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农村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决策咨询通讯》2009,(6):52-55,84
安徽农村改革30年,成效卓著,但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是做了三方面的重大改革: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全国首先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安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历史性飞跃,但是安徽欠发达的省情没有彻底改变,"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安徽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总结过去30年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推进安徽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决策》2006,(12):F0002-F0002
2005年12月20日,安徽首家农村合作银行——安徽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揭牌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一周年的征程。  相似文献   

3.
安徽改革农业特产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名旵 《决策》2003,(5):21-23
作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轫之地,安徽在农村改革方面向来不缺乏创新与激情。继2000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之后,安徽目前又一次实行了重大的农村税改。  相似文献   

4.
陈新 《决策》2004,(1):53-54
在面临发展与环境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安徽省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生态安徽"的宏伟战略目标,旨在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把全省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安徽.一方面,生态建设作为生态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生态安徽"战略目标的确立,也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韩成思 《决策》2001,(10):30-32
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已给安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如何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迎接我国入关以后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等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涉及到安徽高教如何发展,这也是全省上下都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拟对安徽高教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对策作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章新洲 《决策》2012,(6):10-11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美好安徽”就是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安徽。本文主要阐述发展服务业在“建设美好安徽”进程中的作用、安徽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以及加快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意识的提高,农民的各种潜在保险需求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安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城市的保险市场相比,农村保险市场比较脆弱,如果盲目开发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就会造成农村保险市场的"破坏性挖掘"。因此在这一进程中保险公司进入农村保险市场需谨慎,还要加强宣传、开发适应农民需求的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农村营销队伍建设,监管方更要强化监管,保护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决策》2006,(2):F0003-F0003
2005年12月20日,安徽马鞍山农村合作银行成立揭牌仪式在雨山湖饭店两种 举行.标志着马鞍山市组建全省第一个农村合怍银行圆满成功。以此为起点.该市农村金融经营管理机制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必将对全省农村金融改革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哲 《决策与信息》2005,(10):25-27
安徽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一直有着特殊的位置,可被称为是阔水深流、俊彩星驰。从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管仲,汉末三国纷争时的魏武帝曹操,到近代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再到引发中国农村改革的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的“包产到户”,安徽人求新思变几乎闪耀在中国漫长文明史的各个拐点上。但近些年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安徽走慢了。  相似文献   

10.
王运宝 《决策》2010,(9):64-67
写在前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场以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的安徽财政固本强基改革创新工程,正在江淮大地全面铺开。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基层财政和基础管理体系,实现由管理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的根本转变,是安徽财政人孜孜以求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1.
品牌安徽     
策划人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品牌经济,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品牌经济发展做出了战略层面的规划和战术层面的部署。在当下安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品牌是最有力量的助推器之一。不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从周边挤压中实现跨越赶超,现阶段的安徽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品牌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家麟 《决策》2007,(7):60-61
"十一五"时期,是安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在中部率先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安徽步入体制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农垦经济在安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打造成安徽"十一五"时期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刘胜男 《决策》2010,(6):I0006-I0007
当前,安徽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未来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支撑,更加需要各类人才贡献聪明才智。构建安徽人才高地,培养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已经成为安徽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构建安徽人才高地就是要使安徽成为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结构好、效益突出的区域。在各类人才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分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键人才,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关键人才,是决定安徽刨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今次医改,安徽再挑重担,勇立潮头,以吃螃蟹的精神为全国探路,意义非比寻常。这是一次令人心潮难平的调查。我在两周之内,奔走于庙堂和草野之间,研读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倾听到许多真切的声音,采撷下许多思维的火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11月在安徽调研医改时的一句感言:医改就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5.
安徽     
《领导决策信息》2010,(10):21-21
尽快修建淮海铁路 由来自安徽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徐景龙领衔并请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共60名全国人大代表附议正式成议案,建议国家尽快修建淮海铁路。安徽人大代表陈启涛提出的建议:综合利用淮河两岸地上地下的资源。打造以蚌埠等城市为载体的淮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6.
杨敏 《决策》2010,(7):60-62
如果说,国际和国内等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对安徽乃至其他省份来说都是机会均等的话,那么,安徽还独具一个战略性的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17.
"安徽最能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的形象,我们发掘了没有,传播了没有?安徽应进行形象的研究、投资和公关,这对安徽崛起真的很重要."前不久,在安徽官方举办的政府系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一位来自清华大学从事传媒研究的资深学者直言不讳地说道.  相似文献   

18.
安徽行动     
姚成二 《决策》2022,380(1):14-18
<正>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亩均论英雄”、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顶格”战法、读懂企业、编制“双招双引”路线图、施工图……2021年以来,安徽不断创新干事创业的手法、步法和打法,迎来新的绽放。42959.2亿元,安徽再上新台阶!一段时间以来,“顶流安徽”、“到安徽去”、“‘硬核’安徽”等爆款文章刷爆朋友圈。在安徽省“两会”召开后,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亩均论英雄、读懂企业、“顶格”战法......这些高频热词持续“吸睛”,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9.
安徽向东     
杨敏 《决策》2005,(5):18-20
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安徽崛起的主轴线。  相似文献   

20.
安徽     
《领导决策信息》2008,(6):13-13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安徽今后五年主要任务(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