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波澜起伏的历史画卷。现代化的变迁与受挫构成了这一画卷的中心图景。希望与失落、亢奋与冷漠、突变与回归……交织成一幅幅交替显现的戏剧性场面。在这一个半世纪里,古老的中国经历了开天辟地以来最为惊心动魄的冲撞和嬗变。千年循环的历史终于摆脱了“治”“乱”相替的怪圈缠绕,走向了全球性的现代化浪潮。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做了总体的回顾与评析。作者认为 ,对现代性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 ;就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而言 ,现代中国文化走过了一个现代化的价值理想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包括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中国文化之民族慧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化具备了现代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框架、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等三个方面 ;人类文化发展中后现代转向的出现在使中国文化面临两难困境的同时亦为其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向 2 1世纪 ,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综合与新的创造 ,切实完成既实现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又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3.
李长泰 《兰州学刊》2007,(10):57-59,65
现代化在中国仍是重要的话语,但一般被操作为科技现代化。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化"征程的历史透析梳理出中国现代化实际上是科技现代化,也就是西方化;通过对中西"现代化"观念思想形成的探析,梳理出人文理性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现代化是全面的,科技与人文、真理与价值全面统一,现代化最后在物质技术、人文素养、道德心灵等各个层面全面实现,现代化最后是美学人文意义上的和谐现代化。根据这一思维径路,中国现代化之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在新中国建立5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成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加速现代化的实现,是很有意义的。一、中国现代化的简要历程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几经坎坷。有的学者称之为“九死一生”。其开端,有的认为是鸦片战争,有的认为是19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从那时到现在,有的学者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认为新中国建立以前是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主动现代化的阶段。①有的著作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认为1949年以前是艰难的百年探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的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中国诗歌的历史在整个中国诗歌约三千年的历史长河(《诗经》是一部周代诗选,周代以前即公元前1066年以前的时期算作诗歌的起源时期)中,也只是短暂的一刻。然而这占了中国诗歌历史三十分之一的20世纪诗歌创作,又正是中国诗歌的而立之年。从这一方面看,我们有理由要求卓然超群跻身于世界之林的伟大诗人的出现.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意识到,20世纪中国诗歌它不单是中国诗歌三千年历史的一个年龄的增长,在这一百年内中国诗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转型。这一百年是中国古代诗歌向现代诗歌蜕变的转型期,是中国诗歌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容…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煊 《江汉论坛》2004,3(2):17-19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丰富而深刻的现代化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理解和建设中国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和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化的含义,并初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初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到当前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大课题,较好地处理了确立现代化目标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及指标化与系统性等诸多关系,也开启了反思现代化目标与现代化实践关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制现代化动因问题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必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中国走上了"政府推进型"的法制现代化道路。但是在法制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政府推进型法治的负面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政府与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政府权力的滥用和扩张,政治至上的国家观被助长,等等。针对这些潜在的危机,建立政府和社会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制约,破除政治至上的国家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历史进入80年代以后,无论是早已进入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东方国家,都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使得人们对支撑其社会运行的某些深层文化观念发生了怀疑,于是反思传统文化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提炼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与改造,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我们从科学文化角度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家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 ,并不存在什么“反现代化”的问题 ,而是对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为标本的全球性现代化运动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作一种深度的反省。徐复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他认为 ,“现代文化的性格”的弊端在于 :只重视和发展“科学世界” ,而忽视和拒斥了“价值世界”。现代人的“价值世界”的失落 ,最为凸出和最为关键的 ,是“思想”的困境与危机 :“科学世界”的过分膨胀所起的整合———异化作用 ,使现代化时代成为了“不思不想的时代”。他进而对中西文化的价值作了新的衡论 ,主张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发掘出那些西方近现代文化所缺乏而又必需的生存智慧 ,以改善两个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 ,使现代人类走出现代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大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这项伟业已经取得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确证了它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同时,在国情如此独特而复杂、道路如此艰难而曲折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中,人的实践本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主...  相似文献   

15.
对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内涵作了新的探索,认为根据农业的特殊性,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农业目标现代化的统一,据此设置了一组新的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指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多模式道路,并引进了与之相适应的高新适用技术的概念,最后探讨了有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因素及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相继经历了四个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五个文明”与“五位一体”有机融合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它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是世界现代化的新样式,它为解决活力与秩序、效率与公平、守正与创新等“现代化悖论”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的、世界性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探索最初所遭遇的境遇,具体表现为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合理吸收外来思想、结合具体实际、发扬自身优秀传统从而摆脱落后状态,实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合自身发展前景的现代化的问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质,同时也要合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经过百年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总体观之,不仅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的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都表现出其所具有的特殊而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的讲话中指出,“这次事件暴发出来,很值得我们的思索,促使我们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严酷的现实,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进行深层的、深刻的反思,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已为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基本的思路,指明了正确航向。结合近几年党的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我们感到不少方面需要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浪漫主义是现代德意志民族意识、民族国家、德意志观念和学术形成之初的一场瑰丽的思想运动,呈现为纷繁复杂五彩斑斓的景象。但与一般看法不同,它并非突如其来的精神现象,而是其来有自的历史思潮,有着可追溯的深刻而复杂的哲学渊源。以往的人们十分关注它内在的矛盾,而忽略了其观念多样性的意义。在政治和历史领域,人们倾向于从长时段来看待和研究德国浪漫主义,认为它的历史作用一直持续至20世纪上半叶。但人们没有认识到的是: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从一种思潮演变为德意志社会的基本观念和精神形态,作为社会微结构持续产生影响,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里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浪漫主义向来不是哲学关切的热点,但是浪漫主义所关涉的情感和想象力,在今天的智能时代又展现出独特的基础性作用。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德意志浪漫主义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而新的视野和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德意志浪漫主义许多被遮蔽的层面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宪法视角的缺失导致《城市规划法》在功能定位和规划权力配置上的不科学。文章从宪法和法理的角度结合城市规划法实施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增强城市地方权力机关的地位作用,合理配置规划编制权、审批权,扩大公众权利保护,调整规划执法权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