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瑶族崇拜社王,有较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是一种民间宗教仪式,同时也是宣讲习惯法的一种方式.广西金秀郎庞瑶族在20世纪50年代停止举行"做社",至80年代末恢复.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瑶族习惯法的保留与变迁,分析现代化对瑶族习惯法的具体影响,探讨现代化变迁中瑶族习惯法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
瑶族社会崇尚男女平等,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族内共同认可的习惯法制度。瑶族婚姻家庭习惯法主要表现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习惯法原则和成文的习惯法规则,赋予了瑶族妇女婚姻自由权、平等劳动权、平等继承权和平等生存权等权利。瑶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有别于男权社会的法律,其男女平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基础为国家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本土资源,为妇女权益保障制度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推动了妇女权益保障的法治理念从同一性平等向差异性平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广西恭城县)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习惯法体系,在物权归属和环境保护方面通过习惯法的形式确立了长山制度①,规定住所地附近的山林属于公产,归属集体,同时安排了具体保护措施,以这样的公共契约明确权属,保护林木,维持生态平衡.恭城瑶族习惯法中的长山制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物权制度和环境治理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值得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习惯法文化.学界对少数民族的法律文化有了深入的研究,关于少数民族的买卖契约、所有权转移的法权关系等问题成果颇多,但是有关租赁契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所讨论的三份瑶族批山契约就是在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茶城乡九尺瑶村发现的,为清末同治至宣统时期的瑶民批租汉族山林土地的租赁契约.通过分析这三份契约的内容、效力等,探讨民族地区租赁关系的相关法律问题,对研究瑶族地区物权的流转、促进广西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法治进步以及我国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5.
瑶族习惯法及其文化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没有本民族文字。从法律学家的角度来观察,瑶族的历史似乎可以破解法律中的一个谜团:在没有文字的历史中,法律在瑶族社会中是怎样发生、演进、实施的?本文试图对瑶民的习惯法及其文化价值作一初探,以期揭示无文字民族的法律发生和演进过程。  瑶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瑶族一直没有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权,也没有立法和执法机构,统治王朝的法律法规,在瑶族地区因各种原因未能生效。因此,瑶族人民主要依靠社会习惯法(即原始法律或传统法律)来调节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6.
恭城瑶族家庭习惯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恭城瑶族家庭习惯法的内容、特点,指出瑶族家庭习惯法与社会主义法制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瑶族崇拜社王,有悠久的“做社”(“祭社”)历史,“做社”为民间宗教信仰仪式和习惯法活动,同时又为宣讲习惯法的方式之一。现代化虽可能影响瑶族习惯法的正常发展,有诸多可能致使其衰落、消亡的因素,也客观存在不少推动其生长的内在基础和外在力量,因此,通过政府与瑶族民间相互尊重、理性协商,瑶族习惯法会有桃融人现代化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瑶族习惯法的精彩内容、功能及其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石牌习惯法是大瑶山瑶族主要的社会制度 ,新发现的两件石牌习惯法加深了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研究,不应仅限于重拾与简单描述,应着眼于从价值、发展和基本路径等方面的提升.价值表达了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在终极目的上的同归及对民众法律信仰的诱致意义;发展则展示了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未来的理想型预期;路径则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基本要求,即超越与实证.这种表述逻辑可能对习惯法研究的理路回归更具有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