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对青春女性的形象塑造,不是侧重于外在表象的如实描摹,而是重于对人物风姿神韵的刻意追求。作者通过对青春女性的美貌蒙笼和生活雅化的极度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不同性格的青春女性共同蒙上一层浓厚的诗化色彩。再由这些女性的遗世脱俗而最终归于毁灭,构成凄婉的悲剧氛围,这悲剧氛围又加重了青春女性形象的诗化。这诗化色彩与悲剧氛围的和谐统一,构成;红楼梦;对青春女性形象塑造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剧本应以通行的120回本为创作底本;应力求表现出《红楼梦》的哲理意味与其风格中空灵的一面,妥善处理好小说中前后矛盾的地方,传达出《红楼梦》的艺术精髓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杨泽文 《社区》2008,(32):57-57
有人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红楼梦》。的确,不同的人会在《红楼梦》不同的方面为之折服。有人找出了当时的民风习俗;有人看到了人情冷暖,宦海沉浮;还有人独独沉迷于《红楼梦》的精美饮食。《红楼梦》中描写的饮食文化可谓是《红楼梦》的经典之处,其独特魅力并不是因为描写了多少珍馐美味、琼宴豪席,而是从小处着眼,在贾府人的日常饮食描写上做起文章,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两书合成《红楼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绍良、杜春耕提出《红楼梦》是由《石头记》、《风月宝鉴》两书合成的观点是能够成立的,《红楼梦》中有许多两书合成的痕迹。文章从《红楼梦》中的“石头”旧事;“假作真时真亦假”;爱情故事的错位三个方面对此观点作了深入地探讨与论证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古代章回小说发展的历史,是对价值人格进行不断探索的历史。章回小说的人格探索可以分为这样三大历程:《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对伦理人格和社会政治的关系的思考,表现了对伦理人格的困惑;《西游记》、《金瓶梅》以对主体人格和伦理道德关系的思考,表现出对主体人格的弘扬;《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对初步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新的人格的探索,表现出对人文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在1611年,即许筠《惺所覆瓿藁》成书时还不可能传入朝鲜;《金瓶梅》传入朝鲜的时间在1720年至1775年之间;当时传入朝鲜的《金瓶梅》是张竹坡评点本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女性称谓语的使用情况,主要论述两个问题:阐述了《红楼梦》中的女性称谓语使用概况;着重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具体有角色认同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交际动机指示功能以及礼貌功能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僧尼形象管窥廖信裴关键词红楼梦,尼姑,和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1207·411《红楼梦》包含的生活内容不只似海洋森林般丰富,它所展现的各类文学形象更堪称多姿多彩的艺术画廊。世态百相,仪态万千;而每一形象所寓含的哲学、思想、文化、伦理、宗...  相似文献   

13.
’93毛泽东论《水浒》、《红楼梦》学术讨论会纪要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最佳项目,用最佳方式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会议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双百方针,尊重学术民主;使《水游》、《红楼梦》研究工作为改革开放提供思想动力。”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14.
用以经解经的方法、以《红楼梦》的几个题名为切入点就其多层丰富的内蕴进行还原式的观照和解读:《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对应的是文本对女子和青春的颂诗与挽歌;《石头记》则外化了作者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惭愧、悔恨和超越;而《情僧录》和《风月宝鉴》则凝淀了作家对世事人生的哲理性沉思。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群芳诗词中,作者运用巧妙细致的写作手法,将人生的悲幻感受渗透其中,这里面既有佛家出世与空灵、"色即空"等悲幻意蕴,也有道家人生如梦、顺性适情和追求在世的诗意生存气息,同时它们也是《红楼梦》群芳们青春生命的写真。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首届《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四月二十六至三十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代表、来宾共百余人,收到论文三十篇。三十日成立了江苏红楼梦学会(即中国红楼梦学会江苏分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红楼梦》仿词的艺术特点;通过比较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在仿词翻译中的不同风格和取向,探讨了《红楼梦》中义仿词、音仿词、综合仿词翻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谈判地点最初设在开城,10月25日移至板门店。历经两年之久的打打谈谈,双方在设立军事分界线、停战监督和战后限制朝鲜全境的军事设施、交换战俘等问题上达成协议。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最终在板门店签字,从而实现了朝鲜停战。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被当成各种属性的文本,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被接受,而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红楼梦》的阅读现象都呈现出一种边界性。这根源于文本《红楼梦》的边界性,它本身具有小说学、经学、朴学的因素。这种边界性正是红学的生机之所在。边界性不等于混乱与无充,从方法论看,红学具有两个世界;事实还原的世界和意义诠释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朱兵《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态解析》一书,涉及了作家创作心态、《红楼梦》的主题、写法等诸多问题。笔者以这部论著对王熙凤形象的评价为切入点,探讨《红楼梦》中时宁荣二府、赦政两门的抑扬倾向,以及因作者对某些人物的偏袒而影响了形象的丰富性等问题。王熙风识字与否的矛盾疏漏之处,显示出《红楼梦》的成书和修订过程具有动态的、开放式的特点。“掉包计”等情节的设置,说明后四十回并非高鹗“续写”,程、高的工作侧重于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