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从1982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进行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到1984年底,已经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实验的缘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加速科技进步,一方面“要着重推进大规模生产的产业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组织精干力量不失时机地开展高技术研究”,“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大力发展软科学”;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普遍适用的科技成果”,“形成科技同经济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在上海召开的“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讨论会,重新提出了东西文化的冲突和聚合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了,今天却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但是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呢?历史已经一再向我们提示:科学技术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文化整体而孤立地发展,不可能舶来现代科学技术硬行安装到一个原封不动的古老文化机体上。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就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纲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思想路线,才明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根据毛泽东同志一贯坚持的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总结了我国解放后三十几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做为这个正确命题的应有之义,努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艺,应该成为我国全体文艺工作者共同的奋斗目标。但是,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却认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文艺上必然出现“现代派”。他们说:“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没有实现现代化建设之时,我们不可能有现代派的文艺”,“但不管怎样,我们将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并且到时候将出现我们现代派思想感情的文学艺术。”“社会要现代化,文学何妨出现‘现代派’?”与此相联系,他们对  相似文献   

6.
敬爱的周总理在四届人大发出的全面地实现我国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生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制定的一幅宏伟蓝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深入批判他们为了篡党在权在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和“四个现代化”问题上制造的种种谬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使亿万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子孙万代造福,通向共产主义的金光大道。我们要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继承过来,就一定要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自从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 ,关于现代化的探讨至今仍然是探讨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少于经济、技术的发展问题。这也集中反映在 7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的国防。中国的主要兴趣是寻求一条不会损害自身的同一性的现代化的道路 ,寻求一种体现为 ,“好的管理方式” (goodgovernance)的国家制度。从 19世纪以来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有以下事件增强了中国对现代化的渴望 :1.鸦片战争的失败 ;2 .列强的影响和干预的加强 ;3.日本的强盛 ;4.1919年的五四运动 ;5 .苏联的建立。还…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肯定和一再重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论断。这是他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而得出来的新结论。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毫无疑问,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贯串十六大报告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 ,是以对国情的深刻认识、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对趋势的准确把握为依据的。其中两个判断至关重要 :一是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应当紧紧抓住 ,可以大有作为。历史地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十三大”作出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五大”制定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
张天社 《唐都学刊》2002,18(2):19-22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实现了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 ,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提出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政策 ,使我国真正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 ,绘制了跨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蓝图 ,推进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多次指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和教育。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他们活跃在生产、科研、教育、卫生、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各条战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年改革和四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四化建设和改革的成败是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四化中,科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以其杰出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目光,综合考察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思想,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技人才思想等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理顺了现代化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过九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 ,我国整个国域的国土布局、空间配置、几何地理、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审美境界。但是 ,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审美水平 ,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 ,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十五”计划制定之际 ,文章直抒己见 ,从美学的角度 ,就制定审美发展战略、建立机制、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市场化以及加强规划、设计、管理、法制建设等 ,提出了一系列积极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京挂牌。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跨学科,具专业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心”的成立,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和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力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和决策参考依据,并做  相似文献   

15.
赵延东 《社会理论》2008,(1):199-212
随着现代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重要的变化,以至于有学者提出,现代“风险”已经改变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和结构,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心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的新时代(贝克,2003)。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为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对人类带来的损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认真学习“谈话”,并以此为纲领去推动改革、开放、发展,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获得强大的动力,沿着正确的方向迅猛发展。因此,“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将产生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一场世界性的技术“战争”正在进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于并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生产力。1 实践表明,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促进本国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木国经济实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引进是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技术引进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它有利于促进本国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对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简论日本现代化的成就与弊端青岛大学李威周研究东西方文化与日本现代化,总结日本现代化的成就与弊端,是为了给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日本把明治维新至现在的历史,一般都用“近代化”这三个汉字表示。本文把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建设称作日本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科学与生产力的思考周叔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现在理论界和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20.
<正> 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何,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整个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拟循着这条思路,作一些必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