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与严格责任之分。在具有明显依从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若对双方当事人一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易为用人单位提供逃避法定义务和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口实;若一体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又会同时加重劳动者承担责任的风险,将其推向更加困难与无助的境地。只有对双方当事人区别对待,即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时,采过错责任原则,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时,采严格责任原则才真正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2.
竞业限制是在劳动关系终结后企业对劳动者权利的延伸,是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限制,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实体权利和经济利益。《劳动合同法》通过对竞业限制的对象、范围、期限及违约金等规定,在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同时,强化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体现了利益平衡的价值取向。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实务操作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规范与明晰竞业限制条款仍是我国相关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老龄劳动者是指离、退休人员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而继续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劳动者,老龄劳动者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能够成为劳动关系的适格主体,用人单位聘用老龄劳动者应视为双方缔结了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时下有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不管是因自己的原因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还是因劳动者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都让劳动者填写所谓的《辞职申请表》。专家指出,劳动者填了这张表,在诉诸法律时,将会产生两种于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的不法行为难以为外界察觉,因而鼓励劳动者进行公益告发就极有必要。我国劳动者公益告发制度的构建,应当注重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劳动者公益告发要件的设置上,应当明确公益告发的主体是用人单位的员工,告发者在主观上须基于合理相信,告发的内容应当是用人单位的不法行为尤其是公害行为。在处理程序上,应当区分内部告发与外部告发,鼓励劳动者首先选择内部告发,同时防范用人单位可能对告发者实施不利待遇。应当建立保护和激励劳动者进行公益告发的有效机制和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对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规章制度,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而受到处罚后易导致对举报者的打击报复。依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着眼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探究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表现方式及其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与实证的方法,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的程序完善、赋予并有效保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异议权和明确与强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等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对用人单位报复性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是指劳动者对由用人单位收集或存储的,能够反映劳动者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符号系统所享有的知悉、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个人信息权受到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制约,极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内容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或解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将其归属于劳动权范畴。通过劳动权救济模式比一般私权的救济模式更能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在此框架下,确立遵循利益衡量、最小损害、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劳动者个人信息权救济三原则。在责任构成要件上,主要考察侵权事实、侵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弱化对用人单位主观过错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劳资双方的地位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完善行政投诉、劳动仲裁及劳动争议等多元救济途径,从实质上保障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合约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合约论"的理论基点在于站在人本主义立场,维护劳动者尊严和人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作出科学的重新定位."合约论"赋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雇主)在市场交易中平等地位和自主产权交易关系.通过建立劳动力产权概念,实事求是地界定劳动者的市场交易关系,使其成为自身利益的产权主体."合约论"把"以人为本"理念与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思想认识上走出了"主人翁论""联合劳动论""商品论"等理论误区,从而回归科学的认识领域.为了使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合约"精神得到广泛体现,需要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在实践中进行制度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9.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 对劳动者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企业的劳动定额、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综合情况进行全面考察,适合自身条件则干,否则解除劳动合同。 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要按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天数支付工资。因此,劳动者在对用人单位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尤其应该坚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以防劳动欺诈。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否不符合录用条件,不能由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与自己解除劳动合同理由不正当,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应注意,在签订劳动合同对,就把用人单位招聘时提出的有关录用条件的资料如招聘广告、劳动  相似文献   

10.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原劳动关系时,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有偿劳动。其构成要件为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劳动者事实上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且已有劳动给付行为。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以及档案(保管)挂靠等关系是有区别的。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和保护是劳动法研究领域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障部日前发出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相似文献   

12.
"逆向劳务派遣"被普遍认为是无效派遣,而实际上"逆向劳务派遣"分为原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和已经解除或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两种情形.通常所认为的"逆向劳务派遣"无效仅限于要派单位在被派遣劳动者尚未解除或终止此前的劳动关系情形下刻意使其转变身份的范畴,如果确认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已经解除,逆向劳务派遣有效.而法律规定的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应为倡导性适用,而非强制性执行.  相似文献   

13.
兼职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非典型用工模式,而我国现行立法对兼职劳动的立场比较暧昧,兼职在促进灵活就业同时,由于其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制,也给劳资双方带来了有关兼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专利权、商业秘密、竞业禁止等法律风险。为了扬长避短,我国应不断完善兼职劳动关系的相关立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应采取措施防范兼职的法律风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具有双重性.倾斜保护劳动者系劳动法的直接目的,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则是劳动法的终极追求.两者各有其不同的指向、内涵、功能与作用机理,不能相互取代与吸收.劳动法的终极目的对直接目的既具有包容性,又具有制约性,以求保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和谐共处.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支持与限定作为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劳动法的各项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5.
超龄劳动者就业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超龄劳动者就业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存在极大争议,审判实践中的法律适用也很不统一.超龄劳动者就业符合"人身从属性"这一劳动关系的基本判断标准,因而不应否认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本质而将其归于劳务关系.但是,由于劳动关系在法律效果上分为合法的劳动法律关系和非法用工关系,因此,对劳动者超龄就业这样一种主体不适法的劳动关系应当认定为非法用工关系.这不但符合退休制度的理论基础,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运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离职竞业限制作为衡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利益的一种机制,既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又要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和自主择业权.由于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劳动权和自由择业权屡屡受到非法侵害,理想的平衡状态经常被打破,偏离了立法者的初衰.因此,应当对离职竞业限制的主体、地域、期限、补偿标准、违约责任、合法商业利益范围等进行重构,使其在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同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和自由择业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在调解制度的适用过程中,企业调解可以建设成劳动争议协商程序的平台,工会放弃其调解者的身份,真正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或协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维护劳动者利益。为充分发挥社会化调解组织的作用,应加强调解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对加强调解协议效力的支付令制度,应明确支付令失效后,不再适用仲裁前置的规定,劳动者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8.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解除后,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问题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在分析经济补偿金性质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及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界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力反映的是分工协作下的劳动者和自然的关系,是使用价值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的解释基础上,分析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工资的规范应依循法治,而法治构建则应立基于学理.学理上关于工资定义的讨论应突破劳动对价的简单抽象,沿着“劳动力对价说”、“劳动支配对价说”、“劳动关系对价说”的学说演进路径探究工资的本质内涵.以学理为基础评析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的工资定义法律规定,可将工资定义为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关系连续经常地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报酬,其构成项目均具有劳动关系对价的内容.雇主基于劳动关系承担特定情况下劳动不能给付的风险,以保障工资请求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