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是国务院对当今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为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为例,融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等要素,做到“课岗融通”“课赛融通”“课证融通”,实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的核心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课程改革现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如资源整合不足、互动性不强、实践环节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优化资源整合、提高互动性、加强实践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提升、跨学科融合与创新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构建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旨在为“岗课赛证”融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推动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实施“双证融通”对于增强毕业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推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影响高职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以期能更好的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集成电路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对象为集成电路教学模式,框架思路主要围绕优化课赛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以技能竞赛为契机重构“课赛融通”的教学环境,进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设计,开展集成电路岗位知识技能培训,打造稳定的双师教学团队。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之处在于将“岗课赛证”相结合,实现课程、竞赛和认证的融通。本文结论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集成电路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实际应用能力,加快高职院校双证制的实施,开展“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证赛互补,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课赛互促,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证赛共同帮助获取岗位。实践证明,“课证岗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是势在必行的,更是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关键,它必将成为专业改革及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无人机消防应急救援人才,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建无人机消防订单班,创新消防应急救援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以无人机消防订单班专业核心课程《无人机操控技术》为例,采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特色创新等多方面探讨无人机消防订单班的专业课程建设,深度推进无人机消防订单班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同时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多面性综合型高素质教师,而且“双师型”教师通常具备“双证”,即同时拥有专业技能相关资格的等级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的高专业性教师。下文将主要就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双师型”教师行列的建设与培养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何琳 《人才瞭望》2022,(21):78-79
<正>“岗课证”融通指的是以社会岗位为需求,确定会计专业岗位群里,根据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需要、职业标准等进行对应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等维度的人才培养,并且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目标需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链接,借助“课岗融通”“课证融通”的方式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的有效融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协同发展。如以助理会计师证书考试为例,可以建立岗位-人才培养-职业认知的融合培育体系。“岗课证”融通导向下拓宽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设备调试”专业是科学和管理融合的新兴学科,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设备调试专业”课程却没有国家统编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学生所学的课程也由各学校自定。高职的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高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设备调试专业的课程应如何定位和设置是本文所探索的思路要点之一。本文从高职报考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设备调试专业的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要求等几方面来探讨高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与设备调试”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为目标,研究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基于融通式教育理念,提出一种以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和实战演练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职业人才,国务院在2019年初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各个职业院校积极推行和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而由于会计行业的变革,导致会计专业中的管理会计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困难。这就需要积极融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通,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基于“1+X”证书制度的提出以及实施的意义,探讨会计行业改革对管理会计教学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当前“1+X”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的问题。最后探究“1+X”证书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够为各个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一些理论帮助和参考,促进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问题,提出了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从构建新课程体系、考核形式、实验内容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是统筹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在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建设中发现,五年贯通的护理专业要靠重点课程来支撑,要靠特色课程来支撑,没有课程的体系做基础,专业的建设便成了“空中楼阁”。因此,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了分析、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个人求生是海上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技能,因此,个人求生课程是“涉海”专业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之一.从中外课程设置对比入手,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特点,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的问题梳理,从增强教学资源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型教学模式,健全教学管理、监督和考核制度,建立结构优、技能高的师资队伍和加大投入不断提升硬件实训条件等5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基于“软件产品开发”的《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推进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着力提高课程建设实效。实现学生专业学习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职建筑专业无论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都发展迅速,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近些年在建筑专业建设中我们更多地强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本位,重视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本文研究以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的高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如何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采用更合理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期为本课程的改革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武汉商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教育过程的职业性,遵循人才培养“循岗导教2AB”模式,培养了大批适合航空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此蓬勃发展的格局下,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如何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教学内容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有效地实施专业教育与训练,满足日益发展的航空市场需要,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从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阐述了以行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建校之初,就以世界名校为蓝本,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学制规划,并聘任大批外籍教员,为天津大学奠定了优秀的引智传统。我校正在加快向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大学目标前进的步伐,“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成为了这一进程的重要推进器。  相似文献   

19.
分析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剑桥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证代考”的观念,以企业认可的资格证书作为切入点,构建“双证书”模式下的授课模式,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就业为核心,能力为重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制度试点,做好1+X课证融通是制度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重要手段。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互结合,继续推动教育改革方案进一步前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速产教融合的步骤和过程,通过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为了推动高职院校1+X课证融通的继续实施,需要考虑到如何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衔接相互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