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梭的儿童观给现代教育以重要启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还自由于儿童!解放儿童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让儿童主动探索学习,让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儿童从家庭、教师和社会所寄予的沉重期望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卢梭和老庄道家在不同时代提出了各自的科技异化观,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科技异化的表现。具体看,二者的科技异化观在逻辑基点、着眼点和理论归宿方面完全不同,凸显了两种科技异化观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的不同内涵。认识这些内容,有助于厘正科技异化的根源,有助于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科技应用带来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模式的视角对比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四段图式和杜威的思维五步法 ,可见二者在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对尝试行动的强调、与进化论思想的相关性以及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思想方面的异同点 ,从而为波普尔哲学的杜威起源提供佐证。波普尔和杜威在认知模式中都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 ,这正是其科学价值所在 ;有关尝试行动的思想 ,对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颇有教益 ;所蕴涵的进化论思想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杜威和波普尔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观点对今天也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中心概念之一,而近代以来的自由概念又是与共同体观念分不开的.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认为,只有在自由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自由.卢梭的自由观是共同体主义的自由观,强调在平等的共同体中实现自由.但是,个人自由并非等同于自由的共同体.能够真正实现卢梭式的共同体自由和个人自由的高度统一的,从最好的意义上看,只能是直接民主制.尽管如此,卢梭对共同体自由的强调,不仅启发了康德和黑格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重新开启了一个共同体的哲学发挥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洛克与卢梭在政治哲学上的分野也反映在他们的国家理论上,本文以国家起源、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国家创制及发展三个维度探讨了这种差异。洛克在良性自然状态假设的基础上,认为人类以转交部分权利的方式形成有限的国家政府;卢梭在中性自然状态假设的基础上,认为以转让全部权利的方式构建人民主权的国家。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洛克以自由为核心概念,赞同“弱国家强社会”的关系模式;而卢梭以平等观为基础,认可“强国家强社会”的关系模式。洛克区分了政府权力,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发展理论;卢梭区分了“主权”与“政府形式”,丰富了国家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洛克与卢梭在政治哲学上的分野也反映在他们的国家理论上,本文以国家起源、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国家创制及发展三个维度探讨了这种差异.洛克在良性自然状态假设的基础上,认为人类以转交部分权利的方式形成有限的国家政府;卢梭在中性自然状态假设的基础上,认为以转让全部权利的方式构建人民主权的国家.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洛克以自由为核心概念,赞同"弱国家强社会"的关系模式;而卢梭以平等观为基础,认可"强国家强社会"的关系模式.洛克区分了政府权力,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发展理论;卢梭区分了"主权"与"政府形式",丰富了国家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7.
嵇康与卢梭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但都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天性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尊重儿童、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自然教育观念。对比二人的自然教育观,可以更好地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和杜威都具有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但二者在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受到人们的忽视。通过从技术的涵义、本质、技术奴役问题的根源以及拯救之路等方面对两者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杜威的科学技术及道德拯救之路较之海德格尔的“诗”和“思”更具现实可行性和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知行观与毛泽东的知行观虽然在关于知识的来源和验证上存在一些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实质上杜威是以价值评判而非实践验证作为判断知识真伪的根本途径的,因为他坚持人的行动要以价值评价为中心。在知行观总体上,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为:在知识本质上,是唯物辩证的真理观与相对主义知识观的根本对立;在知识的验证上,是实践标准论与价值评价中心论的根本对立;在实践或者行动的本质上,是作为社会历史基础的实践与个体适应环境的行为的根本对立;在认识路线上,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与含混的经验主义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观念产生于15、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运用的一种思想武器,进而演变成西欧各国的一种治国思潮.本文选取中国民本思想的代表黄宗羲与法国民主思想的代表卢梭来作比较,力求通过对比两者思想的差异性分析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观念产生于15、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运用的一种思想武器,进而演变成西欧各国的一种治国思潮。本文选取中国民本思想的代表黄宗羲与法国民主思想的代表卢梭来作比较,力求通过对比两者思想的差异性分析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钟英法 《兰州学刊》2006,(6):20-21,26
康德深受卢梭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不是表现为继承和发展,而是表现为震撼和挑战。卢梭伦理思想以情感作为最终的根据和基础,而康德则把道德严格地建立在人类的理性能力之上。但是,卢梭和康德的伦理道德观念无论其具有多么大的差别,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在他们看来,道德责任的担当者乃是作为个体的人,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无需他人的确证。  相似文献   

