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儒家价值观与儒家对公共性的理解及其公私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儒家"推己及人";"修"、"齐"、"治"、"平";"三不朽"以及"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路径显示出儒家理解公私观念的独特方式。近现代的公私观念与对国民性的反思交相呼应,实则都是儒家价值观的入世表达和中西合璧式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儒家     
<正>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第二号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联系,本文试图就庄子思想与先秦儒家学说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联系作一些探讨。一、出世与入世  相似文献   

3.
刘锦增 《船山学刊》2013,(4):167-175
中国古代的消费思想是极其丰富的,特别是先秦儒家消费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消费思想的主题,近来关于这些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由于篇幅所限,本综述只能从先秦儒家消费思想基本内容、先秦儒家消费思想与诸子消费思想比较、儒家消费思想的评价及对当前社会的意义、消费伦理思想等几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概况、主要线索和重要成果,择其要者,作简单介绍,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孔子仁爱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它有超时代性特点,可以为现代社会服务。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冲击对大学生的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的道德素质越来越被更多的关注。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它为大学生主体道德认知奠定传统理论基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它为大学生道德情感孕育提供了思想源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感恩情怀和生命责任情怀。它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协调机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和道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何哲 《学术界》2023,(12):96-109
儒家毫无疑问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显学和主流思想,在数千年文明中,儒家与道家、法家、佛家等众多思想流派相融汇竞合,形成了包罗万象的博大知识与文化体系。究其根本,儒家的核心思想轴线是内仁外礼,形成了从个人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结构。历来人们对儒家的价值存在着复杂的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儒家本身内部思想结构的复杂性。从儒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儒家始终具有强化个人修养并与现实政治紧密结合的特征,这使得儒家不断被社会各方面所发掘和使用,并不断吸纳其他流派思想。无论如何,作为中华历史上的核心思想之一,儒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其根本就在于重视人的发展、警惕人的错误、发掘人的良善、构建完整的良治的社会理想。当然对儒家精神的重视要抓住其内在的根本性即作为仁的内在良善性与作为礼的外部积极性与正义性,而摒弃其以权力束缚人性的部分。对于当代治理而言,要从思想和方法上去吸纳儒家的核心内涵并扬弃其形式,积极地构建人本善治。  相似文献   

6.
儒家诚信伦理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强 《船山学刊》2009,(1):210-213
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规范,它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气和活力。科学挖掘和借鉴儒家诚信伦理的思想精华,使其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对于促进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实现廉洁教育的目标,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以及当前高校德育的现状所决定。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大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依托学生宿舍和学生社团,创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因考研、就业、实习等交织在一起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加之高校的教育管理也缺乏有效应对的措施,从而使其思想状态令人担忧。加强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改善毕业生亚健康状态等方面入手,采取发挥指导教师双重作用、强化大学生辅导员双主体性,以及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神仙小说中有大量善恶报应、救世济世、降妖除魔内容的描写,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儒家价值观和儒家思想。道教充分吸纳儒家伦理思想,将积善行德当成修仙的必要条件,将匡时救世、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合理化,将儒家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积极入世精神与道教以修仙为指向的宗教目标完美结合,这样道教伦理就将仙道与人道、出世与入世、利己与利他巧妙地结合,并行不悖,成为独具特色的宗教。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实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和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在教育中进行管理,在管理中渗透教育,历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为此,高校在长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构建了许多成功的模式。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受到了冲击,大学生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并由此在学校、学生、社会、学生家庭之间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重新建构与现实相适应的新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就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对大学生实行契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系统管理、信息管理、效益管理、责任管理、人本管理等基本管理科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论述了如何强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以促进其管理体制、模式及方法的创新,对于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莫春菊 《社会科学家》2015,(3):129-132,150
把培养"接班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仿佛它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推敲的,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但现实中,我们培养的人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培养出了单向度的人,灵魂性的教育目的遭受质疑。但无论从理论基础、历史选择还是现实逻辑等不同视角论证,培养"接班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指向。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人类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公共性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进行改善,通过塑造主体的公共性维度、构建介体的公共性维度、营造环体的公共性维度、激发客体的公共性维度等四个要素来达到培养具有公共性"接班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罗洁 《理论界》2010,(6):178-179
传统儒家哲学的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塑造和中国人精神气质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提出了用儒家道德规范提升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飞 《理论界》2007,(6):119-120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当前高校德育的现状所决定。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大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依托学生宿舍和学生社团,创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儒家利益思想蕴含丰富的现实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思想不能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儒家利益思想要顺利的实现其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要作为时代精神财富而存在,与马克思主义融合汇通并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是其现代转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强调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要求。本文拟在心理教育角度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敏秋 《理论界》2006,(3):142-143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故此,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挖掘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发挥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的教育价值,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待儒家和谐思想,要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创新中,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校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学说思想广博深邃,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修养目标,追求人格境界的不断完善,这对当今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塑造与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自警自省潜能,强化笃实躬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是以社会为本位取代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这一变革对传统儒家社会伦理提出新的挑战,即以社会为本位底社会儒家伦理如何可能。冯友兰在接着讲的意义上阐发了儒家教化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性,积极阐发了传统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实现与发展。认识冯友兰对儒家伦理如何可能问题的思考,对促进研究冯友兰教育思想获得了更为扩展的意义与视野,而这亦是我们应自觉意识和积极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