股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上市企业,在一个动态模型框架下分析其对债券投资者行为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首先分别对采取破产清算和债务协商下,利用可转换债券和普通股融资的企业建模;然后利用风险中性定价方法给出企业证券价值的显示解;最后通过数值结果分析债务协商机制的影响并给出经济解释。数值分析表明:相比企业破产清算,协商可以提高企业价值、股权价值。当股东的谈判能力在一定的范围时,协商可以提高债券价值、降低企业杠杆率,增加社会福利。股东谈判能力越强,可转债投资者的转换时机越早。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可转换债券的融资理论,为可转换债券融资企业的去杠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模型分析了在存在双重道德风险的情况下,项目的创新水平对企业家选择融资方式的影响,研究认为在较低的创新水平下企业家将会选择银行债务融资;较高的创新水平企业家将会选择风险资本融资。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创新水平对风险资本融资融资契约中风险资本家股权份额分配的影响,研究认为创新水平的增加将会引起风险资本家股权份额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新的融资工具或有可转换证券(CCS),应用最优控制和最优停时理论、分析基于实物期权视角下的公司最优投融资决策问题,计算了公司各证券价值、有限期破产概率及公司最优资本结构,获得代理成本为零的一个充分条件。数值仿真及静态比较分析表明:CCS作为融资工具能够降低投资项目破产风险和普通债券的收益率差价,能够显著增加实物期权的价值,促使管理者提前投资,且显著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创投市场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突出,提升网络位置成为创投机构的重要竞争战略之一。论文基于激励视角研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引导基金)补偿机制对创投机构网络位置的影响。通过私募通数据库搜集大样本数据构造匹配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论表明:(1)引导基金参股时为私人资本提供收益补偿、固定收益补偿、或者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会提升创投机构的网络位置,为私人资本提供亏损补偿、亏损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或者亏损补偿加上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则不会提升创投机构的网络位置;(2)相比于参股国有背景创投机构而言,引导基金参股非国有背景创投机构时提供收益补偿、固定收益补偿、或者收益补偿加上固定收益补偿对网络位置的提升作用更明显。论文拓宽了创投机构提升网络位置的战略选择,对引导基金主管部门选择补偿机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IPO市场中风险投资家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IPO市场中,由于风险投资家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资本退出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而声誉的激励效应和监督机制的惩罚效应可以减轻和规避此类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与方法,研究了具有有限理性的不同类型风险投资家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探讨了声誉的激励效应和监督机制的惩罚效应对不同风险投资家的有效性,及其如何引导和制约风险投资家的策略选择,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为解决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供应商产品的交付水平直接影响下游制造商的生产,但是这种现象没有得到供应链金融研究的重视。为此,本文将供应商交付水平和供应链的运营融资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在考虑供应商产品交付水平的情况下,通过研究资金不足的供应商分别利用制造商预付款融资和风险投资方股权融资时,供应商的最优运营决策和融资策略,最后考虑了供应商对两种融资方式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的自有资金水平对供应链均衡决策及其收益影响很大,有限的自有资金严重制约了供应商产品的交付水平,降低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不管是资金充足,还是选择融资,供应商的利润不仅与自身的运营效率有关系,而且与替代供应商产品的批发价格有很大关系,当供应商的运营效率较低时,供应商的利润随着替代供应商产品的批发价格先增大后减小,当供应商运营效率较高时,供应商的利润随着替代供应商产品的批发价格逐渐增大。当供应商进行融资时,若自有资金水平较低,应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若自有资金水平较高,供应商应该选择制造商预付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若自有资金量超过预付款融资时供应商所需资金的阈值时,供应商选择不融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债务融资约束的角度分析了金字塔结构的成因,认为金字塔结构的杠杆效应能够放大企业集团的债务融资规模,从而更能适应存在融资约束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在我国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的88家民营企业集团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集团控制的金字塔层级越多,该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会越高;母公司所在的地区融资约束越强,整个企业集团的金字塔结构层级会越多。该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层面更好地理解金字塔结构的普遍存在,而且对于防范民营企业集团的信贷风险、规范企业集团的融资行为、进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声凑  曾勇 《管理评论》2012,(1):139-145
基于不完全合约理论,在阶段融资架构下,分析了控制权初始占优配置以及随阶段进程的重新谈判与转移过程。通过分析两种不同控制权初始配置的优劣势并对其效率进行比较,本文发现项目发展前景和双方阶段融资时刻的谈判能力将影响控制权的初始占优配置;在阶段融资时刻,项目的盈利能力水平决定了风险投资家的最优阶段投资决策以及阶段时刻控制权的最优调整。研究结论解释了Kaplan和Str觟mberg关于控制权配置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合约及治理机制是现代金融合约理论重要和新兴的研究领域.面对创业项目的高风险性,风险投资家通过复杂的合约订立和阶段性的资金投入,融合与创业者的代理冲突.重点评述了国内外风险投资合约及其治理机制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丁川 《管理科学》2019,22(1):57-79
初创企业融资过程中, 融资的对象以及合同的设计会对初创企业的经营状态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融资的对象分为仅仅追求货币收益的风险投资家和同时追求货币收益及战略目标的战略投资者, 并基于此在阶段性融资背景下考察了单个投资者、多个独立投资者以及辛迪加组织这三类融资方式中融资对象的选择和融资契约的设计, 最后以社会福利水平最优为首要目标、企业预期收益最大为次要目标为企业家提供最优的融资决策.通过分析表明一个最优的融资决策应当包含最优的融资方式和最优的融资对象.关于融资方式, 辛迪加组织提供融资可行时, 企业家应寻求辛迪加组织融资且这种融资方式总是社会有效率的;辛迪加组织提供融资不可行时, 企业家应寻求多个独立的投资者融资, 但这种融资方式无法实现最优的社会福利水平.关于融资对象, 企业家应选择努力水平与一阶最优努力水平最为接近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9.
金融契约选择对双边道德风险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契约理论认为不同的金融契约代表不同的索取权和控制权,体现对融资者和投资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当融资者追求私人收益较低时,投融资者之间签订偏股性的契约有利,反之签订偏债性的契约。从社会福利而言融资的优先顺序为可转债契约、股债组合契约、标准的债务契约和标准的权益契约。原因是具有内嵌转换期权的可转债契约能够抑制双边道德风险的作用,即融资者侵占行为较少和投资者更愿意投入协助或监督。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能力、创新类型与融资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而企业创业能力和资本来源是实现创新的保障。本文利用我国164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检验创业能力、创新类型和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机会能力与突破性创新、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而运作能力与渐进性创新、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突破性创新方式与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债务融资程度呈负向关系,而渐进性创新与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风险资本融资呈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