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方面。为推进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本文介绍了关于进化的现代理论和当代文化进化的主要学说。文章强调,只有认真地借鉴这些科学理论,遵守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才能为我国的文化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著名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同志在一篇文学回忆录中,记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文学和美学问题的几次谈话,其中提到,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不同阶级之间也有共同美”的重要命题,肯定了共同美的存在。这个美学命题公开发表之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且由此引起了关于共同美问题的争论。毫无疑问,完整、准确地揭示这个命题的科学涵义,对于美学领域中的拨乱反正,进一步批判“四人帮”的修正主义美学,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准备就共同美存在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历史根源问题阐述一些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3.
朱小娟 《创新》2016,(3):55-62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对人与自然尚不和谐问题的回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重大升华。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优化生态发展产业体系,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作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守好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9,(1):45-52
生态问题不是天然就具有的,而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阶段包含着三层含义:认识论层面上的生态意识的生成,即人对自然有机体代谢机制断裂的认识;在生产的物质基础层面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即资本积累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裂变;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呈现出来的消费主义观念,即资产阶级的启蒙理性和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扭曲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产生了许多促进世界事务变化的力量。(1) 爆炸性力量。经历了一代人的相互威慑使超级大国意识到,“最后的武器”最终是用不着的。核战略成了一种信息竞赛。处理危机的信息系统的速度和复杂性,缩短了反应时间,大大地增加了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政治领导人采取自杀性行为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无缘无故地杀死动物和毁坏植物是道德的呢还是不道德的?能不能以某些生物无用、植物没有痛感为理由来为这种行为辩解?大多数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A.施韦兹(1875—1965)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他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神秘的产物,对生命要给予极大的尊重。他在自己的伦理学中提出了“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7.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 1 000 美元,正在向人均3 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经济起飞期,也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这期间,既可能出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繁荣局面,也可能因社会矛盾高发而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所谓和谐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模式,其特殊性在于:(1)权力的合法性:这个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政府的权力是广大人民授予的,政府运行机制既有活力,又有效率;(2)文化的共融性: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认同,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负荷开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大课题。本文从法制建设的角度对西部大开发下的生态资源保护做了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晓琴 《社科纵横》2009,(7):158-159
在实施新课程,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强尼的进化     
有什么食物就吃什么,这样才能争得生存繁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论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重建石晶莹自然科学揭示了宇宙极早期的状况,那时既没有人类也没有生命,从无机界到生命的出现,到有思维的人的出现,经过了几十亿年。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才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获取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合理借鉴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成果,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观、系统治理的生态治理观、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多边主义的生态政治观、共同但有区别的生态责任观,为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全球生态正义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人服从于自然到自然服从于人的过程。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的地位因此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以至于人类自己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不能。能否正确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关系到人类后世子孙的大问题。但是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矫枉过正,为了避免一种极端反而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人的认识结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为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并且它对我们现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可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林学俊 《探求》2007,1(4):9-12
人与自然和谐能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从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努力把经济发展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人类改造自然生产实践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使自身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保护生态平衡,克服“以人为中心”与“以环境为中心”的极端,使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性的环境退化、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土地沙化、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物种灭绝、资源匮乏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自觉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是时代提出的严峻课题。本文认为,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人处于主动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理解人是建构人与自然和谐观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正在不断恶化并具有全球性 ,孕育着巨大危险。研究这一现象对文明的继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文章作者认为 ,现在保护和保存地球自然生物群的模式带有与后果作斗争而不是与原因作斗争的性质。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模式。自然环境的状况决定着 6种能源因素 (太阳能、重力、地壳构造力、化学能———氧化还原过程、生物能———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世界工业能 )的共同作用。世界工业能平均每 1 5年增加两倍。矿物资源的总和在人类活动因素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矿物采掘和加工业的发展造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巩英洲 《社科纵横》2010,25(4):102-106
从对追求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视野来看,马克思自然观中有着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而且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放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中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把自然的复活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人的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这一深邃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建设当代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和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专门化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门化与进化郑也夫专业化是人类社会生产中分工制出现后的产物。分工制是人类社会生产中一次伟大的革命。分工制对于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对于人类智能的开发,所给予的促进是无与伦比的。对此,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作过透彻精辟的论述。然而对于社会分工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含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两个层面。内在和谐是外在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外在和谐是内在和谐的表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