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转型及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现,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特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可形成相对统一的指导思想及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此,开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各种阵地,注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方法创新,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营造既有共同价值追求,又充分尊重个性的社会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2.
岳勇  李海蛟 《阴山学刊》2001,14(4):65-67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在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借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或社会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名为"马克思主义",实则一种徒具"马克思主义"形式的变相的西方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3.
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其原因主要有:社会思潮迎合受众特点,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有效性;放大现实问题,质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正确性;注重影响模式,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的恰当性。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引领社会思潮,做到:加强阵地建设,在倡导主旋律中实现引领;关注现实需求,在解决问题困惑中实现引领;正确对待思潮,在尊重包容批判中实现引领。  相似文献   

4.
谢菡菡 《南方论刊》2013,(7):63-64,50
社会思潮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变得日益活跃,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面对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我们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有指导性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在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对各种社会思潮科学加以批判和吸收,尽可能的求同存异,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朱琳  李彩华 《兰州学刊》2009,(11):53-55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量成果,相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尚存在诸多盲点,我们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置于20世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思潮交锋与融合的广阔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即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的关系。文章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王立新 《南京社会科学》2015,(2):133-137,144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社会思潮多元化产生的背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五大主要社会思潮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新自由主义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摧毁了苏联共产党的合法性,保守主义阻碍苏联社会的改革发展,民族主义思潮推动国家分裂。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意识形态政策的调整应当有利于改革、稳定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科学掌控意识形态,辩证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和社会思潮演变的脉络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地位等三个方面可阐述以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为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学理依据。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应该重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总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某一阶级、阶层、社会群体或个人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达到其理想追求、政治愿望、利益要求、情绪兴趣为目的,经过广泛传播并具较大规模和重大影响的思想潮流;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丛生是有其充足的学理依据的;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思潮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着手于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视域,要着力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积极回应多元社会思潮,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的现实需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该课积极回应多元社会思潮,要以课本讲授为主,开展专题研讨;要选择重难热点,分章合理布局;要进行归纳总结,正确辨析评价,真正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发挥着不同性质的社会作用,为此,需要从主体的需要是否合理以及价值冲突和价值认同的二重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应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理论根据和标准来评判各种社会思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源自于社会思潮自身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需要从指导方针、政策策略、制度建设、实践路径和党员主体性、社会着力点等方面多角度地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引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正视社会思潮对舆论的影响,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及其传播规律,正确处理好社会思潮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既要包容引导,又要抵制批驳,提高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用主流社会舆论占领和巩固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批判机制,体现了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的辩证统一。明辨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式,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构成了理论批判机制的主要路径;分析预测、疏通引导、反馈反应和协调化解机制,构成了实践批判机制的基本架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开放品格、来源的实践品格和主体的创新品格,构成了自我批判机制的内在容量。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施杨 《理论界》2008,(11):142-143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众多,但最终却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各种思想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除政治因素外,影响其发展的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变异思想、民本思想之间的内在接合点,阐述其在中国占据文化主流不容忽视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社会,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危害较大的社会思潮,积极研究、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思潮,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报》的创办与20世纪初年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兴 《学术研究》2006,(6):96-102
《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对于中国是革命还是改良的道路选择问题上,在舆论宣传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创刊到停刊前后5年的时间里,在革命经费筹集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其运作的方式独特,对20世纪初年社会思潮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掀起民族主义思潮、促进尚武思潮、保存国粹思潮、激荡女权思潮、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危害较大的社会思潮,积极研究、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思潮,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殷红 《理论界》2013,(12):53-55
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只有积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队伍建设,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渠道,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才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必然要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坚持改革开放的需要。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进一步加强政策策略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保证社会阶层利益和谐;继续扩大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采取有效措施,拓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