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一场世界范周的新技术革命正方兴来艾,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共同规律,全人类进步的动力。它的飞跃发展,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各方面都将引起划时代的变化,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并在积极发展本国的科技事业。许多国家和一些国家集团还制定了发展科技的战略和规划。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日本已经走在了前列。中国也早把科学技术现代化定为实现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人类社会结构时曾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上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①那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这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结构(超越一切制度和意识形态),其中无不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处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第二,与生产力相适合生产关系;第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式。这…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本田财团联合举办的中日北京"技术文明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7日至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赵紫阳总理和日本国首相中曾根康泓发来了贺信和贺电.中日两国学者100多人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的主要课题如下:1.世界高技术开发的现状、战略和政策;2.中日两国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3.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中日技术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展望;5.技术与文化.日方学者提出了不少令人感兴趣的当代迫切问题,引起与会者的重视,现就笔者在大会上所闻,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儒 《唐都学刊》2003,19(4):84-86
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战略安排上分为率先发展沿海和东部地区与继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两个大局"."两个大局"思想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战,是一项长期、艰巨、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十四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精神,把发展社区服务作为“促两个文明建设,保一方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抓,初步建立了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骨干,以设施服务和志愿者互助为形式,以敬老助残。便民利民为重点,形成了面向社区居民的多层次、多功能。系列化的社区服务格局,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事有所管的社区服务工作目标,推动了民政工作的全面开展。1998年,历下区被确定为“山东省社…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按照什么模式来建设等问题,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经验。现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一个战略方针问题,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探索时期、发展深化时期和走向成熟时期,并在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基本成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并积极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解读。同时,我国通过“四个坚持”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思想、党建、经济与民生方面积累了必须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理念的经验,为高质量发展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1986年11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本田财团共同举办的“技术文明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举行。中日两国学者一百多人济济一堂,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应怎样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日两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如何?信息化将给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企业经营乃至社会,文化等等带来什么影响?在新的技术文明潮流中应如何加强中日两国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两个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开拓性研究和探索。在这些课题中,对于生活方式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在“四化”进程中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就已经步入了日程。近几年来,生活方式问题开始引起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并发表了一些文章,本文侧重就生活方式研究对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出刍议。  相似文献   

10.
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科技档案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科技档案事业发展,必须加强企事业单位专业档案室建设;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发展档案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本田财团共同举办的“技术文明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副院长赵复三、日本本田财团最高顾问本田宗一郎和本田财团理事长下田武三、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等出席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这次会议组织委员会首席顾问宦乡、顾问于光远和孙尚清。开幕式上由中  相似文献   

12.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四大文明的提出,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它表明.党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更是在实践上反映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构要素之间以及它的主体、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文章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四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奋斗了一生,为改造和振兴中国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了指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曾努力寻找思想武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救国救民的途径。他在思想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311页),他的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思想,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斗争中,回顾当年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无疑是有益的。 一、论革命与建设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统治下,近代的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就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纲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思想路线,才明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16.
温朝霞 《探求》2008,(2):62-68
社区文明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城市社区文明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已由物质层面逐渐向精神文化层面和组织体制层面扩展,形成富有特色的目标模式。但我国的社区文明建设还处于成长初期,由于经济、历史、体制等原因,社区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为进一步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必须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制度创新工作,努力实现“管理文明”。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三个角度对全面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四个直辖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选取若干反映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指标,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指标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四个直辖市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四个直辖市在建设城乡一体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长征精神与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精神与现代化建设桑维军60年前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震撼了世界,感召、激励了一代中华儿女。60年过去了,长征路上的硝烟早已散净,但今天长征精神仍然是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进行“新的长征”的巨大精神力量。一、长征精神及其历史作用20世纪...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明和中国现代化道路郑镇上一世纪中叶,酉方殖民主义者的炮舰轰开东方最古老的天朝帝国大门之后,中国就被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中国的现代化从此走上一条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洋务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惨淡经营,维新派改良腐朽、僵化的封建制度的悲壮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