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锋戏剧的发展出现阶段性窘迫,需要我们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艺术准备和理论准备先天不足;自我复制,创新乏力,在思想内容、编剧、舞台设计、表演各个方面走向模式化与公式化;很多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充斥其间,显示出一定的驳杂与迷乱。这都是先锋戏剧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先锋戏剧展示了深广的潜力和远景.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侵袭和文化底蕴的缺失,使得中国先锋话剧简单地搬演和追随西方现代话剧,成为只供观演双方娱乐的平面模式.如果听任其发展,那将是先锋戏剧的末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明显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西方戏剧的影响,同时探询中国先锋戏剧的民族品格。当时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此时的先锋戏剧多从“人”出发,对人性进行探讨,对普通人的焦灼生存状态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多面性进行展示,从“人”、异化、心理、社会批判四大基点出发,在思想层面形成明显的主题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戏剧在艺术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其中首先是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不遗余力的颠覆与彻底解构;其次是借助多样的表现手法将戏剧进行立体化呈现,使戏剧在娱乐性与思想性、舞台性与现实性之间进行饶有趣味的跳接;最后是彻底打破传统常规的戏剧结构,在对其进行颠覆与解构的同时传达出全新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先锋艺术存在着难以规避的悖论。本文从传统与反传统、艺术与反艺术、历史化与创新三个层面探讨了其悖论性的特征。在检视先锋艺术的内在矛盾与合理内核中,彰显先锋艺术在悖论中生长的意义,以期达到对先锋艺术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6.
中国先锋戏剧20世纪80与90两个年代"先锋性"的差异,可以从戏剧语言艺术手法比对中得出。从语言修辞看,8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语言较严肃,语言更加雅化和红色政治化,体现出强烈的交流、教育、启蒙倾向;而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语言,则大量出现审丑语言,在语言手法上使用升格、降格来变态语言面貌,呈现出庸俗化、游戏化的语言现象,在语言狂欢的背后隐藏的是精神意义的匮乏和抛弃。20世纪最后20年戏剧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反映出世纪末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发展态势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先锋戏剧中的时间就像魔方上每一个小方块,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被打破原有连贯性,随意拼配,时间混搭、虚实转换间,戏剧正如魔方,被赋予无限可能.形式新颖、时间混搭是表象,先锋戏剧通过这种方式,对传统戏剧的时间结构进行颠覆性的破坏与重建,具有未知的深度与强度,它或者帮助我们反思传统内里,或者极大地开拓全新的时间结构,涵盖了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具有更深的艺术承载力;同时时间的灵活组合,也推动话剧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态势,使观众对话剧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深意有强烈的共鸣与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先锋艺术的理解在今天已成为了难题,成为了一种思想的困境。本文以后现代的视野来解读中国先锋艺术,对中国先锋艺术鲜明的解构特征、边缘化的创作姿态、媒体化的身体语言和模糊、多元的精神内涵四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剖析,并对中国先锋艺术的发展和走向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先锋艺术的颠覆性很强,它们颠覆一些传统的观念,颠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差异观、历史唯物主义和消费唯物主义不能融合的对立观等。中国先锋艺术还擅长用“可商标性”的创作策略,以简洁、易辨识的类似形象不断地重复,提高艺术形象的可识别性,来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作品。先锋艺术家们还通过反讽的策略,展现不同社会空间的过快融合所带来的矛盾效果,记录那些抽离了语义内容的语言危机,以反讽和掏空“语言和话语意义”的艺术形式,让人们重新思考语言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先锋”一词从诞生之日便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特征,当被引入艺术领域,其自身的特质与内涵同艺术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紧密集合,使先锋艺术以独特的品格和意味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先锋艺术成为审美现代性在艺术领域的一种激进表达形式,一种带有强烈反叛精神和超前意识的形式,其在时间上的流动性、叛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在空间上的本土化、边缘化的特点,使其成为艺术发展与探索的方向性标志。