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益与伦理:实质违法性的双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法性的本质在于结果无价值的观点,在我国刑法理论界颇为流行.法益衡量说在理论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使得结果无价值论在刑法解释上难以自圆其说.建立在刑法既是裁判规范.也是行为规范基础上的二元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违法性的本质不但在于客观上的法益侵害,而且在于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但法益侵害应予以优先考虑.二元结果无价值论与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在内容上高度吻合,可以成为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军事法价值理论是军事法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不仅牵涉了军事法的概念、定位、原则、体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军事法学的未来走向。文中试图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从军事立法、军事司法以及依法治军理念等方面探索正义价值在军事法体系构建中的内涵和地位,解决军事法在调和军事与法的价值冲突中如何明确自身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两相对立的背后是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的对立。在处理偶然防卫相关问题时,由于具体行为获得效仿的可能性低,无需为保障社会整体利益而在个案法益保护上做出让步。结果无价值论的无罪说在逻辑自洽性与体系合理性上最为令人满意,但在处理双重偶然防卫问题时仍难以做到根据充分、结论妥当。在英美法系当中,选择客观判断路径的学者与结果无价值论者的基本结论一致,但主张以防卫行为客观上是否保护了无辜第三人的利益为标准,对偶然防卫进行类型化分析。在自我防卫型的偶然防卫场景之中,由于行为人未能构建防卫优势地位,其法益不应在冲突环境中获得额外保护,因此不成立正当防卫。回归对个人具体法益“正对不正”关系构造之辨析所得到的合逻辑之结果,对于我国当前主流观点偶然防卫无罪说亦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看效用价值论在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专门从这一角度与之商榷的文章不多。本文则是从这一角度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进行讨论。笔者首先分析了效用价值论偏离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来分析商品价值和把马克思主义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然后分析了效用价值论在科学抽象法认识和运用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价值或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素质概念的精神结构的核心和思想政治素质本身是一种价值性存在,是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价值审视的出发点.由此获得研究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价值论视阈,并呈现出正当性与有效性两个价值维度,二者的生态性整合构成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价值基础.在现代性历史境遇中,正当性诉求与有效性诉求的现实背离把当前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置入困境之中,而对此困境的理论与实践的消解需要一种价值生态自觉,并以此为重置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价值基础提供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法由民间法发展而来,由于国家的加入,民间法和国家法出现了分野,同时产生了冲突、互动和融合。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二者是互动存在的。国家法借民间法而落其根,坐其实;民间法借国家法而显其华、壮其声。但两者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很多时候出现冲突,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使民间法与国家法相协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论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决定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一般认为二者是互不相容的。文章从不易产生歧义的“使用价值”概念出发,把自然界和人类劳动对价值的贡献区别开来,进一步澄清了价值相关概念,并发现劳动价值与人工效用在数量上总是相等的。如果把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融合起来,价值决定理论可能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8.
通过法律渊源之视角,发现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尤为密切。近代以前,不少国家的成文法典完全就是民间法的汇编;近代以后,虽然立法技术不断提高,立法群体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改进,但国家法中还是予以民间法一定的认可。民间法与国家法共生、共长于同质的文化土壤,二者有着共同的对于和谐秩序的价值诉求。因此,只有理性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立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是”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上,西方不少学者认为由“是”推导不出价值,“是”与价值没有统一性。对此,国内许多学者予以了有力的批驳,认为由“是”能够推导出价值,“是”与价值是统一的。[1]但在“是”与价值统一问题上,则只是从“是”乃价值前提的角度来分析说明,显得尚欠深入,还没有从二者内涵的一致性来论证二者的统一性。本文试图从该角度揭示“是”的价值论意蕴,论证二者的统一性。由此深入理解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一、由“是”发展到价值的逻辑进程毛泽东在唯物辩证地解释实事求是的含义时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看,强制性体制是国际贸易运输法特别是海上货物运输法的核心和特质。在"海商法文化"的维度下,基于对国际贸易运输法强制性体制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体系"和运输法体系的自足性分析,运输法强制性的"二维价值结构"的提出具有合理性。而在"内在逻辑体系"范畴上,特殊主义的强制性体制价值论,特别是"内在逻辑体系"意义上的运输法强制性体制,在诠释运输法某些制度的应然性、理解海上运输法的自足体系以及预示运输法发展趋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法学理论基本原理,通过引入法律的本质、价值、评价标准等基本概念,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思想相对滞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部分条款未能真实反映出社会经济生活的法的需求,而且相关法律规定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相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自身之不足极大地局限了其对实践指导与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度化利益诉求与国家合法化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完全不同的指向和矛盾。其激烈冲突使社会制度失衡,从而出现变迁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二者冲突和矛盾的调和是维系社会制度稳定的关键。以此观察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制度的稳定与变迁,将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制度分为四个阶段,其制度化利益诉求与国家合法化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变迁动力。希望据此提供一种中国社会制度演化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3.
