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杂散居情况尤为普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20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杂居、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其中包括1500多个民族乡和民族村中.”仅拿回族来说,大约分布在全国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县市.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广泛的杂散居情况,使得这些地域内的人际关系变成多维度,社会交往、社会关系也更为复杂化了,因而出现的社会问题也就进一步增多了.我们说有杂散居少数民族存在的地域是一个特殊的地域;有杂散居少数民族的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杂散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有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矛盾特点,又兼有民族矛盾的特点.因而需要我们特别重视,认真对待.中国杂散居少数民族问题已成为我们90年代民族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国家有关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杂散居少数民族的权益和社会地位得到法律保障.然而,一门完整的杂散居少数民族社会学目前尚未建立,这就给我们系统地进行杂散居少数民族工作造成掣肘的影响.笔者认为,对我国杂散居少数民族社会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为我们做好杂散居少数民族地方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现将笔者在这方面的一点浅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青海回族教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回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全省共有回族53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7%,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7.4%。主要分布在本省东部和东北部,以化隆、门源、民和、大通、湟中和西宁东关较为集中,其余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所以青海回族教育是青海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民族教育的一个部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现在已经有47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有900多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62%以上。各民族分布状况是大聚居、小杂居和小聚居、大杂居互相交错,有些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新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认识新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提高全党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很大变化,少数畏族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少数民族自我发展意识日益增长。随之,民族问题也带有许多新特点和新情况。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以此指导我国的民族工作,解决新时期的民族问题。 一、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不可避免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境内居住着56个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总人口为11.6亿多人,其中汉族10.4亿多人,约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人口9100多万,约占8%。 历史上,我国务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为“大杂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 ,民族关系依然是个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天祝县汉、藏民族杂居村落的社会民俗进行客观而真实的描述 ,试图为“大杂居、小聚居”的整个中国社会的民族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切片 ,并说明民族的民俗文化作为各民族间的文化纽带在民族关系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边疆少数民族人们的头脑中客观地存在着一种忠诚、持久而强烈的"中国认同"意识.儒家文化的相对先进性,其在时间维度的"与时俱进"和空间维度的"因地制宜",及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文化基础;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不断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国代表权的争夺与实现,边疆少数民族人们心中"中国"祖国观念的形成,对边疆少数民族及其地区的有效管理的常态存在,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政治基础;中华各民族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同根"意识,现实中中华各民族的血脉相融,大杂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布局是其缘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下,两者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本文指出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应明确赋予民族镇以民族乡同样的法律地位,使民族镇合法继承民族乡的各项优惠待遇。如此,民族乡才能顺利建制为民族镇,加速我国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保障近千万杂散居少数民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回族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她既非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又非纯粹属外来移植的少数民族,更不属于跨界民族的范畴.回回民族是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穆斯林结为一体,在中华大地上生根、繁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全国约有860多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三,散居在全国大多数县市,而以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多。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她萌芽于唐代。当时来自阿拉伯、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10.
回族在青海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现全省有33个少数民族成份,其中回族人口占第二位(藏族为第一位),为553 36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58%①,比解放初期一九五二年的246 777人,增长了一倍多。全省回族较集中的有西宁市156 900多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14 100多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92 800多人,化隆回族自治县92 100多人,门源回族自治县46 500多人。回族居住上万的地区还有:湟中县(56 000人)、平安县(16 000人),祁连县(11 000人)。省内其它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从全省人口分布来看,回族大多数聚居在省的东部河湟流域地区,少数散居于  相似文献   

11.
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我们常说,云南省的基本特点是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省三千二百万人口,少数民族有一千零三十二万。三十九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山区占百分之九十四。少数民族中有七百多万人住在山区,国境线四千多公里,边境地区的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这些数字至少说明我省山区、边疆、民族几乎形成“三位一体”,民族问题在我省从来就是一个举足轻重、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云南办任何事情都很难离开民族。为说明这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要的政治制度,从这一法律规范出发,散居少数民族就有了特定的含义:一是指居住在各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包括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二是指居住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内,但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目前,全国散居少数民族约有2400多万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因  相似文献   

13.
四川回族     
地处西南的天府之国——四川,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除汉族外,还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自、傣、壮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99 713 310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境内少数民族人口3 661 277人,占全省人口的3.71%,其中回族人口9.0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0.09%。四川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盐亭、广元、青川、平武、松潘、阆中、武胜、苍溪、宜宾、高县、新都、崇庆、西昌、德昌、会理、阿坝等县以及成都、重庆、泸州、自贡、内江等地,和汉族或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散居。他们往往是在乡自成村落,在城镇自成街道,彼此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陈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云南有24个人口在四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10,318,998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堪称为中国民族大家庭的缩影,研究我省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不仅是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且对全国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的研究,无疑也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散居回族的"大分散,小聚居"生存特性,使其经济呈现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回族经济不可分割的主体,其在我国的分布也呈现了多地域、多层次的不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我国散居民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学术探索》2011,(5):64-69
散居民族是相对于聚居民族而言的,指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或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散居民族工作是我国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已有相关论著从散居民族的概念、概况、政策法规、权益保障、散居民族工作、民族乡工作、城市民族工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各地在民族工作实践中也积累大量的经验,促进了散居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总人口约1700万。其中通用汉语汉文的,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东乡、撒拉、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如果视“族”、“教”为一体,显然不确。所以,关于中国穆斯林的绝对人数,是一个很难说得十分精确的问题。中国穆斯林大都集居于西北地区,即甘肃、新疆、宁夏、青海、陕西等五省(区)。在云南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集居。至于散居的穆斯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为多。  相似文献   

18.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体.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回回的族源可上溯至唐初.当时,随着东西部商道的繁荣,大批阿拉伯、波斯等国的穆斯林商人陆续来中国经商,其中一部分滞留中国定居;以后,历经五代至宋末五六百年间的不断发展和世代繁衍,称之为“蕃客”.是后来形成的回族中的一部分.回族的主要来源则是13世纪初蒙古西征时,随蒙古军进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伊斯兰世界的众多穆斯林,他们被称为“回回”.明初,由于明成祖的开放政策,又有大批西域回回进入中原.总之,始唐宋迄元明,在八儿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以陆续迁入中国的各地穆斯林为主,不断吸收汉、维吾尔、蒙古等其他民族成分,约在明朝中后期,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回回民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制定新的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中,应当专门研究解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融资的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民族地区实施国际扶贫融资是中国减贫的关键措施之一,民族地区如何利用国际扶贫资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国际组织的扶贫发展项目融资、国际援助资金来源多元化实践、民族地区利用国际扶贫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民族地区利用国际扶贫资金的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寻民族地区实施国际扶贫融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与回族都是元代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且形成了相同的与汉民族杂居的地理分布特点。在新的地理环境中出现的文化变迁也存在诸多共同之处。明清时期,这两个民族在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向,两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