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武侠:超越传统的复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主题学方法,从儿子长大后复仇、醒悟嫁仇、友情与仇怨、仇家子女间的爱、错认仇人并因误会导致复仇这五个母题模式人手,将新派武侠小说中复仇主题同传统文学中该主题进行了多重比较,认为武侠小说对传统文学中的复仇观念及作品模式进行了诸多重大突破、挑战与创新,具有深刻的人性启迪意义与文化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纾的复仇观及其跨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现代文学复仇文学主流倾向及其对传统的变革超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显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猝然猛醒的。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爱国保种的意识,在内忧外患下日渐强烈,不少有识之士早已寄望于传统复仇文化的刮垢磨光。他们尤其注意到,复仇对象不能只停留在一家一事上...  相似文献   

3.
王立  曲艺 《学术交流》2008,(5):151-155
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金华地方官员汪可受,对孝子复仇充满赞赏,为明代"口述史"的一个焦点人物.地方官员喜怒好憎,对民间传闻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汪可受的前任敏于发现问题、解决有方.汪本人具有清官的"角色期待",善于抓住复仇事件的新闻效应和伦理教化功用.神秘崇拜介入,丰满了清官的文学形象,较为直接促进了清官"箭垛人物"的殖生,是清官破案锄奸文学主题生成的重要环节,清代许多破案叙事模式,都离不开王世名故事的重要中转之功.  相似文献   

4.
朱崇科 《创新》2016,(2):5-13
作为故事新编的创制之一,鲁迅的《复仇(其二)》其实也存有意义的狂欢,也即复仇"现在"的三重性:一是故事指向,复仇大众中的悲悯渗透;二是鲁迅的现实关怀,既有兄弟失和的多层次折射,同时又可能关联了中国现实语境,既包括批判黑暗压抑,又涵容了对启蒙者受难悖论的惋惜;三是鲁迅面对宗教,也坚持一种有血有肉的现在哲学。《复仇(其二)》中既有一种从"神之子"到"人之子"的被动羞辱,又有类似流动方向的主动安置,这也寄托了鲁迅对宗教的独特认知。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大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残酷壮烈的血亲复仇故事,王国维称该剧“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①;在日本,再现“四十七义士”为主复仇而后集体切腹的歌舞伎《忠臣藏》历经两百多年盛演不衰,虽然二者皆为复仇题材的经典剧目,同样脱胎于历史真实,且在复仇动机、行动直接执行者以及复仇结局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东方文化特征,但在其深层次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在相似的表象下有着迥然不同的内核。  相似文献   

6.
梁满仓 《求是学刊》2013,40(5):155-162
复仇是中国古代社会经常出现的现象,秦汉时期,有关禁止复仇的法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复仇现象始终未得到有效的遏制。魏晋南北朝明令禁止复仇,所见文献记载的复仇事件也大大少于秦汉时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礼制的变化及礼对法的影响密切相关。礼法结合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讲究法"理",重视生命,法贵得中,宽法倡德,越来越充满了"礼"的精神。在这种结合中,礼对法产生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的一面。在礼的影响下,冷峻严酷的法具有了尊重生命的人性,刚硬的律条注入情和理的灵魂,杀罚止恶的同时又兼道德提倡,从而提高了服务国家政治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水浒》是部充满野性的文学,复仇是《水浒》的原始意象,这种原始意象折射了民族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8.
王雁冰 《社科纵横》2012,(11):168-169
英国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和美国小说《红字》中的齐灵窝斯是公认的恶魔式的复仇者。但他们的恨源自于对爱的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复仇心理的深刻剖析,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和隐藏其中的人性本质。说明了起源于爱的仇恨终究还要回归于爱,而爱的回归始终是人性追寻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1992年第1期起,本刊开始推出文化哲学研究栏目。七年来,我们邀集了数十位跨世纪的青年学者从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等不同的视角对人类精神的演进历程与前行态势做了多元的回顾和跨世纪的前瞻,为广义的文化哲学的建立做了准备性工作。本刊将继续推进这一研究,并将有意识地把研究的视野投向文化哲学的建构,因为我们相信,文化哲学将是21世纪的自觉的哲学形态。本期我们刊发衣俊卿教授和丁立群教授关于文化哲学的主题与研究层面的两篇论文,以期引起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的哲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的哲学定位邹广文将文化研究上升为一种哲学即文化哲学,有赖于确立其理论上的生长点。这种生长点的确立应该体现文化哲学在研究方法、观察视角乃至概念范畴的独特品格。诚然,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时代主题,它的最深厚动力来源于人的现实文化生活。但这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主题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辩驳了关于《三国演义》主题的诸家之说,探讨了《三国演义》与传统宇宙哲学“天命论”的关系,认为对天命的理解与阐析构成了全书的情节内核,对天命的困惑与欣慰,构成了全书的感情基础,而更重要的文化意义在于,《三国演义》以艺术的方式探索了反天命的可能,提出了反天命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及其永恒不变的悲剧性构成海明威小说反复描述的主题.在其作品主题形成过程中,海明威受战争经历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矛盾的文化心理结构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子思想与21世纪人类文明的主题顾祚华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由于孔子继承了中华先圣、先哲、先贤优秀文化成果与非凡圆融之智慧并在学习、钻研、修身、内省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活动中将其精华加以发展和再创造,从而形...  相似文献   