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学者雷纳托·波焦利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先锋理论界最早对先锋艺术进行全面论述的学者之一.他在1962年出版的《先锋理论》(Teoria dell'arte d'avanguardia)一书中,从先锋概念等多个方面,对西方先锋艺术进行了讨论.他对西方先锋艺术的认识集中体现在这部著作中.西方后来出现的先锋理论著述固然重要,但这些著述中的许多问题和思想几乎都是从波焦利那里开始的,抑或说是对波焦利的批评与超越.从这一点来看,波焦利的著作可谓20世纪西方先锋理论的主要源头之一.今天重读这部著作,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国内外相关论述中出现的诸多先锋问题.本文拟在探讨、梳理波焦利先锋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介绍、评价其理论框架,指出其理论局限,以便为探讨先锋理论及其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国际先锋主义视野下探讨田汉在抗战时期"创造新女性"和"到民间去"的艺术政治实验.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先锋"与"人民"的辩证关系,继而讨论抗战文艺与"传统"的深刻关联及其跨媒介实验的品格.文章进而聚焦田汉作品中"儿女"与"英雄"两种艺术政治倾向的绵密交织.从电影《风云儿女》中"儿女"到"英雄"的蜕变到抗战剧《卢沟桥》在"戏剧游击战"中的教育作用,从平剧《新儿女英雄传》中女战士间的情愫到话剧《秋声赋》中战时三角恋对女战士的塑造,最后在电影《忆江南》对《风云儿女》的反思中,探究"英雄"与"儿女"的不可切割.文章结语将田汉的战时艺术实践置于艺术与政治、先锋与大众的汇流之中,上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先锋主义,下启共和国初期社会主义先锋主义的艺术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在当下的艺术现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它在疏漏的学理、无限开放的话语逻辑的前提下极大地向两面敞开,因此也面临着一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现代都市"是工业化形成与发展的结果,它紧紧勾连着"现代化"以及"现代化"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先锋戏剧和现代都市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关系--现代都市的诞生,深刻地改变着时空的观念;现代都市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相互关系,构成了新的都市群落和文化症候;戏剧舞台和都市地图之间存在着迷人的相似和激烈的斗争……这些都成为了先锋戏剧表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在产生环境、艺术形式、精神品格诸方面,与西方后现代文学均有相似之处。相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学现代化运动,80年代后的先锋文学无疑更为激进,历史性和阶段性也更为明显。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由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在吸收、借鉴西方后现代理论过程中出现的单纯模仿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所面临的许多来自外部的危机,注定了它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匆匆过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在当下的艺术现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它在疏漏的学理、无限开放的话语逻辑的前提下极大地向两面敞开,因此也面临着一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近百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世纪末形成尖锐的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极端对峙而流行文化先声夺人局面。先锋历史小说作为高雅文化的一种标志,坚持艺术的独立精神和纯真品质,既代表了它自身对艺术绝对性的极端追求,又代表了流行文化对它的极端排斥,它被改编成电影则典型地代表了流行文化对先锋的某种误读。先锋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的诗意追求,与流行文化和常规历史观念极不一致,它力图将古典主义的故事性、现代主义的文本性质和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方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一书从代际构成的谱系学梳理出发,从"第三代诗歌"的复杂内部图景提炼出"第三代诗歌"的"先锋元素",仔细辨别"第三代诗歌"的流变环节和内部各派别、社团、诗群之间的美学差异,厘析这些派别、社团、诗群独特的艺术创新点,指认其各自独特的艺术贡献,在"先锋元素"的"祛魅"和"还原"过程中切入"第三代诗歌"的核心问题。这是对中国当代先锋诗学谱系的一次有效还原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和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是当今中国先锋文学的深厚精神和艺术营养。与伦理的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同处南方的其他文化类型相比,江南文化的审美性带有了某种宗教般的超越性品格。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代先锋文学之中,成为这种新潮审美形式不竭的精神和艺术资源。然而这种继承和吸纳是以一种悖反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