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论文体学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述、分析语言变体 (variety)和语言风格 (style)的学科 ,它可用来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 ,因而有助于英美文学教学。本文概述文体学的基本学理及其与文学研究和教学的关系 ,阐明如何将文体分析的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地认知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运用空间形式的逻辑理论,分析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空间形式具象,即空间形式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样式中的具体表现,进而研究其在文学中的作用。分析认为,文学作品的空间形式有其特定功用,它促成文学作品成为丰满完整的"有机"体,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形成陌生化效应,增强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3.
语篇转喻是将认知语言学思想应用于文学鉴赏的崭新视角,认为文学作品是扎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语言现象。本文旨在语篇转喻理论视角下对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诗歌意象进行剖析.为中西方诗歌意象分析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别考察了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各自发展的轨迹,然后就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三种文学批评方法考察了语言学研究对文学研究方法的启示,最后指出,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不但理论起源于现代语言学,而且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还直接地大量运用了语言学的方法,沿用语言学术语、概念和范畴对文学进行语言学分析,使文学批评具有浓厚的语言学色彩。  相似文献   

5.
许多英美文学作品,从小说,戏剧,散文到诗歌无不充斥着圣经中的引文与典故。我们学习西方语言文学的读者如果没有一些关于圣经的知识,就不能深刻理解并欣赏这些杰作,有时甚至会误解其中的内容,产生偏颇的见解。现在愈来愈多的读者认识到了解圣经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分析文学作品中出现比较频繁的圣经典故,它们的结构类型、使用方法、审美效果等,有助于更完善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并对此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6.
自我封闭状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种现象在高校的系、科、专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人们被一道道无形的高墙所隔离,系科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相互独立,交流太少,对教学改革十分不利.此如,就我校中文、外语系而言,两系的许多课程类同,如中文系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批评理论、西方名著欣赏等课程;外语系的英美文学史、英美诗歌、英美文学选读、文学批评等.外语系目前的课型大概分为三类;基础型(如综合英语、基础语法、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等),知识型(如文学批评、文学史、语言学、英美概况等),趣味型(如英美诗歌、小说、戏剧选读、神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冰心所译的《吉檀迦利》在节奏音韵、选词造句以及风格主题上的赏析,依据语言功能的语言学理论,分析了源本与译作的关系,认为文学翻译作品应当首先以文学作品的标准进行评价,而理想的诗歌翻译者应有能力被评价为语言学者和诗人,从而提出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是地位同等的语言运用行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言语动词形象具体化的语言手段丛亚平语言是文学的建筑材料,是文学的具体表现。因此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剧本等,通常具有自己惯用的词汇、表情达意的语言手段,以及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试图从一个小的方面──小说中的人物话语,谈谈言语动词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关于语气的理论,对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进行人际意义的分析,深层揭示了小说男女主人公对待彼此的态度,并由此推断了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创作主题。验证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文艺理论界和语言界关于文学言语的讨论,其对象和范围差异的原因是立足点和认识的不一致,且都未能就文学言语的特性作一讨论说明。我们认为文学言语应该是语言在文学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它指的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中塑造形象的语言,包括作者行文语言和人物形象语言,而非指经过加工的书面标准语言。对文学言语进行研究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及其规律性的研究,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理解的文学言语及其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文学言语较突出的特性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同行大家。社会性:文…  相似文献   

11.
弥尔顿的写作意图是"维护永恒的天旨,向世人昭示天理的公道",作为革命诗人,弥尔顿要用他的诗唤起人民反抗君主专制的斗志.文章从语言表达、文学主题、文体风格等几方面分析了《失乐园》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揭示文学作品主题与审美价值的一门学科。将其应用于英语诗歌赏析,可以使读者对原诗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系统、科学,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审美价值。用文学文体学的理论观点探索英语诗歌StoppingbyWoodsonnSnowyEvening(《雪夜林边驻脚》)在诗歌用词、语音、语义及句法等各层次反复呈现的二元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进而揭示诗人通过这些语言手段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江雪>四个译文在格式塔意象的再现和重组上得与失的分析,得出在文学翻译中对原文格式塔意象的再现比对各个语言成分之忠实更重要.无论在原文理解、译文表达还是翻译评论上,我们都不可忽视文本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汉译诗中的佳句,源于英国当代著名战争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的一首名诗,爱诗者对此诗之赏析与翻译可谓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经分析求证,百度网上所谓的余光中译文实属误传,乃冒名之作。通过查阅与研读国内外研究萨松其人其诗的文献,全面阐释了该诗内涵,并对比英汉诗歌的格律特征,重新翻译了全诗,以期对这首经典英诗提出有理有据的诠释及更为理想的译本。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天净沙.秋思》原文和译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模糊主要来源在于读者或听话人经历的缺乏的结论,并且对现代主体批评的极端化倾向提出置疑,主张正确认识文学模糊,在翻译中保存源语文本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的英译版本数量颇丰、质量各异。而对译文的评价亦是众说纷纭、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本文独辟蹊径,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对诗篇原文及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旨在一方面揭示诗歌主题,一方面审视译文质量,同时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诗歌解读和诗歌翻译评价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本文从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春晓》的英译着手,以翻译美学观切入汉诗英译研究,对十四位译者的十五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旨在阐明:诗歌翻译虽属文学翻译,但又不等同于普通文学翻译;只有遵循并将更完善、更系统的翻译美学理论付诸于实践,诗歌翻译才能做得至臻至美。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诗”这一文学体裁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韵”作为诗的重要元素之一,千百年来备受诗人的关注。诗歌讲求 押韵,在上古歌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韵”作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诗词的表现功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 “韵”中最重要的部分——韵腹,同样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着潜在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作过程,同样也少不了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包括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及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丝蒂薇.斯密斯的诗歌《不是在挥手而是在没顶》的后现代主义研究空间,结合后现代主义的诗歌理论,采用文献综述与文学批评的方法,从人物形象、诗歌意义的多解性和诗歌的语言游戏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不确定性。斯密斯以不定的、开敞的诗歌形态和独特的话语模式催生出主流社会之外的鲜活的生命。她的诗风不仅消解了传统单一的诗歌风格,还预示了英国诗歌中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