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虽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更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然而,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导致的“无政府状态”、诸侯争霸斗争确立的“七雄并立”格局、“权力政治”观念的兴起,以及“合纵连横”外交战略的不断实施,无不体现着现代意义上的大国博弈和均势政治.战国时期的均势政治与近代欧洲的均势政治在表现形态、维持手段、瓦解原因上存在诸多相通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令尹子囊 [传略] 子囊,即公子贞,楚庄王子,楚共王弟。共王二十三年(前568),前令尹子辛以贪贿被杀,他接任令尹,直到楚康王元年(前559)去世。子囊的政治才能,早在他任令尹前八年就巳显示出来。那是晋楚弭兵之盟后的第三年;即楚共王十五年(前576),楚、晋双方都还遵守着弭兵之约——彼此不相加兵。但是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楚司马子反却提议毁约北进,说什么:“敌情有利就前进,管什么盟誓不盟誓!”子囊从取信于诸侯的大局出发,针锋相对地驳言:“新近和晋国结盟就背弃它,恐怕不可以吧!”楚共王不纳子囊之谏,与主战派站在一起,结果招致鄢陵之败,使楚名损诸侯,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3.
维持全球霸权是美国的最高国家利益,而国家实力对比是影响美国全球霸权目标的最大变量。当前,美国曾经的军事霸权、先发制人、单边主义不仅与国际环境格格不入,而且与美国变化了的国家实力不相对称。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霸权增添了“制度”、“以退为进”、“均势外交”的内涵,即霸权均势。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实施和调整都离不开霸权均势原则的指导,霸权均势原则的应用对亚太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17至19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5.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影响深远的传统理论之一,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一书中首次对均势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使均势理论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主义范式的土壤之中,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转型期间,世界各国或地区力量理智地运用传统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以权力制衡抵抗霸权,并促进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从而使均势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冷战之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平衡观与平衡机制问题,分析了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平衡因素的绝对性,探讨了构建国家之间双赢机制的冲突。本文不赞同地缘政治格局中“均势自动生成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掀起了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激烈角逐。一时间“均势”不断被打破,局部战争不断出现,国际危机也随之不断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列强又掀起了一场缔约结盟的热潮,那场被称为“外交革命”①的国际关系争斗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美俄关系又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美俄两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还关系到日本、英国、朝鲜的利益,特别是关系到中国的权益和命运。日俄战争的结果打破远东国际关系的“均势”,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形成了“均势”;日俄战后俄国追求的是与美国重建友谊而不是联日拒美;美国在争夺东北亚的斗争中失败不是由于日俄的联合抵制而是美国人自食恶果;中国清王朝以夷制夷的方针再度破产。  相似文献   

8.
冷战与两大阵营对峙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使战后国际战略格局出现新局面:欧洲列强势均力敌的传统均势格局已被打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崛起,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对立的新格局。 战后初期两极对立的格局渊源于雅尔塔  相似文献   

9.
基辛格以“限度”和“超越”为基本内容的中庸思想是其均势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础 ,他对 19世纪初欧洲外交的精心研究所形成的均势理论 ,则奠定了其均势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经历了“两极”均势战略思想 ,“军事两极性 ,政治多极性”均势战略思想 ,后冷战时期的“多极”均势战略思想的一个较长的形成、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协约国”的兴衰与欧洲均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30年代欧洲外交舞台上,由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小国组成的“小协约国”同盟体系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兴衰对一战后欧洲均势的维持及其被重新打破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文balance of power一词,中文通常译作“均势”,或者译作“力量平衡”、“势力均衡”、“实力均衡”、“权力平衡”等。均势是国际关系理论即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方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国际法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都曾对均势有所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美学者和政治家研究均势的论著,更是多得不可胜计。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目前基本上还局限在历  相似文献   

12.
均势战略是大国按实力均衡原则构筑的国际关系体系。自1721年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将“保持欧洲均势”写进国际条约《乌得勒支和约》以来,这种均势战略逐渐被广泛应用,延续至今。对1815~1914年间欧洲大国均势关系体系作了历史的考察,展示其均势结构形态(即五大国均势、不稳定的三极均势和二极集团均势)的演变轨迹,分析影响均势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多种均势结构的差别,探索此间欧洲国际政治关系体系的运作规律与特点,于今仍可为鉴。  相似文献   