14.
伦理性人物与哲理性主题——论《红牡丹》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性人物与哲理性主题——论《红牡丹》的文化精神朱东宇在林语堂的小说创作中,《红牡丹》被认为是写得最为“香艳”的一部长篇。伦理性的人物,哲理性的主题,独特而渊深的文化内涵,以及雅健、放逸的审美格调,都使这部小说独步一时,不同凡响。本文将从这部小说的伦...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西方文学与中古东方文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史的角度对中世纪欧洲文学与中古东方文学作了整体上的比较研究,指出其在宗教独断与主题多元、骑士文学盛行与武士文学兴起、城市文学形成与市民文学繁荣诸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对这些文学现象在历史通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复杂性、矛盾性及其性质差异作了具体、细微的剖析。这一比较对研究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交融、分化乃至裂变现象有较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美国梦、犹太性、情爱、死亡等社会文化主题在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创作中反复出现,构成了其作品的整体风貌。但是,这些文化主题在罗斯的前后期作品中有不同的措置。在前期作品中,罗斯将目光集中在自己最熟悉的犹太社区,揭示处在传统和现代矛盾中的美国犹太移民渴望脱离传统桎梏、融入主流社会,而又无法摆脱传统、实现美国梦的痛苦现状以及由之引发的关于性爱、死亡的思索。在后期作品中,虽然也安置了相似的文化要素,但随着罗斯创作思想的发展以及他本人及小说代言人的逐渐衰老,他将历史元素深入渗透到美国梦、死亡、情色、身份追寻等文化母题中,且在生命进入衰老阶段的人生体验中,让各文化主题之间交错搭配,在与历史的呼应中互相定义,在反思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困境时有了更为宽阔的社会舞台。罗斯虽然在同一文化语境中截取了同样的文化素材,并没有简单的自我重复,而是在传统文化主题的老弦上奏出了新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中的主题与母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 《浙江学刊》2000,7(4):87-91
母题有具象性,而主题往往是抽象概念。母题较多地呈现客观性、中性,而主题由于这母题(意象,或不止一个)出现及其特定组合而显示意义,融注并揭示了作家的主观性倾向性。主题数目极多而母题数目有限。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比较时,母题着眼点偏重在同,而主题着眼点偏重在异。就一篇抒情性作品来说,往往除一个较突出的主题外,还或隐或显地含有其他主题质素,而后起的小说戏曲等文学样式,更在其丰富的内容中包蕴着诸多“主题”。  相似文献   

18.
施剑翘复仇,因挑战了社会性别制度而备受关注.社会精英在感慨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同时,更多的则是转而利用媒体重塑施剑翘形象,以满足国族危机下的现实诉求.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施剑翘努力向被塑造的形象靠拢.在此过程中,她实现了自我觉醒,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冲击了性别制度.施剑翘复仇一事表明:性别、媒体、国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在近代女性解放运动中,存在着媒体推动下的由点到面的解放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尽管关于文化遗产元素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文献在逐年增多,但将设计这一活动作为发展文化与经济策略的研究,以及其现有模式与趋势分析仍较缺乏,应用主题分析法的文献综述也未在以往研究中发现。因此,回顾现有的基于敦煌石窟壁画与文创设计或纪念品研究的文献,描绘出现有的研究模式与发展趋势。采用文献主题分析法确定相关关键词列表(敦煌和产品设计或纪念品);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检索,对42篇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部分确定了四个最终主题:地域文化与产品设计、敦煌壁画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与发展。研究结果为行业内融合文化遗产资源的产品设计研究趋势提供新视角和框架,并为未来专注该主题的设计实践和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晓燕 《社科纵横》2011,26(3):95-98
本文从电影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三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历史,梳理了电影作为文化现象与社会的互动情态,概括出了新时期国产电影的三个大的主题及其中的九个小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