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的禁榷制度承袭唐制包括对盐、酒、茶等的专卖,均是官营国有的垄断性工商业经营,以国家财政状况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北宋的禁榷制度突出反映封建政权对社会经济的强力干预和操控,既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扼杀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禁榷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对政治、经济、军事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最终为北宋的统治根基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
北宋新的士风的形成,各个文人集团的逐步形成,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蜀学、洛学两派对于文道关系的观念之争等因素对文人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北宋绘画思想的重大转变首要表现在苏轼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士人画"说,使文人画思想的重心发生了转向;其次表现在黄休复提出了绘画的"逸品"观,确立了文人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切的变化反映出北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思想发展的新态势,对后代绘画思想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小说能够反映出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括异志》即是如此.从《括异志》可以看出,在北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刺激下,百姓对财富的追求日益突显,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受到挑战.官方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志怪小说成为统治阶层与下层百姓建构伦理观的桥梁.《括异志》也反映了北宋百姓宗教观的变化,宗教进一步世俗化,因果报应的志怪故事...  相似文献   

4.
经学是训解和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是我国古代学术的核心部分,其对古代社会文化影响深远而广泛。北宋初年,由于社会的变革,经学在治学方法方面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影响北宋社会文化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北宋医学的发展。从北宋年间经学治学方法的变化入手,探索其对医籍的整理刊行、《伤寒论》注释研究及士人尚医社会风尚变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当下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两宋时期的赈灾救荒措施从性质上看 ,可分为三类 :纯行政性措施、市场性措施与社会性措施。其中 ,纯行政性措施多行于北宋时期 ,南宋以后渐趋减少 ;市场性措施从熙丰年间以后逐渐增多 ,南宋以后一直沿用 ,但不及北宋中后期典型 ;社会性措施作为纯行政性措施的补充形式 ,早在北宋中前期即已开始实行 ,但大规模的应用却是南宋以后的事。这一变化过程 ,反映出宋朝赈灾救荒措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趋势 ,即国家职能从独揽社会事务向调动市场、组织社会、参与经营的方向转变 ,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古代传统荒政的一次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诗学的观点来看,五代、北宋词中大量存在的“庭院楼台”意象,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女性的一种典型状况:她们生活在狭小封闭的世界,与真正的大自然和纷繁的社会隔离;在以男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中,庭院楼台意象则反映了士大夫文人拟身女子、侍君如妾的地位和人格意识上“向内转”的特有的历史内涵;联系中国诗歌史,这种情形凸现得更为清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皇极经世书声音倡和图》中反映的北宋汴洛方音现象,共有三类十二种,指出与同时期的其他韵图相比,《皇极经世书声音倡和图》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时期汴洛地区的实际语音,在宋音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代宰辅的寿州吕氏家族在北宋政坛上盛极一时,权倾朝廷,尽管学者们褒贬不一,但他们的行政作风影响了北宋的社会发展与政治走势,研究他们的官宦特色就非常有必要。因此,就籍贯寿州的墨氏家族在行政上的重才识才、关注民生、君臣互信、稳健清净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反映其行政作风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北宋中后期,国家为实现取士和养士的统一,改变官学不振的局面,相继兴起了三次兴学运动——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和崇宁兴学。兴学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设置和人才的选拔方式。书院在数量、教学内容、兴办主体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北宋前期,书院在性质上与官学并无差异;到了南宋,随着理学的兴起,书院演变为学者们自由讲学的基地,在性质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北宋中后期为中间期,在转型过程中起过渡作用。因而研究北宋中后期书院在数量、教学内容和兴办主体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对了解这一转型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道学(或称理学)的产生,是北宋王朝完成统一的政治局面和随之而出现的阶级斗争新形势的反映。道学本身是封建制后期统治阶级斗争需要的理论表现,但是,在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上,却表现为自唐韩愈以来,中国正统思想对佛教进行斗争的结果,是这一斗争的哲学上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