13.
赵本山论     
赵本山以东北民间文化为特色小品的轰动,使学院派风格表演的统一戏剧格局被打破了;赵本山"戏拟派"风格的建立,使戏剧(包括电视剧)表演的统一流派格局被打破了;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的出现,使各地统治各地的统一戏剧演出格局被打破了;赵本山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小品、二人转和电视剧的频频热演与热播,使原来基本上只有严肃的统一艺术格局被打破了;赵本山的"本山传媒"在主流媒体占有重要的时空,使长期不变的统一电视文化格局被打破了;赵本山文化产业的巨大成功,使虽然出现了某种变化但基本格局未大改变的统一文化产业格局被打破了。以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实绩解构了原有的统一文化格局,建构了新的文化格局,是赵本山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春秋一代诸国间盟会之多是任何其他时期不能相比的,固然,盟会是一种政治事件,但是它的产生和持续毕竟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它还不失为此历史时期的特有现象。所以,春秋史中的重大盟会事件是历来治春秋史者注意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弭兵之盟”则更是被大书特书的,因为“弭兵之盟”曾被作为划分春秋史前后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进程促使国家间联系密切,各国都难以独立于国际环境之外,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作用更是日趋显著,特别是均势格局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难以忽略.巴基斯坦是一个在南亚次大陆拥有上亿人口并掌握核武器的大国,而印巴长期保持的均势抗衡关系使得巴基斯坦在对外事务上总受到印度的影响,时常处于被动状态,连国内政治变化亦受均势关系牵制.以均势格局为视角,可以分析近些年印巴均势格局对巴方国内政治的影响,以体现均势状态对一国内部政治变化的作用,即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必须提升自身实力,增加战斗力,才能避免外部力量对本国的打击,这其中军备扩充和国防投入成为重要选择.相对弱势的国家在自然资源、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无法完全匹敌强国,易受制于地区强国,因而在特殊形势下国家只能调整内部政策,突出关键实力以实现抗衡.  相似文献   

16.
梅特涅的均势外交随机应变,频频得手,外交界褒贬不一。究其实质,它借建构和维持欧洲"五强均势"格局恢复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强国地位;从其深远影响看,它不仅使奥地利的国际地位不断恢复和壮大,而且使欧洲长期稳定下来,为欧洲进入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阶段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各国外交家提供了诸多均势外交思路。同时,他的均势外交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均势是个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操作复杂的国际战略,从近代以来它一直为西方政治家、战略家和外交家所推崇,因为他们相信均势能够给“自然状态”下的国际社会带来和平愿景。本文对国际国内学术界关于和平与均势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均势的功用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关于均势与和平互动解读的得失作一个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现今瑞士疆域内史前时期已有人类活动,著名考古遗址拉泰纳位于纳沙特尔湖东北。公元前2世纪末,克尔特人海尔维第部族进入今瑞士西部;5世纪,勃艮第人和阿拉曼人两个日耳曼部族在这片地域定居。中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相对独立的城邦和自由乡区,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导致1291年“森林州”结盟,继而凭藉州与州之间、州与联盟区之间的多项盟约和军事扩张而在中世纪末期发展成一个松散的联邦。自立国起,奠基于州际结盟的瑞士便难以实施中央集权体制下那类举国一致的强有力外交。1515年瑞士军队在马里尼昂之战受挫,更令联邦在法、奥两强的夹击中改取收缩态势和奉行中立政治。1674年瑞士正式宣布中立,并以种种手段自行维护;1815年欧洲大国承认它的“永久中立”。瑞士中立是该国中世纪末年以来内政外交演进和中欧强邦均势形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标准与时期划分的几社看法,提出应以各种政治力量和诸种内外因素形成的‘合力’作为划分世界政治格局嬗变分期的依据.文章认为,战后40余年(1945-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45年──50年代末为两大阵营的形成、对立和抗争时期,60-70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出现时期;80年代-90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时期.文章还对“均势”是相对稳定、力量对比变化引起的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以及“综合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都,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执行“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很快超过了英国。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为了避免被德国吞并,同时利用德国去攻打苏联,以期坐收渔人之利,便由均势政策转变为纵容德国侵政扩张的绥靖政策。其结果给欧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绥靖政策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