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晚年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反复思索,并提出了独到的思路。面对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形势,列宁及时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等等。列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当时经济社会条件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列宁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晚年思考的中心问题 ,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列宁深入地论述了利用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思想轨迹的回顾和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先革 《学术论坛》2006,42(2):9-11
列宁晚年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对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直接过渡思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它形成了列宁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其思想发展轨迹,不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是对培养青年一代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即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的基础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的道路,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思想中的困惑和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对于一个后起的,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及时果断地向新经济政策转变。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苏联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有关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构成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欧阳琼 《东岳论丛》2019,40(9):129-136
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是对俄国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经验总结及未来展望,阐释了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是国家形式,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以工农联盟为最高原则,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强化人民监督,改革国家机构,实现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启迪了我们的新观念和新思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中彰显了对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无产阶级政党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基础。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对俄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并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完整的社会主义”等相关重要思想 ,但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列宁没能作出深刻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拓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在继承列宁这一思想的前提下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构筑了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同时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列宁是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晚年从改革苏俄政治体制的迫切性入手,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逻辑起点探索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其晚年短暂而有限的社会主义探索当中,经历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的历史转变,现实促使他深入地思考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起点问题。经过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他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前阶”的著名论断,确定国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起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逻辑起点的探索,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年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形成了依靠政党自我监督、人民权利制约和法律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思想与实践.这一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制度设计,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32-38
列宁提出的"一切都在于实践"的思想,是贯穿于其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精髓和灵魂,是其带领俄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事业的行动纲领。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在于强调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现成的,只能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创建具有俄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它给予我们的重大时代启迪就是,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的关系,在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和适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强调西方先于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 ,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只有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帮助下 ,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它尚未摆脱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尚不能够有力地说明 2 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东方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展开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东方人民的斗争。邓小平的东方社会理论从内容上延伸了列宁的理论 ,同人民的社会实践有着完全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本文通过思考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两大主要理论来源:斯拉夫派的思想和赫尔岑等人的理论,并把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批判的内容与当代中国国情结合,充分认识到吸收借鉴列宁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振宇 《理论界》2012,(4):9-10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在社会保障问题上也首开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实践的先河。列宁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实质的基础上,将争取社会保障权利同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探索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模式,并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以国家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实践,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对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领导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包括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思想、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执政党要在宪法及法律范围内活动等。这些思想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学说,并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等重大问题做了开创性论述.在列宁的法制思想中,以民为本是贯彻其中的基本立场,现实问题是其发展依据,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其鲜明特色.这种逻辑性对我国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勇 《江汉论坛》2004,34(11):24-2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课题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根据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对此作了第一次系统的理论探索和科学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世情和国情的变化,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根本任务、外在条件、内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后,如何在俄国组织和建设社会主义,摆在了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面前。列宁对此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中被迫采取的一项应 急措施,却被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这与列宁的直接过渡思想有密切关系。新经 济政策的实施,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败和列宁思想的根本转变。他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的历史性探索,表明建设社会主义不是教条的和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在探索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提出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我们认为,贯穿于列宁晚期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快发展苏维埃俄国的生产力。围绕这个核心,列宁还阐述了一系列极为灵活而又富于远见的策略。这一思想核心及其策略,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探索和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林 《学术论坛》2005,42(8):19-23
列宁晚年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外交事务入手,深刻揭示了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般原则,全面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正确道路,对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后来的苏联脱离实际,致使党的执政能力日益衰退,最后造成亡党亡制的可悲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