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戴维·佩珀在批驳生态中心主义的绿色运动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改造与吸收,综合成激进的绿色政治实践思想。他把生态危机的出路与社会主义前景深度结合,通过反思生态问题的关切点,即坚持人的需要和对正义的追求相统一,重新确立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构建绿色的、正义的生态社会主义,以期化解生态危机的困境。探析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进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价值,不仅有助于以生态命运共同体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有助于校准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共赢的价值原点。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须造就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主体承担者——"生态人"。从绿色发展和生态审美双重视角来看,"生态人"应该是具备生态整体主义的大爱情怀和囊括宇宙、包揽万物认知气度的时代新人;是充分意识到世间万物内在价值,并超越物我界限,以慈悲情怀善待自然的伦理新人;是超越工业文明,摈弃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并能协和万物成长的文化新人;是有着深厚绿色情怀,并具有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眼光,能够弥合民族差异、性别差异,守望相助,自觉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新人。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态人是指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的生态之维根植于人性之中,主要表现为人的生态品质,凸显社会生态人的生态之维,有助于缓解和消除人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心态危机"。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社会生态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是资本逻辑违背生态正义而导致的人类生存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人们再次求教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人类第二次正义危机即劳动者不拥有基本生存资料的经济生态危机时代,它的主要理论是把人类从第二次正义危机中解救出来的理论。但是,一则由于这一历史任务遗留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和资本逻辑依然统治世界),二则由于马克思哲学构建的深广历史内涵触及人类学生态学的根底,从而它也能够解救人类面临的这第三次正义危机即生态危机。马克思生态思想与西方生态思想的不同,主要在于马克思首先从社会生态考虑问题。他直接间接提出了社会生态的四大生态原理:其一,人与自然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二,人与人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三,人自身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四,"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健康发展原理。这四大原理是马克思社会生态思想的基石,它为从社会立场解救生态危机、开辟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自然界,而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本能地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现代性的过度膨胀。全球性生态危机是追求现代性的"自然"结果,而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生态正义的"拯救之手"。全球性生态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话语讨伐"。要实现全球性的生态正义,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应重估自然价值,增强全球性生态正义意识;改变异化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生态利益关系;依靠法制规范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超越制度藩篱,实现全球对话与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超越现代性的新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安全场域",生态安全维护的关键是确立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正义"观,并以此为基础倡导"生态球权"大于"主权"、"绿色球籍"重于"国籍"的理念,建构相关的国际机制,超越安全与发展相冲突的两难困境,推行绿色政治、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逐步实现全球绿色治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是美丽广西绿色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认知基础,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指向。美丽广西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生态正义观为中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与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之交融与互通,创新广西发展绿色实践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的美丽广西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与生态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内涵着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9.
"给每个人所应得的"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正义观。正义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个别化问题,即怎样根据不同个体的需要而给予属于他自己的正义。"给每个人所应得的"就是以合目的性为视角实现每个个体的实质正义。对"给每个人所应得的"这个经典定义的诠释目的是试图找出正义个别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当前农业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两大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委,在于现行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机制不合理,致使投资主体权责不明晰、决策不合理、社会资金投资积极性不高,制约着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应遵循"划分事权—分类投资—科学决策—保障收益—创新融资方式"的路径,以促进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实践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并联解决传统生态贫困、新型生态贫困和潜在生态贫困的伟大实践。其逐步演化形成了由生态扶贫为基础,以绿色减贫为衔接,以生态正义为旨归的实践逻辑。不仅借由工业现代化的力量推动了生态扶贫,利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优势驱动绿色减贫,而且在多重现代化叠加之中贯彻了生态正义,有力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价值性,印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实践在兑现中国共产党对广大人民的发展承诺的同时,也为世界绿色减贫事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全球性问题,生态理性人的塑造无疑是解决生态问题最好的途径之一。塑造生态理性人需要从加强全民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教育,大力推进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和监督工作,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建基于实践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在破解社会历史关系中化解人与自然博弈的非合作特征。这种基于历史视域考量人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观必然导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与批判,为我们超越生态危机的抽象价值观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境域。顺应我国"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的"国家需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维度为基盘,整合和超越西方生态理论厘定的话语模式,构架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4.
以"人"或"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伦理对人与自然共生正义的研究容易陷入抽象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劳动中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生态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正义的实践手段.基于生态劳动的人与自然共生正义图景,实现从"人"是主体到"人与自然"互为主体、从认识"人"向认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从抽象伦理规约向生态实践的全面转向.唯物史观叙事中人与自然的共生正义重构,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态正义是社会正义向生态环境的延伸,是人们合理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也是人们在生态资源上有同等的使用权利,承担同等的保护义务。首先,生态正义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保障人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的对等,实现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其次,生态正义具有历史和地理的维度,其实践困境也呈现为历史维度和地理维度的两重困境,有着代际不公、区域失衡等问题。再次,生态正义需要从历史维度和地理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权责对等、生态主体协作、生态补偿等原则。最后,生态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从历史维度上采取可持续的实践方式,协调代内和代际的生态利益,在地理维度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生态治理的国际协作,在全球实行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更高级的文明.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普及生态学知识,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良心的革命",摒弃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必须使制度建设摆脱"资本的逻辑"的束缚,激励生态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鼓励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遵循生态规律的消费,是耗费最少资源而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  相似文献   

17.
"生态红线"作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法治中国"背景下,其有效实施需要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以推进。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红线"制度实施所面临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存在的机遇和瓶颈,从立法、执法、司法、责任追究四个层面探讨了提升"生态红线"制度法治化程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生态正义而管理设计》文中为加强设计管理学科建设提出"为生态正义管理设计"的口号,认为这是今天和将来设计界需要直面的问题和责任;另一方面指出中国古代设计工艺管理中呈现了为生态正义而管理设计的逻辑思考和设计智慧,其设计智慧不仅是可持续的资源,而且是设计管理者应操守的核心思想。本人再读后认为"为生态正义管理设计"就是一种设计管理的科学观——设计生态,最后基于"设计—生态—文化"整体观理论展开设计管理批评,认为"设计生态"将以开放的姿态引领当代设计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人”价值观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人”价值观是一个新概念。“生态人”的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体现为自然生态价值观和社会生态价值观两个方面。“生态人”价值观与生态价值观比较,并不是只多加了一个“人”字的问题,它具有生态价值观所无可比拟的新意。其新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传统价值观革命性的否定;二是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创新性意义;三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深化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生态发展实情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基于《资本论》中的生态视角,可以看出资本逻辑的本性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它不仅导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循环断层,而且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矛盾无法得到真正调和:从资本兴起带来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到资本扩张导致国际殖民及全球性生态问题,再至资本霸权催生当代生态帝国主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色,《资本论》在新时代的生态意义就是:为了迎来美丽的当代生态环境,要加强国家对生态的监管与保护,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构建环境正义的空间维度体系,共享美丽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