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老舍是以深入广泛地描写市民生活著称的现代作家。本文着重从老舍对市民社会的表现和批判方面论述其创作,对老舍作为表现者和批判者的成因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隋彬 《南都学坛》2004,24(4):63-64
"市民世界"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它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的所有方面。老舍习惯用"文化"来分割他的市民世界,其中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在他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或理想式市民。老舍描述他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命运时,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意识,同时对传统的必然失落又表现出复杂的感情,但他的可贵在于不忘在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探讨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联系。文章从概述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特色入手,以充分例证说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对该思潮的汲取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同时还显示了老舍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技巧的纯熟掌握。文章认为,老舍以他融合了世界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长处的独特的中国批判现实主义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并以其善于借鉴,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散文在他的创作中不占主要位置,比起他的长篇、短篇小说,歌剧、曲剧和话剧剧本来只是一些“小块文章”,然而这些文章又是老舍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舒济编的《老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选了老舍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六四年的六十四篇散文。从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与朋友的交往情况,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思想感情,他的性格特征,他对文艺的见解等等,是进一步认识老舍、研究老舍的宝贵材料。散文又是主观性很强的表现型的文学样式,它侧重表现作者对客观社会中的人、事、景物的内心体验、内心感受,所以,老舍的散文又是老舍心灵感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拙作《论<龙须沟>到<茶馆>的美学趋向》一文中,这样认为:“老舍先生是一位横跨我国两个文学时代(现代与当代)的著名作家。作为现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小说家;作为当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则表现在戏剧(主要是话剧)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剧作家。”基于这一观点,我在本文将要剖析的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其界定范围就是建国以后,老舍进入当代文学阶段,以话剧创作为主而呈示出的心理状态。为了对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的剖析,尽量展示出较大程度的直观性和客观性,所以,我不惮繁琐地较多转录了老舍的自我表述。  相似文献   

7.
老舍是幽默大师,但把老舍的作品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来解剖,并最终确定它的美学品味,就不难发现,老舍创作的喜剧化表现,沉淀着深刻的悲剧意味。笔者从老舍创作前后期的比较以及老舍作品与西方文学大师创作的比较出发,论述了审美活动中悲喜两个范畴相反相成的规律性表现,从而确定了老舍整体创作的悲剧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舍作为小说家,众人皆知,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蜚声海内外;老舍作为剧作家,有口皆碑,他的《茶馆》等剧本誉满全球。然而,如果把老舍说成是一位诗人,那就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恐怕是由于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小说和剧本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掩盖了他诗歌创作的光辉。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所说的:“他的诗名,多少为他的小说和戏剧所掩盖了。”①实际上,老舍作为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他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  相似文献   

9.
曹禺始终执拗地追寻生活表象后面蛰伏的人生困境,以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畅快淋漓的审美享受,在全方位的戏剧描写中,曹禺努力探求和张扬一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原力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对人之命运的辽远思考,这或许是曹禺剧作最为迷人的地方。老舍的两次话剧创作高潮都是在革命狂欢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两次话剧创作高峰的共同之处是与政治和革命的紧密联姻。若没有革命激情的涌动,稳重理智的平民小说作家老舍可能不会从事话剧创作,面对革命狂欢,老舍以他的勤奋和才智,为中国剧坛贡献出数量极为丰富的话剧作品,凝结着他对革命的思考和话剧艺术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话剧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史程,涌现出一批伟大的剧作家和杰出的剧作,老舍连同他创作的精品剧目是其中优秀的代表,曾经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铸就过辉煌.长期以来,话剧作为"大众文化",曾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却在电子信息化时代遭遇巨大冲击和挑战.一度的剧坛冷寂和缺乏精品,使已趋于"小众"的话剧,更趋"小众".话剧危机是复杂的文化现象,话剧要走出生存的困境,根本出路在于话剧艺术自身的艺术审美之力--创作精品.重新审视和研究老舍的精品剧作创作,仍有挖掘不尽的人文内涵,老舍话剧创作的"精品意识",对新世纪中国话剧事业的振兴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老舍过的是一种教授兼写家的生活。由于生活环境和思想见解的限制,他对中国革命实际缺乏了解,对于革命现实向文艺提出的迫切问题也是隔膜的。对发生在中国文坛上的几次重要论争及事件,他取了一种旁观的态度,几乎都没有公开系统地发表过个人的意见。老舍的文艺观从一开始就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但流览一下他这一时期的论著,我们会发现其中表现了较浓的学院气,并且明显的有着西方文艺理论的色彩。抗战爆发以后,民族解放斗争的现实,打破了中国作家常规的生活,揭开了他们生活的新的一页,老舍先生走出了狭窄的生活天地,投身到时代的洪流里,在抗战烽烟中,他的创作和文艺观发生了明显的转折,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时代特点和新的高度。本文主要对他在抗战时期的文艺思想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13.
《丁》是老舍的一篇十分独特的小说 ,至今没有一篇专文评论。此文论述了《丁》作为意识流小说主观性、直感式、快节奏、多色彩地表现现代大都市生活的特点 ,并从多角度论述了《丁》的作用 :它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丰富性 ;它是老舍超越自我的明证 ;它为老舍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底肥 ,为老舍现代小说民族化的探索提供了条件 ,打下了基础 ;它是中国较早的意识流小说 ,与其他意识流小说一起 ,汇成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意识流小说的独立流派 ,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老舍抗战剧作进行剖析。第一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是忠实于客观现实的创作尝试,讲求真实地再现生活。第二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人物塑造的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重客观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老舍的抗战剧作为他在解放后的话剧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老舍作品中的民俗描写傅桂禄被誉为北京乡土文学作家的老舍,在他从事创作的四十一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不在北京,但是无论在伦敦、济南、青岛、重庆,他都在写北京,北京是他生长的故乡,是他创作的源泉。老舍曾经说过:“在抗战前,我已写过八部长篇和几十个短篇,虽...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创作面及作品数量,老舍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矛盾的集中表现;生活创作经历、与其他类型作家的比较、老舍创造的人物形象;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性的进一步挖掘等三个大部分的综合,彰显了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从小羊圈到圣詹姆斯广场──论老舍早期的思想信仰曾广灿老舍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非常狭窄闭塞的北京胡同里度过的,这种充满浓厚市民气息的旧北京胡同社区文化环境,一方面使他保持了同穷苦下层市民的深刻联系,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卓越的“市民诗人”打下了基础,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在老舍长达几十年的小说创作生涯中,那些反映市民生活的题材几乎占据了他全部作品,为现当代文学画廊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有关北京市民社会中下层人物的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展示了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和生活。在大量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老舍独有的幽默和写实风格。《月牙儿》是他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通过母女两代为妓的悲惨遭遇,向读者展现了旧中国妇女的不幸命运,对旧社会发出了沉痛的控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下面就《月牙儿》的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看法。《月牙儿》不同于老舍以往的作品风格。它突破了老舍贯用的…  相似文献   

20.
老舍成长于北京城市平民社会,对市民精神有着认同感,但同时可以看到他内在的超越性,有着对普通大众的深切关怀与现代性突围品格。他的小说揭示人生的苦楚,对时代潮流中各具特色的女性进行深度思考,在市民女性表现向度上体现出高超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