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美国决定以伊拉克为民主样板,协同欧洲在中东地区推行美国式的经济、政治制度以全面改造中东,消除所谓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于是提出了"大中东计划"。它的出笼直接以"9·11"事件为背景,其实质是冷战结束后由美国主导掀起的民主化风潮在中东的回潮,是老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思想和克林顿"扩展战略"在中东的具体实践,同时又是美欧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中东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和引进西方价值观,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计划”。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正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为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美国在民主盛装之下,其实另有他图,即地缘战略、石油战略和反恐战略的远东地区霸权利益谋求。民主改造“大中东”国家的背后是“美国利益”高于“阿拉伯利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9.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了要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新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该战略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境。虽然在强调民主改造的意义上新中东战略具有一定新意,但从其内在困境来看,它却与美国以往的中东战略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产生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4.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在"大中东"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置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5.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和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但美国视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6.
民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用改造德国和日本的模式,通过在"大中东"实行一系列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观和政治制度改造伊拉克,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进而改造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国置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政治文化于不顾,一厢情愿地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民主理想改变阿拉伯世界,实现整个中东地区的"民主社会"转变,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水土不服":伊拉克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反美运动,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秩序混乱,伊拉克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7.
美国中东民主计划是控制中东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力图通过民主化改造,扶持建立亲美政权的国家和组织,削弱和瓦解OPEC组织,进而控制石油资源,从经济上独霸世界、控制盟国、遏制潜在对手。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东民主计划是控制中东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2/3,美国通过民主化改造,扶持建立亲美政权的国家和组织,削弱和瓦解OPEC组织,进而控制石油资源,从经济上独霸世界,控制盟国,遏制潜在对手。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东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实施控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出了国际性计划即"大中东民主计划",旨在通过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式民主和价值观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中东民主化改造"是美国独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台和实施必将震荡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东地区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基地,与美国式西方民主相冲突,同时该地区也是美国全球能源、军事战略利益重心区,是其全球利益角逐的软肋,所以,美国通过特殊军援积极扶持其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以色列的同时客观上来刺激中东阿拉伯国家与其开展军火贸易,从而在军火三角销售中展开维护其国家经济、战略利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因素与美国大中东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对内是美国的民主制度之一,对外是美国政府“沉默的伙伴”,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工具。大中东计划是美国为牢牢控制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战略性计划。非政府组织对该计划的产生、实施和维护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东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实施控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出了国际性计划即:"大中东民主计划",旨在通过外交、文化、经济改革,以美式民主和价值观遏制、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中东民主化改造"是美国独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台和实施必将震荡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回顾中亚地缘格局变迁的特点,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中东的公众外交始于二战期间,其活动包括宣传美国的中东政策,反击中东反美宣传,介绍美国文化、价值观念、自由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制度等,目的是拓展美国在中东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实现其中东利益。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在中东的公众外交上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立公众外交部门,建立信息文化中心,并由公众外交官负责开展具体活动。美国的中东公众外交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渐成熟。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其活动逐渐减少,影响力日渐式微,最终于90年代末跌入谷底。冷战期间,美国的公众外交官在中东公众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外交官也关注诸如美苏宣传战等议题,但是阿以冲突才是困扰他们的首要议题。同样,阿以冲突也是严重削弱美国中东公众外交成效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美国以根除恐怖主义的名义在中东实行了“中东民主化战略”。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美国提出的目标并未都实现,甚至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遭遇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于中东国家民众的价值取向、中东国家内部政治力量对比、自身在中东民众心中的可信度及民主化对于消除恐怖主义的意义等问题的认识有失误。美国下一步的选择很可能是放缓中东民主化战略的步伐,再次依靠世俗当政者、压制宗教势力。但是,美国的这种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加剧中东乃至世界各国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自伊朗秘密建造核设施的消息曝光之后,伊朗的核问题成为国际又一热点.本文介绍了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分析了伊朗现行核政策的意图以及"逆潮流而动"坚持现行核政策的依据,并进一步指出它对未来中东政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9·11”事件后中东强烈的反关甚至仇美情绪,布什政府决定加大对中东的广播宣传。布什政府认为,从整体上讲,中东的媒体环境对美国是“不友好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中东民众所接触到的有关美国的信息是“不真实的”,甚至是“被歪曲的”。这些“不真实”、“不可靠”的信息误导了中东民众,使他们对美国产生了“误解”和“仇恨”。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不久很快建立起包括萨瓦电台、自由电视台、自由阿富汗电台等在内的中东广播网络,目的是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传播美国的价值观,舒缓中东民众对美国的敌意,增进中东民众对美国的好感。但是从2002年初至今的情况来看,布什政府对中东的广播宣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核心原因在于中东民众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不满。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与战后中东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世俗化是战后中东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涉世性”的宗教对中东现代化进程给予了极大关注。一方面 ,由于宗教与现代化、世俗化的本质特征所使然 ,它对现代化、世俗化形成某种障碍机制 ;另一方面 ,宗教与现代化、世俗化也绝非处于势不两立的对立状态之中 ,当其理性化、社会化之后 ,便会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