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技术与人性     
蒋阳  王莉 《兰州学刊》2004,(5):77-78,90
鲍德里亚的《物体系》认为资本主义技术文明“脱序”的根本原因在于 ,技术文明实践着“现实原则” ,而人的死亡本能不断驱使“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相冲突 ,要求回到文明的更原初状态中。鲍德里亚这一批判技术异化的心理分析路径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认识的误区。人作为历史性的存在者 ,始终不断地通过技术性的活动进行自我创造和自我生成 ,人类的历史即是人类自我超越、自我异化的历史 ,文明史即是劳动史、异化史。人的本能也是一定历史的积淀 ,人与技术互相规定、说明 ,并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利益,解决了人类众多的、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盲目发展和不计后果的前进,也给人类增添了很多的痛苦和困扰。从这一点上出发,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根本就偏离了其实质。科学技术应该为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服务,这种全面的发展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上要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且要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要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技术应从人类的根本出发,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更好地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服务,而不是反过来主导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功利主义的驱逐下,世界各国竭尽全力地发展科技、疯狂地抢占资源,由此就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矛盾、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而激化国内矛盾。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工业污染,生态失衡、稀有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科技异化、人的异化,人类正逐渐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推向危险境地。现在全世界虽然还没有消除贫困,但不是因为世界范围内物质财富不够富裕,而是贫富两极分化造成的财富占有问题,因而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克服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促使人类公正和平发展,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人类自由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地球、才能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弗洛姆人性思想的探讨及评价。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观点分析弗洛姆的人性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性思想既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又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十分透彻地陈述了人性的事实,揭示了人性的构成要素、层次及运动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性自律与道德自律的价值导向,这是中国十分宝贵的德治资源。  相似文献   

6.
对《李尔王》这部数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悲剧作品,文章从《李尔王》中所表达的普遍人性这一主题入手,通过对主人公李尔王人物性格和剧情的分析,着重阐释李尔由于自身存在的“人性”弱点,诸如:刚愎自用、昏庸愚蠢,导致悲剧发生,经过人生痛苦不幸甚至灾难的历练达到人性的升华与完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人性论的角度分析法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商鞅建构其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思路,这也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重罚”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客观的意义讲,商鞅的人性自利说符合法律发展的本身需要,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壮 《理论界》2005,1(10):81-81
本文对存在人性这一传统看法进行质疑。人类历史和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研究都不支持存在着人性这种看法。人性这一概念常被滥用来庇护最无人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李倩  贺璐 《南方论刊》2009,(5):87-88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这些已成为日本文学符号的作家,他们在日本文坛可以说是巅峰式的人物。但是,被川本三郎称为“同空幻战斗机”的村上春树似乎独自在圈外徘徊。孤独、空虚的我们被赤裸裸的暴露在他的字里行间,他的文字始终是当代人精神最真实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
庄子学说包蕴着丰富的疗治人生苦难的哲理,但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危机.庄子对恶的妥协与遗忘是苦难再度降临的隐患.庄子学说只能使世人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即让世人从主观上对痛苦进行超越,却并不能真正解救世人,即彻底根除引发痛苦的现实根源.庄子对苦难进行救赎的方式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心灵层面,无力落实到现实的公共层面,更倾向于一种弱者的自我疗救.  相似文献   

11.
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韶林 《齐鲁学刊》2002,1(3):63-68
管理的科学性不应仅仅依据于对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征的认识,而应依据于对人的基本属性和各种需要及具体人的特征的认识。对人的基本属性的认识要求科学的管理必须尊重人、爱护人、信任人、提高人,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乃祝 《兰州学刊》2009,(10):133-136
人性问题是人类文化研究的重点课题,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点。文章在分析中西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性观:一是人性的复杂性,二是人性的生成性,三是人性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人性是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 ,对人性进行科学的抽象 ,不仅是可以的 ,而且是必须的。抽象的人性一般还只是表明了人性与兽性、神性的区别 ,还不能揭示群与群、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因此 ,要具体地把握现实的人性 ,就必须在抽象的人性一般理论的导引下 ,高屋建瓴地观察和把握处于不同的实践水平和社会关系中的人性的具体形态即人性个别 ,它包括“群”性和“个”性。只有这样 ,对人性的研究才具有具体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根本性质,也是人的本性的根本体现。人的本性具有双重性,灵与肉的矛盾是人的内在矛盾。人要超越这一矛盾,通过形而上学的追问以超越自身分裂性存在的局限性。从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来看,西方形而上学历经了对象性形而上学,中经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而达到现代视界的形而上学。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期待形而上学来启示人们复归人的本性,创造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面理解社会结构问题,雅诺斯基的公民理论和文明社会理论为分析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它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马歇尔和哈贝马斯的积极成果。虽然哈贝马斯和雅诺斯基的社会结构四大领域划分理论及其分析带有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种理论也确有独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社会运作的复杂性,并为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带来了有益的补充。在当前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种理论是有积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伦理根基人性观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理论是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和主体根据。马克思认为人性实质上是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个体属性与类属性即社会属性的二元统一。人性既具有具体性、自由性,又具有历史性,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形成了马克思人性观的特质:超越对人的抽象理解,现实地把握人性;超越对人的前定理解,历史地把握人性;超越对人的片面理解,全面地把握人性。  相似文献   

17.
罗安宪 《河北学刊》2007,27(4):33-37
儒家人性论,根基于仁义之道。儒家对于人性的论证与说明,其目的在于要为所张扬的仁义之道确立一根基与现实之出路。而道家的人性论不过是其道论的自然延伸,甚至毋宁说其人性论就是其道论的具体化,以及有机组成部分。儒家强调仁、义、礼,在儒家看来,强调仁、义、礼就够了;而在道家看来,更应当强调道与德,即强调自然与真诚,诚的基础是自然。道家强调自然,突出的正是道德行为真诚无伪、真实无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物性与人性     
庄子认为,性乃人类及万物普遍所具有,人生而具有人性,而物则生而具有物性。人性自然,物性亦自然。人性只有适物性,而不可违反物性,否则,就会在人性达于物性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相似文献   

19.
对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误区的文化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将人性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我创造的文化本性。它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开放性和实践超越性。由此评价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可看到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具有片面性、孤立性、静态性、实体性、超验性和抽象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应整合人性理论,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不可以提纯抽象为空洞的"善"与"恶"的情感本体。这一情感本体即是血缘亲情,它构成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又是"性相近也"的确切内涵。因此,不同于孟、荀的"性善"与"性恶"论,孔子的人性观是以血缘亲情为内涵的"亲情之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