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制度,内容简单且不够全面。《继承法》应以我国《民法典》的制订为历史契机进行修订和补充,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增加法定继承顺序,强化配偶继承权的法律保护,完善代位继承制度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定继承制度,并为《民法典》的制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继承法》对于法定继承制度规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也日渐彰显,鉴于此,基于法定继承制度的依据,我国《继承法》应对血亲关系、婚姻关系的法定继承以及代位继承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以求完善我国法定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3.
大陆与港澳台的法律分属不同的法系或法律文化,它们虽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彼此也有不少差异。从法定继承的地位及适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顺序以及法定继承份额等方面,对四法域的法定继承制度作全面比较分析,对了解四法域继承法律制度的异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法定继承制度的探析,指出我国法定继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它的完善。《继承法》应顺应变化的社会关系的需要,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进行修改,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防止由于核心家庭的出现而出现无人继承遗产的情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近世各国继承法中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的规定以及我国其他法域的相关规定,我国继承法应当首先坚持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以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为继承法的基础,从国情出发,适当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在继承顺序上,采纳亲系与亲等相结合的模式,来平衡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加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量的涉外继承案件也随之涌现。由于世界上各个国家调整其国内继承法律关系的规定千差万别,这一领域的国内立法的健全与完善对解决大量涉外继承案件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国内有关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的现行立法,在法定继承方面,存在有待完善之处,甚至是立法空白。为此文章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同时,在涉外法定继承方面的连接点选择上,主张提升国籍这一连接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法定继承是“家文化”的充分彰显,无论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的古代继承制度,还是现代大多以子女及其晚辈直系血亲作为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的继承制度,法定继承总是以财富的家庭传承与代际流转作为其本质特征。故,民法典法定继承制度建构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拓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避免出现无人继承的情况,尽量保护被继承人家庭传承与代际流转的愿望。另一方面在配偶、父母、丧偶儿媳与女婿的继承制度建构上,也应从家庭传承与代际流转出发,避免财富旁落、遗产外流。  相似文献   

8.
关于父母法定继承顺序的规定,我国《继承法》采取的是将其与配偶、子女均设置于第一顺位的立法模式.然而,世界普遍立法趋势是将父母设置于第二顺位.父母作为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不仅符合被继承人将遗产转移给自己的直系晚辈血亲、保留在家庭内部的主观意愿,且与作为规制法定继承顺序经济基础的当前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法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对民间继承习惯与社会伦理规则的顺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两岸四地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大,跨法域婚姻家庭增多,相关继承纠纷日益显现。适逢大陆民法典制定之际,比较港澳台及大陆四法域法定继承制度,大陆应在法定继承人范围、顺序、继承人应继份方面借鉴他法域做法,完善大陆法定继承制度,为深化两岸四地的交流与发展鼎力奉献。  相似文献   

10.
《继承法》立法背景的变化,导致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和顺序方面在现时代存在诸多不适,通过与港、澳、台地区相关立法的对比分析,主张: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至三亲等亲属,增加法定继承顺序位阶并规定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规定配偶继承零顺序并增加配偶先取权和用益权,采“固有权说”之代位继承。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发端于罗马法,是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负载法律的灵活性,并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提供依据。回溯历史,罗马法中诉讼法与实体法合体的本质以及罗马民事诉讼中反映出的具体诚实信用规则表明,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并非来自民法领域的扩张,而是同样肇始于罗马法,并随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得以发现,在后世诸多国家的诉讼立法与司法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清民律草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其"亲属"、"继承"两编的规定中既有一定的西方资本主义法律精神,也承继了传统中华法系中以父系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作者认为这是缘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晚清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是西方法律思想已在一部分知识精英和洋务派官僚中深入人心.三是晚清统治者仍是当时世界上最保守的统治集团之一,我国传统的封建礼教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影响还极为深远.<大清民律草案>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法律文化的转型状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族法是国家制定法的一部分,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习惯法具有区域性特征,少数民族习惯法效力上不仅具有区域性,而且还具有民族性特征。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关系表现在多层次的国家法与维吾尔族继承习惯法在继承人范围、顺序、遗嘱自由等具体制度方面,既具有共同点,又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4.
法律秩序的功能限度与社会拒绝之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法律秩序功能实现中的外在强制与内在制约、资源稀缺与秩序公正以及规则适用与自由裁量的探讨,一方面,展现一种由于法律秩序的内部冲突和关系紧张引发的社会拒绝;另方面,更本质地意义在于两个极点间中寻求一种必要张力,以降低法律秩序功能实现所必需付出的代价,实现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法律文化转型在知识理性主体和法律文化结构两个方面亟待重建,前者表现为公民民主观念、法治思想和人权意识的缺失,后者表现为法律制度文化不够健全和法律精神文化比较淡薄。在全球法律文化撞击下,现代法律秩序的变革使法律文化的解释理论既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矛盾,又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正确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转型以及现代法律秩序的时代走向,必须协调处理好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就文学艺术历史长河的整体而言,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艺术现象都存在题材、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相互继承、吸收、转化、嬗替与创新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学发展因革复变规律性历程.本文从题材、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祥加论述这一规律性历程在文学艺术史上的具体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对迈入21世纪的中国文学当下状态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法上建构人本秩序是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倾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传统国际秩序追求相比,它体现着更高级别的正义。当前,国际法的许多新发展正在昭示着国际社会对人本秩序的肯定性态度。由于人本秩序关注的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人”,因此它会与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发生冲突。但这个矛盾不能否定人本秩序作为国际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效果不尽理想。应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制度:健全立法,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强化执法观念,严格执法制度,维护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赋予和强化司法机关的监督权利,切实保护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利;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的执法检查监督,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教育法治化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法治首先是一种观念法治。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非法治思想,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法治化的进程。当前中国教育法治的一项基础工程,就是要通过法律教育和法律实践等手段,推进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夯实高等教育法治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对城市标识系统中的标志设计以及城市文化传承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太原市标识系统现状,提出了完善太原市城市标识系统的必要性,指出城市标识系统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更能促进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两学科的边缘交叉与融合,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城市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