13.
洪堡特和索绪尔是18、19世纪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特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他以语言为途径揭示人类精神的奥秘,提出语言世界观的观点;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他从哲学的高度为语言学规定了研究对象,继承和发展了“罗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洪堡特和索绪尔对人类语言有很多相似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对语言问题的阐发和论述充满了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中的经世精神有其特定的内涵。肇端于先秦,标举于清季,形成两种不同的经世观。一是乾嘉学术所主张的学术上的经世求是,一是湖湘学者所力行的经世实学。两种不同的经世观,成就两种不同的学术范型。在湖湘文化与吴越文化两大文化体系中,二者的根本差别体现得尤为明显。由此入手,可以回答一些学者就湖湘文化研究提出的种种疑问,特别是通过对少为人所研究的湖湘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的分析,完全可以肯定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不同于其他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卢梭和黄宗羲的思想表面上看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其深处却有着迥然之别。首先是人性观的不同:卢梭从人生而自由出发,把自由等同于善;黄宗羲则以人的道德性为前提,彻底否定了人私欲存在的合理性。其次是政治理念之不同:卢梭基于其思想中平等的社会关系,建立了一种类似于古代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而黄宗羲的君位之设肯定了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性,因而继承儒家政治哲学中的精英政治观。  相似文献   

16.
卢梭和黄宗羲的思想表面上看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其深处却有着迥然之别.首先是人性观的不同:卢梭从人生而自由出发,把自由等同于善;黄宗羲则以人的道德性为前提,彻底否定了人私欲存在的合理性.其次是政治理念之不同:卢梭基于其思想中平等的社会关系,建立了一种类似于古代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而黄宗羲的君位之设肯定了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性,因而继承儒家政治哲学中的精英政治观.  相似文献   

17.
李贽与卢梭都生活在新旧社会行将更替的时代。他们在批判旧社会的同时,分别以"童心说"和"爱弥儿"热切地呼唤着新的"自然人"的出现,盼望着侯王与庶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虽然二人对人在追求"自然人性"中的"私利"态度有异,但是都是朝着人性复归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19.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城市通俗读物,它不仅反映了晚清现实生活,同时传播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扩大了时人的思想视野。画报中出现的许多儿童形象,描绘了当时儿童生活的众多方面,体现了时人的儿童观念,对近代儿童观的形成既有显著的推动力量,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文 《理论界》2020,(9):59-67
老子和庄子的死亡观既有相似性,更存在重要的差异。老子和庄子都强调死亡的必然性,但老子将死亡看作负面状态,在本体论层面,认为死亡是绝对者所要超越的状态,从而将死亡放在很低的位置;在经验世界层面,将死亡与负面现象紧密联结,认为死亡是违背道的行为的惩罚性后果,以及死亡的普遍化指示着恶劣的社会状态。庄子则以达观甚至欣然的态度对待死亡,主张安时处顺地接受死亡的必然性,提出生死具有同属一个自然过程的齐一性,还认为死亡可以通达超离世间劳苦和压抑秩序的自在之境。老庄死亡观的差异有其内在的思想成因,源于二者看待对立事物的不同方式,所追求的境界的微妙差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同取态。这种差异及其思想成因进而透显出,老庄的基本的哲学观念在对事物向反面演变的辩证趋势的态度,对"自然"内涵的界定方式,对所处世界的思考方式,以及对道与世界关系的安放这几个面向上,隐含着深层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