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终身体育是指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终身体育意识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及能力,使学生掌握多种体育锻炼方法,养成终生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到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学生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到达培养学生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启发学生的关键,如果学生能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就可以在体育课中有所收获,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体育课程教学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以及兴趣发展做出了简要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课余体育活动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健康角度来看,课余体育对中学生健康的改善有着比体育教学更优越的条件;从终身体育角度来看,有利于中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京口区城镇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阳光体育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旨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城镇中学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不能很好地培养,不仅会影响到同学们体育锻炼的情况,更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将来的社会生活和自身生活也会带来恶劣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体育教育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育兴趣对于学生认识和参加体育锻炼及学生的学习、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学中应通过建立正确的体育目标、提高自我内驱力、寻求自身价值等方式和措施,激发、培育、调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好基本知识、技能,在终身体育的思想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才能够更好的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才能编写出具有娱乐性的教材,实施快乐教学,真正的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已成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学前教育高职院校在实施正规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展体育课的必要性,也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意义,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体意识,以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都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在各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体育教育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努力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之下,初中体育课程也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不同需求.其课程的中心为学生的体育发展、以健康生活为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新的思想.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建立在中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积极的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与教学方式.下文从差异性教学方面入手对初中体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受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体育锻炼不仅仅是学校里简单的教育,而是主要养成学生能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最终目标。但是,体育教育通常是在体育馆或者户外进行运动锻炼,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生意外事故的预防工作。本文主要针对体育教学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人们对健身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理学评价转向身心健康的评价;根据这一变化,体育课的目标在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怎样正确认识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近来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了,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增强了。初中体育教学要把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教学的重点,而解决这个教学的重点,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训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倡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来阐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大多数人将自己的子女留守在家,便形成了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管教与爱护,情感和道德上的缺失,形成诸多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与解决途径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尝试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以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针对安徽省安徽省蒙城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从研究中发现留守儿童接收学校体育教育及在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令人堪忧.最后总结得出学校体育教育和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有很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影响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因此,本文对于研究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问题上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专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中专生体育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并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中专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体育能力,锻炼自身身体素质,也是为其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中专院校要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面培养现代化社会建设人才,就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本文将对中专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并就如何提高中专生体育能力进行相关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应当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自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也成为人们最为重视的问题。本文就高校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论述,旨在通过本文使人们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终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体育改革和发展展规划中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概念,终身体育即是指一个人的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必须是终身性的。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进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采取形式相对灵活的课内和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理论指导,是培养和建构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的主渠道。体育兴趣培养应常抓不懈,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