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目前,宁夏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单项救助为配套,以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就业援助和激励是政府对弱势群体就业实行专项援助和激发鼓励的社会政策或制度安排.促进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就业历来是贫困救助的基本方案;引入和推进工作福利制是当代贫困救助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在我国现行的贫困救助制度体系中,因就业激励和援助制度缺失,有劳动能力者依靠生活救助的现象突出.面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建立生存保障与就业激励有效衔接机制,为其劳动就业给予必要的手段、机会和能力性援助,应是我国贫困救助制度优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3.
李汉宗 《天府新论》2010,(4):107-110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国家安全制度.社会救助从属于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贫困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根源,社会救助的目的在于解决社会中的贫困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公益事业,而绝非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的概念是受到社会保障和贫困的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限制的,三者的概念在发展的同时必须统一.  相似文献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建立,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已成为全民性社会救助制度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充当“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但在不同的学科视野中,其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中存在一系列偏差:在法学视野中,社会救助在人们之间的分配应是平等公平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城先农后、城高农低、城乡有别的偏差;在公共财政学视野中,社会救助价值是国家通过财政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事业,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因供给主体角色错位带来的公共性与政府角色不匹配、责任分担不一致等偏差;在社会学视野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应是反贫困或使受助人脱离贫困,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因标准单一、难以完成缩小阶层差距和整合稳定社会功能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制度与内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管理模式、资格审核、标准设计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入手,借鉴综援的优势以分析低保的不足,思考管理人员专业化、保障公民社会救助权与隐私权、消除收入贫困与能力贫困等有关社会救助的理念与功效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包括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多项相关联的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救助制度又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辅以其他必要救助制度建立起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只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辅助程序,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止形成“贫困陷阱”;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贫困的制度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实现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转变,减少贫困发生因素;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劳动自救,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反贫困目标.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现代化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本手段之一,是对已经陷入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最起码的生活保障的有效手段。在当代中国,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现象还较为普遍地存在,因此,社会救助在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一直是一种最常用的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重点从社会保险转向了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城乡贫困人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对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迅速推开,这些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贫困人口的瞄准机制;保障标准低与"福利依赖"以及边缘贫困人群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要积极探索实施适度普惠型福利的可能性,同时要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国家对无生活来源 ,无家庭依靠并失去工作能力的人以及收入在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的一种无偿救助 ,在整个社会保障网络体系中处于最初级、最基本的层次。在西方各国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最先实施的是社会救助 ,发展到现在 ,已成为社会保障中基本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建国以来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养老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等 ,而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最基本地位的社会救助方面 ,建设的步伐明显滞后 ,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及其贫困者,以什么样的法律理念来支撑社会救助制度设计的大厦,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中国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不平衡性,无论是法律制度层面,还是政策制度层面,甚至是法律理念层面,都有一个进一步进行整体性建构的重要任务.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律理念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权利保障,社会贫困群体及其个体需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获得救助,因此,国家义务和社会义务在社会救助中的功能将被凸现出来.现代社会的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现象,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社会救助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消极性和积极性的救助制度和机制,达到减少社会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从封建社会起政府就一直承担着对贫困群体救助的主要责任.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政府施政理念和非政府力量的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不同,政府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封建社会对贫困群体的救助情况以宋代为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宋代以前,除了官方救助以外,非政府的宗教救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两宋时期主要是以官府救助为主导;宋代以后,民间慈善组织作为非政府力量,在社会救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受到西方理念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社会救助制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下,政府承担了全部救助责任;在后期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下,政府对贫困群体的责任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应对新生贫困等社会问题时,中韩两国都选择与实施了新的社会救助项目而放弃了原有的社会救助项目,即中国用最低生活保障取代了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韩国用国民基础生活保障取代了原有的公共救助制度.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过程是明显的"自上而下"式的,即主要由中央政府和主管部门推动;韩国则是"自下而上"式的,即市民社会团体的推动是决定力量.中韩两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所确立的新制度都明确了公民权利的理念,放弃了原有带有恩惠、慈善色彩的旧制度.但是,从保障水平与具体内容来看,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与韩国的国民基础生活保障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试论社会保障与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社会保障体制与财政体制的运行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保障与财政是什么样的关系?从全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最为密切、历时最长,本文考察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拟从此人手。(一)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部分。社会救助是对生活在最低生活贫困线以下的公民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是政府举办的、以低费或免费的形式向社会成员提供某些福利设施。从这两类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看,多是社会成员无力负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阶层的形成过程及规模,回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动因和上海、武汉、重庆三种制度模式的运作情况,研究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开远市城乡社会保障现状目前,开远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比较完善,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快速推进。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年、失业、患病、工伤以及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其现状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子系统,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制度中政府责任的必然性、表现等问题的考察,探讨了政府责任在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8.
邹艳晖 《兰州学刊》2012,(4):141-145
社会保障行政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逐一评述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其中重点阐述社会保险制度,并与我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探求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障行政制度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而言,包括:社会保障行政制度"立法先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履行保障人权的国际义务;社会保险从"综合性"逐步向"单一性"转变;提高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层次和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黑龙江农村养老救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作为最低层次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屏障,也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等特点,农村养老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黑龙江农村社会保障当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完善农村养老救助体系。具体操作时,可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整充实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逐步加强与完善黑龙江农村养老救助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谯伟 《社会科学家》2007,(5):158-160
社会保障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个发展阶段。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障阶段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源头;社会保险的出现及普及化,标志着近代社会保障进入了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即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阶段,它是保障项目较多、水平适度并制度化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中级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社会保险已经普及化的基础上,社会福利逐渐成为社会成员最关注和整个社会最重视的社会保障问题,开始进入社会福利型社会保障阶段,这是社会保障发展的最高阶段。每个阶段的目的、性质和水平都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