“法的价值”与“法的价值取向”概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征 《东方论坛》2009,(6):92-99,105
价值哲学在国外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一世纪80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开始对价值哲学进行广泛研究。中外学者对价值和价值取向概念的理解,没有统一的看法。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取向是一定主体基于价值观念面对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时所采取的行动方向。我国法学界对法的价值的理解,并没有超出哲学上对价值的理解。在法的价值取向中,比较有意义的是立法价值取向和司法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义务冲突的实质法基础是解决义务冲突难题的理论前提,它回答了行为人陷入冲突状态后不履行部分义务而造成法益侵害的行为何以排除犯罪的基本问题.其中,利益冲突说作为主流观点具有难以忽略的恣意性;责任根据说基于康德对义务冲突的主张,难以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义务冲突问题相互兼容,也无法正确指明义务冲突的体系位置;身份重合说虽然站在行为人视角考察义务冲突,但无法说明义务冲突排除犯罪的根本原因.义务冲突的实质法基础应采用行为人权利说,只有承认行为人在紧急状态下的权利和自由,才能化解传统主张所无法解决的理论困境.基于行为人权利说的义务衡量应当坚持行为人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15.
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二元论)之间的对立是目前刑法学界最尖锐的学术争论,由此引发的关于违法性的本质究竟是法益侵害还是规范违反的立场之争。"二元论"的主张有其合理性,但理由应当是利益与伦理内涵的同质性。这决定了对法益侵害的考察必须放在伦理规范的框架之中才有意义。这就意味着纯粹的结果无价值显然不能合理地揭示违法的实质。只有坚持"二元论"的主张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而且,坚持利益与伦理的同质性,有助于深入对实质违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价值论是哲学的分支 ,文学价值论是哲学价值论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和具体化 ,有其特定的切入角度、关注焦点和思维方式上的优势。文学价值论研究必须遵循一般价值本体论的前提 ,使之有哲学特性和品格。本文针对文学领域存在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的理论前提不清、随意用“价值”术语代替价值论研究、借用价值概念而没有哲学思维和哲学深度等现象 ,对文学价值论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方法等进行了界定和辨析 ,进而对文学的价值原则与真理原则、文学价值的时效性与客观性、文学价值体系重建的内涵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展价值论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标、方式及其伦理属性等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的价值论表达,是对于发展的价值关系、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的价值精神、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发展的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等问题从哲学层面进行比较系统的价值阐述,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价值观.构建科学的发展价值论有利于从理性的层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上来,促成了社会发展价值论由崇尚经济发展转向崇尚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18.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政策与法律依据,也有现实的必要性,但二者理论上客观的矛盾性,实践中操作的不当性,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冲突。然而,二者在追求最高价值与目标上又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同时,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又都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性原则,这是传媒与司法二者的契合点。由此出发,双方可以通过调整态度、规范行为、加强自律、制定法律等途径达到理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大陆法系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之争是二战后在反省新旧两派学派之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当时欧陆、日本社会人生观、世界观和国家观等价值观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国家观向着保护个人自由、利益、权利和建设法治国方向发展,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个人自由、权利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刑法注重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重视法益保护机能,体现谦抑主义原则,朝着贯彻结果无价值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价值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又是一种价值现象。文化是价值生成的根基和土壤,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和本质。二者相伴而生,内在统一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伴随全球化进程,各民族国家文化一方面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又冲突不断。多种因素聚合,使得“人类主体”及其相应的全球性价值问题日益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为理论逻辑,立足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化与价值发展的实践逻辑,剖析文化与价值的对视,既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又助益于以人类为最高价值主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的共同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